您的位置:首頁»健身»正文

哪些缺點讓你放棄了一雙“不完美”的好鞋?

對於“實戰鞋”這個概念來說, 永遠都只有“實戰性能強弱”, “性價比高低”, “優缺點明顯”, “適合群眾多少”這樣的區分, 而我們永遠也想像不出, 一雙完美無瑕的實戰鞋究竟是什麼樣子。

當你在選擇將一雙球鞋作為自己的實戰鞋之時, 總會有多多少少的“阻礙選項”, 而這些障礙也大多都是不可避免的。 那麼, 拋開球鞋的性價比和顏值因素, 究竟有那些“潛在缺陷”會讓讓你失去買一雙鞋的想法呢?

球鞋重量

球鞋的重量對於一些內線球手或是並不太注重速度的節奏型球手可能還不是一個太大的問題, 但是對於喜歡突破,

追求速度的後衛來說, 就是巨大的累贅了。

以筆者自身的尺碼(44.5)為例, 一般球鞋的單只重量會控制在300-450g左右, 這個區間內的球鞋一般在各方面的配置都不會太低。 然而, 去年8月至今推出的球鞋中, 還是有兩雙“一隻一斤”的球鞋——Air Jordan 32以及adidas Harden Vol.2 。

先說Air Jordan 32吧, 單只球鞋高幫和低幫的重量基本上都在500g左右, 主要的重量加在了兩塊氣墊, 中底內的Flightspeed板和那塊“偽碳板”上, 再加上後跟足夠重的環抱模組以及為保證穩定性加大了密度的中底, 自然而然地提升了鞋款的整體重量。

和Air Jordan 32的“整體增重”不同, Harden Vol.2的重量大多都在那塊巨厚的Boost上。 雖然緩震性能相比一代好了不少, 加寬的中大底也能保證穩定性, 但是追求速度的你肯定不喜歡一塊磚頭綁在腳底上的感覺。

“定時炸彈”

除了球鞋的重量會成為重要的選購考量之外, 球鞋的易損壞性也會成為球鞋性價比及選購的考量標準。 而一些球鞋的“損傷隱患”自然會讓選購者“望而卻步”。

至今為止Nike最多的“球鞋隱患”就是氣墊了。 從Air Jordan 28, Melo 10以及Superfly.2的“集體爆氣墊”事件, 到KD9的“斷管”事件, 都成為讓大家對這些球鞋又愛又恨, 畢竟, 這些球鞋也曾是離“踩屎感”最近的球鞋。

除了這些“氣墊問題”之外, Kyrie 4的鞋尖麂皮也成為了“定時炸彈”。 薄而突出這一小塊鞋尖常常會因為劇烈的實戰摩擦而變得“皮開肉綻”, 無法直視。 好不容易增加了緩震舒適度, 卻讓鞋尖成為了球鞋的最大弱點, 對於Kyrie 4來說真的是十分可惜。

挑腳

我們在這裡要說的, 不是這雙鞋“適合多少類型的”球手,

反而是要說說這鞋子適合的“腳型”。 可能大家都聽過這句話“這些好是好, 就是鞋型實在太窄了”, 說的就是我要提到的這些鞋子。

Jordan Ultra Fly 2作為一雙包裹夠強, 緩震優秀的外場鞋款, 在一度降價到500左右後其實是十分吸粉的, 但是過於狹窄的鞋型則讓他在國內成為了一些寬腳朋友的噩夢。 一體式鞋身以及配有內靴的鞋款往往會成為窄腳鞋型的“重災區”, 這一點上還請多多注意, 在進行試穿後再行選購。

Jordan Brand的另一雙高性價比實戰好鞋——Jordan Why Not Zer0.1同樣也因為鞋型太窄而失去了許多的實戰消費者, 而因為鞋面延展性幾乎為0, 再加上鞋帶無法調節前掌鬆緊, 球鞋的適應腳型在國內可以說是有些少了。

怎麼有錢額外做個國內的XDR版本配色,

卻不會多花錢做個鞋楦呢……

當然了, 還是有無論胖瘦腳都能買的可調節球鞋的, PG2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相比1代的可調節魔術貼, PG2的前掌系帶系統反而能適應更多的腳型調節。 前掌加寬+可調節系帶系統的添置, 的確讓PG2有了更多的潛在消費人群。

雖然暫時還不會有一雙能夠適合所有人的球鞋, 但也正是因為球鞋各自適合的人群不同, 才會有多彩斑斕的球鞋世界, 不是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