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德國是美國潛在貿易戰對象

作者:張濤, 金融市場部市場研究處

至今, 特朗普的政策邏輯仍然逐步兌現其競選承諾, 而去年“減稅”的過關, 讓其有信心大打“貿易牌”, 其背後的基本邏輯是, 為了實現重振美國製造業, 需要加大美國本土投資的力度, 但由於美國長年的“雙赤字”, 加之“減稅”的潛在財政赤字壓力(未來10年新增1.5萬億美元財政赤字), 所以通過“貿易戰”修正美國自身的國際收支失衡, 有其客觀的急迫性。

G20中多數國家處於國際失衡狀態

目前對於國際收支失衡/平衡狀態的標準, 通常採用IMF給出的指標, 即經常帳差額占GDP比重在【-2%和2%】,

而依照2018年4月IMF最新“世界經濟展望”資料測算, 截止2017年末, 在G20中, 只有印度、印尼、墨西哥、法國、巴西、中國和澳大利亞的國際收支處於平衡狀態, 其中又只有中國和澳大利亞的經常帳是順差狀態。 美國的經常帳差額占GDP比重為-2.4%, IMF預計未來兩年該比重依次為-3.0%和-3.4%, 即表明美國的國際收支失衡程度還將進一步擴大。 作為順差國, 德國和韓國的經常帳占GDP為最高值, 分別為8.0%和5.1%, 而且未來兩年德韓的順差還將擴大。

2017年, 中國的經常帳占GDP比重為1.4%, IMF預測未來兩年將進一步降至1.2%, 即順差還將收窄。

圖1:G20國家貿易失衡/平衡狀況

資料來源:IMF

所以, 中國的國際收支實際已處於平衡狀態, 但德國、韓國、日本在等國的順差狀態還將擴大, 即國際失衡仍在加劇。

G20中多數國家處於“雙赤字”狀態

依照IMF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和“財政監測報告”資料, 在G20中, “雙赤字”(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幾乎是普遍現象, 除了德國和韓國是“雙盈餘”, 中國、澳大利亞、俄羅斯、日本和沙特是“貿易盈餘+財政赤字”, 其餘經濟體均為“雙赤字”。

按照IMF預計, 美國財政赤字率將由2017年的4.6%, 依次擴大至2018年的5.3%和2019年的5.9%。 而德國的財政盈餘占GDP比重則由2017年1.1%, 依次提升至2018年的1.5%和2019年的1.7%;韓國財政盈餘占GDP比重則由2017年1.7%, 依次提升至2018年的1.9%和2019年的2.0%。

圖2:G20國家貿易和財政失衡/平衡狀況

資料來源:IMF

還有一個客觀事實是, 雖然G20中, 只有德國和韓國是“雙盈餘”, 但作為美國資金的供給方, G20國家均通過持有美國國債, 來為美國財政赤字提供融資, 其中中國和日本均超過了1萬億美元。

因此, 雖然中國和日本對美國是貿易順差, 但同時也為美國提供了巨量的資金, 這種關係實際上對美中、美日的貿易雙邊調整形成一定影響。

圖3:G20國家持有美國國債情況

資料來源:WIND

德國可能會成為美國下一個潛在貿易戰對象

3月28日, 美韓雙方已完成了雙邊自貿協定的修改, 並於5月1日生效。 根據新協定, 韓國降低美國汽車進入韓國市場的門檻, 維持美國進口卡車25%的關稅, 到2021年將降至零;皮卡車關稅將在2041年到期;每家美國車企出口韓國車輛的上限提高一倍至5萬輛;韓國對美國的鋼鐵出口每年不得超過270萬噸(相當於韓國2015年至2017年出口美國鋼鐵平均出口量的70%)。 此外, 美國財政部正在與韓國制定一項協議,

以防止韓國故意壓低本幣匯率, 讓韓國出口商獲得競爭優勢, 對於美方關注的創新藥物定價制度和原產地驗證問題, 雙方也要商定進行改善。

從新貿易協定來看, 韓國是做出較大讓步的, 而且也是特朗普貿易戰以來的首個成果, 因此具有一定示範效應。 綜合國際收支、財政狀況和持有美國國債等多重因素, 我們認為德國可能會成為美國下一個潛在貿易戰對象, 相應成為影響後期歐元匯率的重要因素, 需要持續關注。

圖4:美元、歐元、日元、韓元和人民幣匯率變化情況

資料來源:WI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