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看世界杯吃了那么多小龙虾,可你知道其他国家是怎么吃小龙虾的么?

世界杯剛剛開賽, 第一天, 已經有超過7500萬只小龍蝦, 經由天貓、盒馬、口碑、餓了么被“吃”掉了。 數量可以鋪滿整整130個球場。 整個世界杯比完, 真的很難想象到底吃了多少小龍蝦。

下面就來盤點一下, 世界各國吃貨們解鎖小龍蝦的不同姿勢。

美國 | 整桶、整車地吃

在我們扛起吃小龍蝦的大旗之前, 美國可是實打實的消滅小龍蝦大國。 近水樓臺先得月, 產于自家門口的小龍蝦自然不能放過。

路易斯安那州的小龍蝦節叫Crawfish Boil, 現場是這樣的:

整桶、整船的小龍蝦被集體烹飪。 什么盤啊碗啊統統不需要, 小龍蝦在大鐵鍋里和土豆、玉米,

各種調料一整亂燉之后, 烘干, 直接倒在長長的桌上, 吃得那叫一個兇猛。

德國| 蝦仁做零食

誰說德國人不吃小龍蝦? 每年夏天, 在科隆、法蘭克福等城市都會舉辦“小龍蝦節”。 只不過沿襲了德國一貫以來粗糙的烹飪做法,  他們把小龍蝦捕撈上來之后, 通常都是整網放進加鹽的開水里煮熟, 然后剝殼, 再將蝦仁浸在橄欖油里, 或者做成小龍蝦沙拉出售。

熱愛足球的德國人, 還把這種蝦仁作為零食, 看足球賽時享用。 也有人直接銷售白水煮過的蝦仁, 德國人通常把這種蝦仁買來熬湯。 好像是清水煮, 但是, 這樣真的好吃嗎?

講真, 你們距離打開美味新世界, 只差一個好廚子。 。 。

瑞典 | 隆重的儀式感

瑞典人吃小龍蝦,

有一種鄭重其事卻又略顯荒誕的儀式感。

作為告別夏天的一種儀式, 每年八月, 瑞典人有整整一個月的小龍蝦節。 他們會在戶外精心準備好餐桌, 擺上帶有小龍蝦圖案的餐盤、餐墊、紙巾和吃蝦工具, 人們還會帶上吃小龍蝦專用的圍兜和三角形紙帽。

不同于國內重油重口的烹飪, 他們最喜歡用鹽水、洋蔥和一種叫蒔蘿的調味料(類似茴香)和小龍蝦一同烹煮, 之后倒入黑啤, 密封幾天后食用。 吃的時候再配上白酒和啤酒。

所以, 在瑞典, 你吃到的小龍蝦通常都是冷的。

法國 | 吃的就是貴族范兒

早在19世紀初, 拿破侖就因對小龍蝦的喜愛, 引領了巴黎上流社會的小龍蝦風潮。 鑒于平民吃不起小龍蝦, 所以小龍蝦的烹制手法也是偏向貴族式。

烹煮時, 法國人常常會在小龍蝦上淋上白葡萄酒或以火燒干邑的方式來提升口味。 形式上也是豐富多樣:濃湯、沙拉、奶油湯、薄餅等。

尼日利亞 |晾曬后當干貨吃

由于處地處非洲西部, 尼日利亞人吃小龍蝦的方式頗具特色。

如果是雨季, 就用爐子熏制;如果是旱季, 就立即曬成干;有時候還磨成粉……

用小龍蝦或者龍蝦粉為主料或配料熬煮一鍋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湯, 是許多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 被稱為尼日利亞烹飪的核心。

為什么就是不喜歡吃新鮮的呢?

俄羅斯 |牛奶浸泡

俄羅斯和烏克蘭人都很喜歡吃小龍蝦, 但是因為近年來過度開采, 淡水污染嚴重, 所以他們選擇從亞美尼亞、哈薩克斯坦和中國進口小龍蝦。

在烹飪小龍蝦之前, 要先泡在牛奶中, 然后再鹽水中煮沸, 加入胡蘿卜、洋蔥、蒔蘿, 歐芹, 月桂葉, 胡椒、白葡萄酒, 啤酒, 酸奶油, 丁香、辣椒等。

他們很少像法國那樣把小龍蝦放在其他菜里邊, 要吃小龍蝦就吃小龍蝦, 不吃其他的東西, 他們有句古話:沒有魚的時候, 小龍蝦也是魚。

不知道這牛奶小龍蝦的味道怎么樣。

澳大利亞 | 小龍蝦果盤

澳大利亞人吃小龍蝦也很講究, 跟法國人有一拼。 他們會把小龍蝦做成沙拉, 用松露, 馬鈴薯, 白葡萄酒和水果制成精致的沙拉果盤, 吃小龍蝦的時候甚至可以只用一個叉子。

澳洲人還會將蝦殼去掉, 蝦肉可以做成各種美食, 有一種油炸小龍蝦, 淋上檸檬, 蘸著奶油醬吃, 口感很贊。

中國 |麻辣蝦球

如果中國人的夜宵有圖騰, 那么必然是小龍蝦莫屬。

從來沒有一種食物能像小龍蝦這樣, 在短短20多年的時間里, 打破一切地獄歧視和戶口壁壘, 占領從東北到海南的胃口。 據數據統計, 中國人在2017年為了吃小龍蝦, 總共花掉1370億元。

小龍蝦的做法和口味也越來越多, 不下四五十種, 比如油爆、鹵制、蒜蓉、清蒸、紅燒、椒鹽、冰鎮、十三香等, 每一種口味都讓人欲罷不能, 停不下來。

不過, 在具體的選擇上, 外賣數據顯示, 無蝦線的蝦球因為食用方便, 正受到年輕的人的追捧。 鮮香爽口, 咬一口全是肉, 簡直是懶癌福音。

同一個世界, 不同的畫風, 相同的是對小龍蝦這一美味的不懈追求, 這個夏天, 準備好小龍蝦陪你度過看球時光了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