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揭秘玉皇大帝最忌憚的仙人 不是太上老君 也不是如來佛祖是他

在《西遊記》中大多數人認為如來佛祖是最牛的, 可事實是玉皇大帝一道旨意, 就讓他從西天匆忙趕到靈霄寶殿門口來救駕。

因而書生認為玉皇大帝才是三界第一, 可是道祖太上老君身份擺在那, 而且在取經路上, 道祖騎著出函谷關的那頭牛, 有多猛大家都知道。

但是在原著《西遊記》存在一位讓玉皇大帝最忌憚的仙人, 他卻不是道祖太上老君, 更不是如來佛祖, 此仙人隱藏的很深, 卻對玉皇大帝三界共主的地位最具有威脅!

為什麼說道祖太上老君比玉皇大帝身份更高?很多人都認為是盤古開的天,

其實在原著《西遊記》中開天的是道祖太上老君, 而玉皇大帝在道教中還有一個稱呼是:太上開天執符禦曆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

一目了然, 道祖太上老君地位第一毋庸置疑。 但是道祖太上老君, 代表的是道, 道法自然, 仙都是道的化身, 何況玉皇大帝本就是道祖任命執掌三界權柄的。 解釋起來太複雜, 你就當太上老君是太上皇。

而如來佛祖雖然說他得聽玉皇大帝的, 但書生覺得得看是什麼事?像妖猴孫悟空, 這是清理門戶。 論地位兩人是平等的, 畢竟如來佛祖也是西方教的教主。 整個西天都是如來佛祖的地盤, 而且他之所以能成為教主, 也與太上老君有關呀。

如來佛祖聯繫到《封神演義》他就是太上老君, 早就給西方教準備好一位接班人,

為此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了。 結果都知道, 截教通天教主的首席大弟子多寶道人, 搖身一變成了多寶如來。

伴隨著西方教神秘的易主, 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全都失蹤了, 闡教的副教主燃燈道人成了萬佛之祖燃燈古佛, 闡教的慈航道人、文書普賢二尊者成了觀音菩薩、文殊普賢菩薩, 還有一個闡教十二金仙的懼留孫古佛。

而在演義中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 趁著闡教和截教開戰, 來了個趁火打劫, 當然闡教沒什麼損失, 但截教的弟子, 那些披毛帶角之人, 濕生卵化之輩, 可被兩位聖人擄走了不少。

都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道祖太上老君就是一個黃雀呀, 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辛辛苦苦在封神大戰中渾水摸魚,

結果勝利的果實被多寶道人取走了, 多寶道人登高一呼, 被度化到西方的截教門徒, 無不回應呀!

而且道祖太上老君, 還使用了平衡之術, 西方教的一流高手, 闡教的金仙就有好幾位, 還有一個准聖燃燈道人, 他們都是制衡多寶道人權力的。 道祖之所以這麼幹, 為的就是三界的穩定與和平。 因而玉皇大帝與道祖太上老君和如來佛祖沒有任何利益衝突。

說到《封神演義》大家有沒有發覺, 封神大戰後, 本是勝利一方的闡教, 好像並沒有獲得勝利果實。 闡教、截教、人教, 三教合一統稱為道教了。 但是大家都知道整個封神大戰, 包括薑子牙手持封神榜代武王伐紂, 都是闡教教主元始天尊主導的。

可是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都成全了大師兄老子,

試問元始天尊會甘心嗎?在《西遊記》中元始天尊是三清中的玉清, 當大家都看到道祖太上老君專注于煉丹的時候, 元始天尊卻在研究“混元道果”。

在五莊觀大家都知道, 元始天尊一個簡帖, 地仙之祖鎮元大仙就不得不去上清天上彌羅宮中聽講。 原著中聽壽星的說法, 孫悟空是太乙散仙未入真流, 也就是說鎮元大仙最少是大羅金仙的修為, 這相當於准聖了。

而元始天尊的“混元道果”大羅金仙都得聽講, 證明這是高過大羅金仙修為的道果, 估計是聖人道果呀。 大家說如來一群大羅金仙聽了元始天尊講道, 然後都證了“混元道果”九重天上玉皇大帝的寶座還能坐得穩嗎?

道祖太上老君的愛好是煉丹和煉器,

順便體念一下自然無為之道。 如來佛祖也只是在西方世界坐鎮, 到了玉清元始天尊就不得了, 這位仙人研究的是如何讓更多的仙人修成聖人。 大家說玉皇大帝最忌憚的仙人是不是他?

當然這只是元始天尊的個人愛好, 玉皇大帝不用擔心, 其實在道教三清中玉清元始天尊的地位最高, 因為元始代表的是“道生一”在晉葛洪的《枕中書》書中記載:

混沌未開之前, 有天地之精, 號“元始天王”, 游于其中。 後二儀化分, 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 仰吸天氣, 俯飲地泉。 又經數劫, 與太元玉女通氣結精, 生天皇西王母, 天皇生地皇, 地皇生人皇, 其其後庖羲, 神農皆苗裔也。

按葛洪的說法, 我們這些炎黃子孫後裔的祖宗其實是元始天尊, 當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因而就算玉皇大帝修煉了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很有可能是恐龍精,也得叫元始天尊祖宗。玉皇大帝可以放心,老祖宗估計不會搶你的寶座的,人這是術業有專攻,專注於研究道的境界而已。

可參考文獻:明 吳承恩《西遊記》、明 《封神演義》、晉葛洪《枕中書》

當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因而就算玉皇大帝修煉了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很有可能是恐龍精,也得叫元始天尊祖宗。玉皇大帝可以放心,老祖宗估計不會搶你的寶座的,人這是術業有專攻,專注於研究道的境界而已。

可參考文獻:明 吳承恩《西遊記》、明 《封神演義》、晉葛洪《枕中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