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太行古道上的石头村 被摄影人发现成了避暑胜地 40元一天包吃住

這個夏天, 我又一次來到了太行深山里的一斗水村, 這里地處河南省修武縣與山西省陵川縣的交界處, 緊鄰云臺山的茱萸蜂, 太行八陘之一的白陘古道從村中穿過。

遠遠地望去, 小村四面環山, 十分清靜, 村頭的小橋上, 三三兩兩的村民在悠閑聊天。 最引人注目的是村子里家家戶戶的房屋全都是用石塊堆成, 原始的石屋依山而建, 錯落有致。

村子不大, 因村西北處有一口泉水而得名;據說這口泉幾百年來雖然一年四季泉水汩汩、清泉不斷, 但一次卻只能取水一斗, 故被人們稱之為“一斗水”。

白陘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來的咽喉通道,

也是三省邊界重要的軍事關隘之地。 據記載, 白陘古道在春秋戰國時期便已存在, 迄今已有2550年的歷史。 白陘古道上, 山高溝深, 前不著村, 后不著店, 因為這口一斗泉能夠讓過往的軍旅和客商得以在此飲水歇腳, 久而久之, 茶棚、旅店便應運而生, 后來就有了一斗水村。

一斗水泉千百年來源遠流長, 滋潤著安寧的古村落, 滋養著這里山鄉百姓。 明清時期, 是一斗水村最為興盛的時期, 許多晉商都是靠走村中的這條古道, 將中原的茶葉、瓷器等商品運往山西及關外。

然而, 一斗水村因古道而興盛, 也因古道廢棄而衰落。 20世紀50年代后, 山外的交通日益發達, 一斗水村卻因為山路崎嶇,

信息閉塞, 逐漸成為了窮鄉僻壤。

羊腸坂似的太行古道也早已被世人所淡忘。 只到幾年前, 有攝影愛好者到太行山采風, 發現并拍攝下了原生態的一斗水村, 一斗水村的圖片在網上傳播后, 這個石頭村才重新回到世人的目光里。

眼下已是盛夏時節, 微風吹來, 走在溝壑中的山村小路上, 仍能感覺到絲絲涼意。 滿眼的石墻石板, 我禁不住用手輕輕撫摸, 指尖彌散著滄桑的歷史氣息。

一斗水村至今仍保留著數十間清代古民居, 全部是有上百年歷史的石頭房, 其中規模最大的是賈家大院和李家大院, 與村子里普通的民居相比起來顯得格外氣勢。

李家大院建于1845年, 是一個典型的四合院, 上下2層, 共有34間屋子, 建筑所用的石塊明顯是經過雕細琢的。

石屋不但美觀, 還堅固防盜, 據說抗日戰爭時期, 日本兵就沒能砸開李家大院的門。

如今, 李家大院的后人將自家老房子改造成了農家客棧, 許多城里人專門來她家休閑度假, 特別是夏天, 住在百年的石頭房子里特別涼快, 中午睡覺都要蓋被子。

我在李家大院里正好遇上幾個從鄭州來避暑的游客, 他們說住在這里一天只要40元, 還包管兩頓家常飯, 挺合算的。 不過他們正在享用的熬炒雞和清燉雞湯是自己點的, 要100塊錢。

李家的這位大姐忙活完了中午飯, 抱起小孫子, 開心地數著今天的收入, 笑容格外燦爛。 在這個三歲孩子清澈的眼眸里, 我似乎太看到了太行深處的石頭村有了幸福的模樣。

這次來, 我明顯感覺這兩年一斗水村變化很大, 道路平坦多了, 水泥路直通村里, 自駕來的游客可以把車直接開進村子里。 尤其令人欣喜的是, 我看到村民們紛紛開起了農家樂。

一斗水村的黨支部書記介紹說, 近年來, 他們圍繞“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做農家活、采農家果、享農家樂”為主題, 全力打造特色休閑度假游, 不僅擴大了知名度, 也找到了一條發展致富的特色之路。

如今, 村民用上了自來水, 裝上了熱水器, 村里50多戶200多口人, 已經有近20戶已開辦了農家樂和家庭旅社, 一年接待游客上萬人, 不少村民靠著農家樂的收入實現了脫貧。

村里古民居的歷史價值, 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一斗水村已被當地政府確定為保護對象,

并入選了“中國傳統古村落”、“河南十佳美麗鄉村”, 得到了中央和省級財政關于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補助資金。

這兩年, 來一斗水村休閑度假、攝影創作、納涼避暑的游客也一年比一年多, 已經成為了河南省有名的避暑勝地, 古老的石頭村又煥發出新的生機。

【三姐姐溫馨貼士】一斗水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云臺山鎮的云臺山風景名勝區境內;不收門票;適合自駕前往。

【作者簡介】三姐姐: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專欄作家、旅行家。

【版權聲明】本圖文版權歸三姐姐所有, 未經允許, 不得轉載、商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