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百灵杯改制雨露均沾 既减人数又降奖金还能称为世界大赛?


百靈杯是柯潔的福地, 他從這個舞臺一飛沖天

7月24日, 第四屆百靈杯世界圍棋錦標賽將拉開帷幕。 沒錯, 現在的名字叫做“錦標賽”, 而不是“公開賽”。 其實更準確的名字應該是“邀請賽”。 因為百靈杯改制了, 新的賽制在棋手和棋迷圈子里引發了熱議。 毫無疑問, 表示不解和反對的人占了大多數。

在這里, 我們先為各位棋友解釋一下“新百靈杯”(姑且這么叫)的變化。 2012年, 百靈杯開辦, 本賽的參賽名額是64個, 也就是說, 要想奪冠, 必須從64進32、32進16, 16進8, 最后是8進4, 先下四盤單局定勝負的淘汰賽;然后半決賽是三番棋, 決賽是五番棋。

要想成為世界冠軍, 光是本賽就要下至少9盤棋, 最多要下滿12盤棋。 如果再算上預選賽(分為網選和綜合預選兩階段), 恐怕最多要下滿20盤。 冠軍獎金180萬, 比賽用時2小時45分鐘。 無論是過程還是結果, 都是名符其實的世界大賽, 毫無取巧的可能性。

看看前三屆的冠亞軍, 分別是:周睿羊、陳耀燁, 柯潔、邱峻, 陳耀燁、柯潔, 他們都是禁得起考驗的名將, 皆為一時俊杰。

圍棋世界大賽的冠軍是當代棋手們的最高榮譽。 有沒有冠軍頭銜, 其歷史地位相差甚多。 如果連一次世界大賽的決賽都沒進過, 就不能理直氣壯地自稱一流高手, 無論其他頭銜拿過多少次。 舉辦圍棋世界大賽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 濫竽充數是對圍棋和棋手的巨大傷害,

不能兒戲

能夠被稱為世界大賽, 必須滿足幾個條件:(1)慢棋;(2)面向中日韓棋手為主體的職業棋手群體;(3)有一個體面的獎金設置, 通常為180萬或更高, 最少也不能低于120萬;(4)決賽盡可能為番棋;(5)本賽選手通常為64名或32名, 不低于24名

富士通杯是最早的世界大賽, 它的決賽不是番棋, 這在后來的所有世界大賽中都是不存在的, 所以富士通杯算作特例中的特例。 春蘭杯的獎金在早年是比較可觀的, 15萬美元, 每年一屆, 相比于獎金最高的應氏杯, 后者雖然獎金高達40萬美元, 但四年一次, 平均下來, 春蘭杯毫不遜色。 但問題是春蘭杯沒堅持下來, 后來改成兩年一屆, 再后來美元貶值了。 贊助商春蘭集團經營遇到了困難, 這些年來, 獎金與20年前沒有變化。

應氏杯和春蘭杯都是邀請賽制, 應氏杯第一屆也是16人參賽, 后來增加到24人。 這兩個比賽在現存的世界大賽中, 都是參賽人數最少的。 但應氏杯至少有高獎金撐著, 春蘭杯連獎金都只有折合100萬出頭了, 所以春蘭杯其實已經屬于世界大賽的最底線了

參賽人數越少, 偶然性越大;邀請賽制阻礙了新銳的崛起。 這兩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沒有公開賽制, 就沒有柯潔的崛起, 也沒有羋昱廷、辜梓豪、謝爾豪等棋手的一飛沖天。 從邀請賽制進化到公開賽制, 這是進步, 反之就是倒退。 當然, 公開賽的辦賽規模擴大, 辦賽成本也會相應增加。


之前傳了很長時間, 第三屆百靈杯可能是最后一屆了

去年年末傳來消息,

百靈杯可能不辦了。 因為百靈集團出現了經營的困難, 可能無力承擔辦賽經費。 中國棋院與贊助企業一般都是三屆一簽約, 百靈杯已經辦了三屆, 確實白領集團如果退出, 也不違約。

結果, 傳了大半年, 直到今年6月, 突然有了新變化。 百靈杯還要辦, 但辦成了一個以現在的眼光看很奇葩的賽制。

具體如下:(1)參賽人數減至16人;(2)冠軍獎金降為100萬;(3)比賽用時縮短, 保留時間可能變成2小時;(4)決賽的五番棋減為三番棋, 半決賽的問題容后細說

看了這么多年的圍棋世界大賽, 還沒見過減少獎金的, 而且一砍就是將近一半的“大縮水”。 而且三十年前重回世界大賽開辦初期的16人制邀請賽, 簡直就是超級大的退步。 不過用時縮短倒是能夠理解,

現在有人工智能的影響, 縮短比賽時間避免棋手中途離場產生一些瓜田李下的懷疑, 這是職業棋戰的趨勢。 世界大賽決賽曾經出現過七番棋, 后來七番棋消失, 最多就是五番棋, 如今三番棋居多, 五番棋估計會越來越少, 所以百靈杯這方面的做法導師無可厚非, 棋戰的快餐化不可避免。

我們重點質疑的就是參賽人數和獎金這兩項。 如今的職業棋手比二三十年前多了, 水平也更高, 新銳尤其強且多。 百靈杯搞成一個16人參加的所謂“世界大賽”, 比前三屆少下了兩輪(不算預選賽), 而且半決賽和決賽也縮水, 冠軍的偶然性增大, 說服力減小。


如果第二屆百靈杯該用第四屆的賽制, 那么奪冠的就是邱峻

我們來看一下第2屆百靈杯決賽五番棋的進程:第1局柯潔執黑中盤勝邱峻;第2局邱峻執黑半目勝柯潔;第3局邱峻執白中盤勝柯潔如果按照第4屆的賽制,邱峻就奪冠了,這將是他職業生涯的第一個世界冠軍,說不定以此為契機,他還能再迎來一波小巔峰,續寫輝煌呢;而柯潔的崛起之路恐怕就沒有后來那么順利了,中韓圍棋的格局以及第二次人機大戰的故事都將改寫。

實際的情況,第2屆百靈杯決賽五番棋的第4局和第5局,柯潔運氣爆棚,都是拿到了他擅長的白棋,兩盤執白中盤勝邱峻,成就了自己的第一個世界冠軍,此后一路順風順水,走上人生巔峰,也是中國棋界第一個年收入過千萬的職業棋手。

單看百靈杯改制的每一條,似乎咬著牙也都能勉強接受。但四管齊下,便只能用一個詞形容——形同兒戲!

我們再補充說明一下第4屆百靈杯半決賽的規則。棋協提供的文稿是這樣描述的:"第一階段7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進行,職業組進行兩輪單淘汰決出4人進入半決賽......其中職業組的比賽日為7月24日、26日......第二階段職業組的決賽采用三局兩勝制,時間地點待定。"

這個規則只提到前面兩輪決出四強,然后決賽是三番棋,沒有講半決賽。按照一般的語言邏輯,這就是說半決賽由原來的三番棋變成單敗淘汰

綜合計算下來,現在的百靈杯要想奪冠,最多下6盤棋,最少下5盤棋;比起前三屆的最少下9盤,最多下12盤,幾乎少了一半。而競爭對手的人數從64選一,變成了現在的16選一,難度也大大降低了。這么一看,“勞務”縮水近一半,獎金也縮水近一半,不是挺合理的嗎?合理什么啊,沒有這么算的道理!


百靈杯抽簽儀式

如果百靈集團難以負擔辦賽經費,停辦比賽,我們是可以理解的。贊助圍棋不賺錢,全靠“用愛發電”,這是情懷大于經濟。量力而行是本份。棋迷們不會苛責,棋院和棋手也能體會贊助商的難處。

但是既然辦了,就該辦好,把比賽辦得更正規,而不是這么隨意地刪改。就算贊助商想這么做,棋院也應該勸阻,維護世界大賽的正規性和權威性。可是棋院做了嗎?

“百靈杯”這么辦,影響的不只是這一個比賽,而是開了一個惡劣的先例。學好不易,學壞易。百靈杯既然敢作初一,就會有后來者作十五。此惡之大,甚于停辦,而且會產生持續的影響。

更令人感到費解的是贊助商似乎并不缺錢。第4屆百靈杯將分成三塊:第一塊就是前面提到的縮水世界大賽部分,稱為“職業組”;第二塊是元老賽;第三塊是業余組的比賽。元老組冠軍獎金高達30萬,而業余組也有20萬,如果再算上亞軍和四強的獎金,總和差不多就是原來的辦賽費用。換句話說,贊助商沒有少花錢。

這就讓人不理解了。主辦方把一個辦得好好的世界大賽改成現在這個奇葩的樣子,難道就是要“雨露均沾”?

棋協給出的介紹文稿中,將這種改變描述為“16人的超強陣容不輸以往,必將為棋迷帶來超高水平的競技秀”,“分層設計改變了高水平棋手壟斷世界大賽冠軍及獎金的現狀”。這種說法真的靠譜嗎?


邱峻九段在百靈杯留下遺憾

如果第2屆百靈杯也這么辦,16人名單里肯定沒有當時還未成名的柯潔;如果夢百合杯也效仿這種方式,第1屆夢百合杯也就沒有羋昱廷奪冠了。所以,真的就是“不輸以往”?至于這樣設計賽制是為了改變“高手通吃”的現狀,這就只能引人發笑了。不如不要舉辦比賽,直接把獎金分攤給所有注冊的職業棋手,當做每月的津貼不是更好嘛。

即便按照邀請賽的賽制,第4屆百靈杯也不規范。上屆冠軍陳耀燁居然是靠外卡參賽,而不是直進本賽,真是夠奇特的。

最后,我們還是無奈地介紹一下第4屆百靈杯的參賽情況,職業組16人,元老8人(只請中日棋手,紀念當年的擂臺賽),業余組16人。說實話,對于業余棋手和元老們,這是個不錯的比賽,等于是在以往的一線高手的碗里分了一杯羹。就是不知道參加職業組比賽的16位棋手怎么看呢?

對了,日本棋院這兩年舉辦了兩屆世界圍棋冠軍賽,人家的比賽用時是3小時,邀請的棋手里包括了中日韓的“第一人”(注:第一屆邀請柯潔,但柯潔因備戰人機大戰,沒有去,羋昱廷出戰,那一屆還有人工智能DeepZenGo),獎金設置也是世界大賽級別的(第一屆折合180萬,第二屆120萬左右)。如果百靈杯算世界大賽,中國棋院至少不應該把“世界圍棋冠軍賽”記為“非等級分對局”吧?我看,要論水平和比賽強度,這個比賽至少不遜于第4屆百靈杯。如果第4屆百靈杯的冠軍算世界冠軍,煩請也把世界圍棋冠軍賽的冠軍記作世界冠軍好了。

如果按照第4屆的賽制,邱峻就奪冠了,這將是他職業生涯的第一個世界冠軍,說不定以此為契機,他還能再迎來一波小巔峰,續寫輝煌呢;而柯潔的崛起之路恐怕就沒有后來那么順利了,中韓圍棋的格局以及第二次人機大戰的故事都將改寫。

實際的情況,第2屆百靈杯決賽五番棋的第4局和第5局,柯潔運氣爆棚,都是拿到了他擅長的白棋,兩盤執白中盤勝邱峻,成就了自己的第一個世界冠軍,此后一路順風順水,走上人生巔峰,也是中國棋界第一個年收入過千萬的職業棋手。

單看百靈杯改制的每一條,似乎咬著牙也都能勉強接受。但四管齊下,便只能用一個詞形容——形同兒戲!

我們再補充說明一下第4屆百靈杯半決賽的規則。棋協提供的文稿是這樣描述的:"第一階段7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進行,職業組進行兩輪單淘汰決出4人進入半決賽......其中職業組的比賽日為7月24日、26日......第二階段職業組的決賽采用三局兩勝制,時間地點待定。"

這個規則只提到前面兩輪決出四強,然后決賽是三番棋,沒有講半決賽。按照一般的語言邏輯,這就是說半決賽由原來的三番棋變成單敗淘汰

綜合計算下來,現在的百靈杯要想奪冠,最多下6盤棋,最少下5盤棋;比起前三屆的最少下9盤,最多下12盤,幾乎少了一半。而競爭對手的人數從64選一,變成了現在的16選一,難度也大大降低了。這么一看,“勞務”縮水近一半,獎金也縮水近一半,不是挺合理的嗎?合理什么啊,沒有這么算的道理!


百靈杯抽簽儀式

如果百靈集團難以負擔辦賽經費,停辦比賽,我們是可以理解的。贊助圍棋不賺錢,全靠“用愛發電”,這是情懷大于經濟。量力而行是本份。棋迷們不會苛責,棋院和棋手也能體會贊助商的難處。

但是既然辦了,就該辦好,把比賽辦得更正規,而不是這么隨意地刪改。就算贊助商想這么做,棋院也應該勸阻,維護世界大賽的正規性和權威性。可是棋院做了嗎?

“百靈杯”這么辦,影響的不只是這一個比賽,而是開了一個惡劣的先例。學好不易,學壞易。百靈杯既然敢作初一,就會有后來者作十五。此惡之大,甚于停辦,而且會產生持續的影響。

更令人感到費解的是贊助商似乎并不缺錢。第4屆百靈杯將分成三塊:第一塊就是前面提到的縮水世界大賽部分,稱為“職業組”;第二塊是元老賽;第三塊是業余組的比賽。元老組冠軍獎金高達30萬,而業余組也有20萬,如果再算上亞軍和四強的獎金,總和差不多就是原來的辦賽費用。換句話說,贊助商沒有少花錢。

這就讓人不理解了。主辦方把一個辦得好好的世界大賽改成現在這個奇葩的樣子,難道就是要“雨露均沾”?

棋協給出的介紹文稿中,將這種改變描述為“16人的超強陣容不輸以往,必將為棋迷帶來超高水平的競技秀”,“分層設計改變了高水平棋手壟斷世界大賽冠軍及獎金的現狀”。這種說法真的靠譜嗎?


邱峻九段在百靈杯留下遺憾

如果第2屆百靈杯也這么辦,16人名單里肯定沒有當時還未成名的柯潔;如果夢百合杯也效仿這種方式,第1屆夢百合杯也就沒有羋昱廷奪冠了。所以,真的就是“不輸以往”?至于這樣設計賽制是為了改變“高手通吃”的現狀,這就只能引人發笑了。不如不要舉辦比賽,直接把獎金分攤給所有注冊的職業棋手,當做每月的津貼不是更好嘛。

即便按照邀請賽的賽制,第4屆百靈杯也不規范。上屆冠軍陳耀燁居然是靠外卡參賽,而不是直進本賽,真是夠奇特的。

最后,我們還是無奈地介紹一下第4屆百靈杯的參賽情況,職業組16人,元老8人(只請中日棋手,紀念當年的擂臺賽),業余組16人。說實話,對于業余棋手和元老們,這是個不錯的比賽,等于是在以往的一線高手的碗里分了一杯羹。就是不知道參加職業組比賽的16位棋手怎么看呢?

對了,日本棋院這兩年舉辦了兩屆世界圍棋冠軍賽,人家的比賽用時是3小時,邀請的棋手里包括了中日韓的“第一人”(注:第一屆邀請柯潔,但柯潔因備戰人機大戰,沒有去,羋昱廷出戰,那一屆還有人工智能DeepZenGo),獎金設置也是世界大賽級別的(第一屆折合180萬,第二屆120萬左右)。如果百靈杯算世界大賽,中國棋院至少不應該把“世界圍棋冠軍賽”記為“非等級分對局”吧?我看,要論水平和比賽強度,這個比賽至少不遜于第4屆百靈杯。如果第4屆百靈杯的冠軍算世界冠軍,煩請也把世界圍棋冠軍賽的冠軍記作世界冠軍好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