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古代官员上万,遍布全国各地,没有银行怎么发工资?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說的是陶淵明不愿意, 為了那點微薄的俸祿, 就像上面派來的人, 卑躬屈膝獻殷勤, 講的是陶淵明的氣節。 但是為什么是不為“五斗米”折腰, 為什么不能是50兩銀子?這是因為在他所在的那個年代, 國家給下面的官員發工資, 發的都是一些食物, 比如說米面油, 但主要還是以黍米為主, 所以叫不為五斗米折腰。

不光陶淵明所處的東晉時代, 中國許多朝代都一直沿用的是發糧的制度。 小官吏發下的糧餉也就夠全家人吃飽飯, 而朝中大員所發的糧食全家人加上奴婢都吃不完,

剩余的一般要自己拿去市場上賣了換錢, 才能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 而且古代一直都是年薪的制度, 因為本身發糧食, 全國那么多官員, 每年光運送糧食, 就要耗費很多人力物力, 如果再按月發的話就更費勁了。

但是發量是怎么說也還是太費勁, 而且大家吃不完的糧食再拿去賣, 賣了之后才能換錢, 這樣對官員們來說也很費勁。 于是后來慢慢的就改成了錢糧一起發。 直到很久很久以后, 才有人發明了月薪制, 可這也是在民間流傳, 朝中根本沒有辦法施行。

所以在朝為官, 大官還好, 一些偏遠地區的小吏, 就每年都要自力更生, 直熬到發餉的日子, 才能夠緩解一下生活。 而且所有的錢, 官員的工資都是一級一級往下傳遞的,

跟現在相比, 不知道要多費多少力氣。

我是作者曉鈺, 歡迎大家關注和評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