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特朗普为何“一意孤行”要与普京建立对话?背后或藏美国战略转向

文/白海軍

7月16日, 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實現了赫爾辛基會晤。 但是這次美俄首腦會晤讓特朗普備受譴責, 主要是其自當選以來就一直蒙受“通俄”的指責, 而且通俄陰云始終不散, 且持續發酵, 所以特朗普與普京的會晤就變成了“千夫所指”。 實際上, 特朗普入主白宮一年半之后與俄羅斯總統舉行雙邊會晤, 實屬正常, 只是特朗普在諸多方面都一反常態, 加之又深陷“通俄門”, 所以這場正常的美俄首腦會晤就變得不正常了。

在赫爾辛基會晤后, 特朗普立即被扣上了“叛徒”、“叛國”、“普京的傀儡”等帽子,

但是, 這些都沒有改變特朗普繼續與俄建立對話關系的期望, 甚至根本不顧及這些指責, 邀請普京于今秋訪問美國。 不過這倒也符合特朗普的作風---他一向一意孤行, 堅持自己的想法。

那么, 特朗普果真是按照自己的意愿, 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嗎?

表面看起來如此, 但事實上特朗普雖然是美國總統, 也不可能“任性”, 而特朗普偏偏看起來又很“任性”, 這是為何?這是因為, 特朗普的所謂任性, 實際上與美國當前的戰略大轉向密切相關, 或者說, 特朗普的所做所為其實是按照美國戰略大轉向需求而行的。

2016年, 在特朗普競選時就已經提出了種種政策, 如反對非法移民、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退出《巴黎協定》、退出伊核協議、退出《移民問題全球契約》制定進程、向北約成員國要求提高國防開支等,

更重要的是, 特朗普首先加征關稅, 這幾乎等同于掀起了全球貿易戰。 這一切, 都是在“美國優先”的原則下, 或者說, 特朗普是一個“非常講原則的人”。

而“美國優先”原則, 并非特朗普原創;特朗普所奉行的經濟政策, 也并非特朗普的“商人短視”, 實際上, 特朗普所奉行的“美國優先”原則和諸多貿易政策, 都與里根時期的經濟、貿易政策很相似, 或者說, 特朗普不過是在改行里根時期的政策。

里根時期是美國歷史上一段“重新崛起”的時期, 即在1970年代, 美國經歷了美蘇冷戰的低潮期、經濟的衰退期, 特別是美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 導致美國在70年代出現了嚴重的經濟衰退,

但美國的核心競爭力仍在, 于是里根政府時期制訂了一系列新經濟政策, 針對冷戰還制訂了拖垮蘇聯的“星球大戰”計劃。 總之, 里根時期的經濟、政治政策有效地讓美國“重新崛起”, 在80年代中期、90年代重新步入繁榮時代。

但是在奧巴馬時期, 由于歐盟、日本的競爭, 以及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崛起, 美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特別是歐盟, 已經成長為一個能與美國相匹敵的龐大經濟體, 而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又增長勢頭強勁, 這導致美國競爭力有所減弱, 美國現有的經濟模式已經變得有些不適應, 因此美國已經到了必須作出戰略調整的時候了。

由于美國經濟競爭力變弱, 導致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

各個行業受到的沖擊也相當嚴重, 因此特朗普在競選時所提出的種種保守主義政策主張得到了中下層、特別是農業、工礦、城市低收入者、藍領階層的支持, 這也反映出了美國所承受的經濟壓力逼迫他們選出一位敢作敢為的“特朗普”。

與里根時期一樣, 特朗普上臺后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如何轉向, 即美國經濟和政策轉向保守主義, 于是特朗普入主白宮后很快就開始兌現其承諾, 經濟上開始奉行里根時期的經濟政策, 而政治上特朗普也需要作出重大調整, 這就是與歐盟出現分離, 轉而趨向俄羅斯, 這是因為美國需要利用俄羅斯對歐盟施壓, 以達到種種政治和經濟目的。

特朗普的親俄政策, 看起來讓人覺得是“美俄攜手,

共同治理世界”, 當然, 事實上沒這么簡單, 美俄之間的矛盾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美歐分離也絕非一夜之間的事, 只是當美國與歐盟進入“貿易戰”時代的話, 那么俄羅斯就是美國可以利用的最好的一張牌。 所以, 特朗普親俄, 并非“通俄”, 只是他需要打好俄羅斯這張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