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手艺“活化石”苗族大哥,技艺堪称行业大佬,首批入国家文化遗产

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指的就是傳承千年的古文化、手藝。 代代傳承能在不被淘汰的情況下流傳至今, 絕非一件易事, 從而也說明了這項手藝一直被人們所喜愛、所需要。

圖中男子, 姓潘, 名玉華, 苗族人, 生活在貴州的大山中。 年僅43歲的他, 有著古代造紙技術, 程序完整精湛, 成為了我國國家級文化遺產, 這項手藝傳承的代表性人物。

中國“造紙術”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 經歷了幾千年的傳承, 在貴州的一個小山村(位于貴州省丹寨的石橋村)一直流傳至今, 民族造紙的工藝完整保留, 所以此處被譽為中華文明“中國國紙之鄉”。

潘先生親力親為, 為學員們努力的講解這一道道程序, 親自示范。 特別是皮質制造工藝, 程序非常的繁雜, 每一個細節在古代都是需要有專門的師傅檢查把關, 如果一個細節失敗了, 那么有可能前功盡棄。

大大小小72道工序, 時時刻刻都得細致, 認真。 煮料, 紙甄、漂洗、選料、打槽, 紙漿、加入滑藥、加花、壓紙、曬紙、揭紙, 一套功夫下來, 沒有耐心的人, 根本做不到。 也學不到皮毛。

可見想要將這種手藝學會, 也是一件特別艱難的事情。 對材料、環境也有著嚴格得要求, 水質決定著紙質韌度的好與壞, 每道工序也是嚴格把關。 圖為

清洗構樹皮、打槽、料粑放入紙槽、加水用槽桿將料粑打散成棉絮狀、料粑被充分打散均勻、抄紙使用抬簾抄紙槽(過于輕或重都不行)。

抄出的濕紙從紙簾上放到垛架上。 上蓋木板, 壓以重物靜置一夜。 最后晾曬。 據這位苗族大哥潘先生說, 這些手藝都是自己祖上代代傳下來的。 村子里很多人都會。 這也算是自家村子最珍貴的寶物了。

所以后來這個村子就成為了我國造紙文化的“活化石”。 “紙”是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不能缺少的, 所以在古人發明造紙術的時候, 就代表著我們改變了世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