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地铁喜迎第5000辆列车

昨天上午, 一列身著翠綠色色標腰帶的上海地鐵2號線最新型號的地鐵列車披紅掛綠, 在軌道交通北翟路停車場現場亮相, 這標志著上海地鐵車輛正式進入了5000輛規模新時代, 保有量位列全國地鐵城市前列。

青年報記者 劉晶晶

新車更安全環保智能化人性化

記者看到, 新車車廂內的設施更為人性化。 駕駛室的獨立變頻空調、腳暖等設計, 給司機提供了更舒適的工作環境。 在車廂多處位置增設有更多1080P高分辨率LCD顯示器, 加上新增的雙面LED乘客顯示器, 大客流情況下, 乘客舉目即可及時了解列車運行信息。

車廂內配有變頻熱泵空調, 更節能、舒適。 地面上則清晰劃出了殘疾人專用區域。 在4節車廂端部還設置了腰靠, 提升乘坐舒適性。 甚至還有USB插口可方便乘客充電。 不過地鐵方面表示, 真正上線運營時該裝置是否會啟用, 還需要經過評估論證。

除了人性化的設施, 第5000輛列車的安全特性也令人眼前一亮:列車如同“鋼鐵俠”——車身采用全焊接鋁合金設計, 增加了車體強度, 提高了耐火安全等級, 車輛底架的隔熱隔火至少45分鐘, 遇到火災等緊急情況, 能為乘客爭取更多逃生疏散時間。 列車前后方向都配備了行車記錄儀, 攝像頭的可視范圍增大。 車內攝像頭數量也有增加, 駕駛室從1個增至2個, 客室則從3個增加到6個。 車內還裝有“黑匣子”——獨立事故備份記錄設備,

用于記錄列車運行過程中如牽引制動狀態、列車運行模式等在內的關鍵信息, 幫助技術人員判別故障、追溯原因, 進一步提高排除故障的效率和準確性。

新列車的運行也更為環保, 通過噪聲仿真計算控制整車噪聲, 致力于打造“安靜地鐵”。 內在更是向智能化邁進, 車上搭載的車地無線傳輸模塊可在線監測列車運營狀態, 向運維后臺回傳列車設備運行狀態, 使列車具備了故障自我反饋的能力, 進一步提升列車運營時的實時維護保障能力。

第5000輛列車將“落戶”2號線

記者了解到, 第5000輛新車將“落戶”2號線, 這對既有線路運能會是一次有效的補充。

作為全路網日均客流最高的線路, 目前在高峰時段,

2號線西段徐涇東至淞虹路行車間隔為6分, 淞虹路至廣蘭路行車間隔為3分鐘。 2號線東段廣蘭路至唐鎮行車間隔為3分鐘至6分鐘(4/8節編組混跑), 唐鎮至浦東國際機場為6分鐘。

得益于新車的增加, 預計到今年底前, 高峰時段, 2號線西段徐涇東到淞虹路行車間隔將縮短到平均4分30秒, 淞虹路至廣蘭路行車間隔維持不變, 東段廣蘭路至浦東國際機場行車間隔將縮短到平均4分30秒, 運能進一步提升。

據了解, 2號線廣蘭路站至浦東機場方向的列車4節編組改為8節編組的項目也正在緊張的調試中。 目前, 2號線川沙停車場已完成改造, 具備停放8節編組列車的能力。 今年年底, 伴隨車站改造的步伐, 列車、供電系統、信號系統的調試工作也將先后完成,

屆時2號線全線計劃實現8節編組列車貫通運營, 廣蘭路到浦東國際機場站將實現4/8節編組列車混跑, 明年有望全部開行8節編組列車, 不斷提升運力。

后年將迎7000輛列車服務全網絡

而昨日亮相的上海地鐵第5000輛車同時也是上海第840列地鐵列車。 上海地鐵維護保障有限公司車輛分公司新車部2號線增購項目經理董青介紹說, “輛”的概念相當于“節”, 由于目前上海地鐵列車存在4節、6節、7節、8節等4種編組形式, 1列地鐵可能由4至8輛車組成, 統計總數的時候, 用“輛”作單位, 更清晰準確。

上海地鐵表示, 如今, 上海地鐵日均千萬客流已成為新常態, 城市軌道交通正處于超大規模網絡運營發展過程中, 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地鐵已有1、6、7、16號線和浦江線實施了增能(含新線開通),

最大上線列車數由2017年底的620列增加至638列。 而隨著車輛數的增加, 為網絡增能提供了必要條件。 今年下半年, 1、2、3、4、5、9、11、12、13號線也將計劃增能。

據統計預測, 2019年上海地鐵還將突破6000輛列車, 2020年或將再突破7000輛列車, 每一次千輛列車的里程碑都是上海地鐵發展過程中的歷史交匯點。

[背景資料]

25載經歷四代列車變遷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 也是上海地鐵運營25周年。 回溯歷史:1995年, 1號線的首批16列共計96輛列車齊聚亮相;2007年, 本市地鐵列車的保有量突破1000輛;至2009年底, 列車保有量翻一番, 達到2000輛;2012年夏天, 上海地鐵又迎來了第3000輛列車;2016年年底, 第4000輛列車落戶9號線三期, 列車配屬數量持續刷新紀錄。

對上海地鐵而言, 這不僅僅是數字上的增量。自1993年1號線南段通車試運行,到昨天迎來第5000輛列車,上海地鐵的車輛先后經歷了四代。25年間,上海地鐵列車迭代更新,從最初的依賴全進口到如今的全面國產化,從初代的“直流傳動”列車,過渡到第二代“交流傳動”列車,從第三代的節能綠色環保列車,進化到第四代的智能化列車。

第一代“直流傳動”列車依賴全進口。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地鐵從德國引進了16列西門子全進口列車,當時的地鐵列車采用直流電傳動,客室配置了定頻空調、日光燈照明和木質地板,列車駕駛也主要依靠司機操作,僅有簡單的ATC防護系統輔助司機保障列車安全。從此以后,幾乎每一次的上海地鐵列車上線,都伴隨著一次車輛軟硬件革新。

第二代“交流傳動”列車國產化起步。1999年,上海地鐵從德國西門子引進了采用交流傳動系統的01A03型電客列車,上海地鐵列車開始了第二代交流電傳動時代。“交流傳動”列車不但在傳動方式上進行了升級,在列車設計及國產化程度上與第一代相比也有了較大的提升。2000年投入運營的3號線列車首次采用了隔音性和防火性能更好的鋁蜂窩地板。2005年,由外方主導設計,上海地鐵進入了國產化時代。2008年,可實現自主設計,列車國產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第三代“綠色地鐵”列車國產化率大幅提升。隨著上海世博會的召開,上海地鐵提出了“綠色地鐵”的概念,越來越多的節能技術得到運用,如:16號線列車上采用了節能性更好、效能更高的LED客室照明和變頻空調技術。這一階段列車無論是設計還是生產制造都實現了自主化,平均國產化率已超過75%,其中電氣傳動系統的國產化率也超過了50%。同時,上海地鐵在標準化統型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通過《列車標準招標技術要求》《上海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標準》等一系列標準編制,在車輛技術要求、操作界面、司乘界面、維護界面等方面實現了全網標準化。

而第四代的“智能地鐵”列車序幕如今也已徐徐拉開。從10號線開始,上海地鐵就已啟動全自動無人駕駛技術應用,包括自動喚醒、自動發車、列車自檢等一系列全自動無人駕駛功能,而運營質量表現均大幅優于人工駕駛列車。2016年起,上海地鐵以17號線為契機,開始了列車狀態信息智能采集系統的建設,實現多源異構數據的收集,包含車輛狀態,視頻及圖像,環境信息及管理系統的信息等,通過智能化機車檢修點巡檢子系統、機車檢修鷹眼子系統對執行情況進行跟蹤、記錄、反饋、評估,最終形成一個具有自動演進功能的閉環檢修管理的新模式。今年初開通的APM浦江線也是一條無人駕駛線路。未來,14、15、18號線也將采用全自動無人駕駛技術,上海地鐵已經走入了智能地鐵的新時代。

(劉晶晶)

這不僅僅是數字上的增量。自1993年1號線南段通車試運行,到昨天迎來第5000輛列車,上海地鐵的車輛先后經歷了四代。25年間,上海地鐵列車迭代更新,從最初的依賴全進口到如今的全面國產化,從初代的“直流傳動”列車,過渡到第二代“交流傳動”列車,從第三代的節能綠色環保列車,進化到第四代的智能化列車。

第一代“直流傳動”列車依賴全進口。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地鐵從德國引進了16列西門子全進口列車,當時的地鐵列車采用直流電傳動,客室配置了定頻空調、日光燈照明和木質地板,列車駕駛也主要依靠司機操作,僅有簡單的ATC防護系統輔助司機保障列車安全。從此以后,幾乎每一次的上海地鐵列車上線,都伴隨著一次車輛軟硬件革新。

第二代“交流傳動”列車國產化起步。1999年,上海地鐵從德國西門子引進了采用交流傳動系統的01A03型電客列車,上海地鐵列車開始了第二代交流電傳動時代。“交流傳動”列車不但在傳動方式上進行了升級,在列車設計及國產化程度上與第一代相比也有了較大的提升。2000年投入運營的3號線列車首次采用了隔音性和防火性能更好的鋁蜂窩地板。2005年,由外方主導設計,上海地鐵進入了國產化時代。2008年,可實現自主設計,列車國產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第三代“綠色地鐵”列車國產化率大幅提升。隨著上海世博會的召開,上海地鐵提出了“綠色地鐵”的概念,越來越多的節能技術得到運用,如:16號線列車上采用了節能性更好、效能更高的LED客室照明和變頻空調技術。這一階段列車無論是設計還是生產制造都實現了自主化,平均國產化率已超過75%,其中電氣傳動系統的國產化率也超過了50%。同時,上海地鐵在標準化統型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通過《列車標準招標技術要求》《上海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標準》等一系列標準編制,在車輛技術要求、操作界面、司乘界面、維護界面等方面實現了全網標準化。

而第四代的“智能地鐵”列車序幕如今也已徐徐拉開。從10號線開始,上海地鐵就已啟動全自動無人駕駛技術應用,包括自動喚醒、自動發車、列車自檢等一系列全自動無人駕駛功能,而運營質量表現均大幅優于人工駕駛列車。2016年起,上海地鐵以17號線為契機,開始了列車狀態信息智能采集系統的建設,實現多源異構數據的收集,包含車輛狀態,視頻及圖像,環境信息及管理系統的信息等,通過智能化機車檢修點巡檢子系統、機車檢修鷹眼子系統對執行情況進行跟蹤、記錄、反饋、評估,最終形成一個具有自動演進功能的閉環檢修管理的新模式。今年初開通的APM浦江線也是一條無人駕駛線路。未來,14、15、18號線也將采用全自動無人駕駛技術,上海地鐵已經走入了智能地鐵的新時代。

(劉晶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