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我们对太阳结构的认识可能存在错误,其寿命可能比我们推测的更短

從我們人類的角度來看待太陽, 它無疑是我們所生存的這片宇宙空間之中的老大, 毫無疑問, 太陽就是太陽系的老大, 所有的行星都受到太陽引力的作用, 要圍繞太陽而運行。 太陽照耀著太陽系中的每一顆行星, 而對于地球來說, 太陽的作用就更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沒有太陽, 地球就不可能如此美麗, 更不可能孕育出多種多樣的生命形式, 我們也不能夠今時今日坐在這里去討論關于太陽的問題。 不過看上去如此強大的太陽, 也是有終點的, 此前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太陽的壽命是100億年, 而今已經過了50億年。

也就是說太陽還有50億年的壽命, 這對于人類來說是一個非常長的時間。 當然了, 在大約15億年之后, 太陽的氫燃料就會耗盡, 太陽的核聚變由氫主導轉變為由氦主導, 屆時, 太陽的強度和亮度都會發生變化, 強勁的太陽風將會吹散地球的大氣層, 地球上的生命可能也會逐步滅絕。 但是不用擔心, 因為15億年的時間足以讓人類躍升為第三宇宙文明, 到時我們已經可以遷往新的家園了。 不過, 如果此前科學家們對于太陽壽命的預估發生了錯誤, 那么這個時間就會大大縮短了。 而遺憾的是, 科學家們的推測可能真的錯了。

太陽作為一顆恒星, 與宇宙中千千萬萬顆恒星一樣, 主要是由氫原子所構成的, 但并不是全部,

在太陽或其它任何一顆恒星之中還含有一定量的金屬元素, 金屬元素在恒星中所占的比重被我們稱之為恒星的金屬豐度。 那么恒星的金屬豐都對于恒星來說有何意義呢?可以說是意義重大, 簡單來講, 恒星的金屬豐度決定著恒星的大小、溫度、亮度和壽命, 而對太陽壽命的推測和太陽金屬豐度的測量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對于太陽金屬豐度的測量有誤, 那么對于太陽壽命的估算自然也就是錯誤的。 而科學家們通過不同頻率的聲波在太陽中的傳播方式測量得出太陽的金屬豐度為1.8%。

這一結論一直被科學家們堅定不移的相信著, 直到更直接的測量方法出現, 那就是通過直接對陽光廣譜的分析來測量太陽的金屬豐度,

而得出的結果與此前所測量得出的1.8%大為不同, 是1.3%。 大部分科學家都堅持認為后面的測量結果是錯誤的, 但是也有科學家認為前一種測量方法忽略了太陽內核的高壓環境, 如果將這一變量考慮進去, 可能1.3%才是正確的。 如果真的如此, 那就是說此前對于太陽壽命的預估也是錯誤的, 如果按照新的測量結果來計算, 那么太陽的現有壽命至少要縮短10億年, 這可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科學家們之所以對于這一問如此糾結, 并不是因為它關系著太陽的壽命, 而是因為人類在研究宇宙的過程中是以恒星作為基礎的, 恒星天體物理學是天體物理學的量尺, 而現今人類對于宇宙的很多理解和認知都是以太陽這顆恒星作為基礎的,

所以一旦對于太陽結構的認識發生了錯誤, 那么很多關于宇宙的理論推測可能都會出現問題, 所以關于太陽的金屬豐度問題, 科學家必須要進一步研究得出一個確實的結果。 你認為哪一種測量太陽金屬豐度的方法才是正確的呢?你認為人類對于宇宙的了解是否存在錯漏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