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林则徐吃冰激凌以为很烫,被外国公使嘲笑

中西餐飲習俗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包括食品的原料、烹調方法與進食規矩等。 晚清時期, 最初接觸西餐的中國人對其奇奇怪怪的味道頗為反感。

1866年, 首次出使歐洲的張德彝在初次品嘗時就感到非常難受, 在他撰寫的《航海述奇》中寫道:在遠洋船上, “蓋英國飲饌, 與中國迥異, 味非素嗜, 食難下咽。 甜辣苦酸, 調合成饌。 牛羊肉皆切大塊, 熟者黑而焦、生者腥而硬。 雞鴨不煮而烤, 魚蝦味辣且酸, 一嗅即吐”。


中式的聚餐, 吃包子。

清末廣州的一位商人, 隨朋友到十三行中參加西餐宴席, 由于感到十分新奇和刺激,

便在餐飲之后寫信寄給北京的友人講述吃飯情形:

“他們坐在餐桌旁, 吞食著一種流質, 按他們的番話叫做蘇披。 接著大嚼魚肉, 這些魚肉是生吃的, 生得幾乎跟活魚一樣。 然后, 桌子的各個角都放著一盤盤燒得半生不熟的肉;這些肉都泡在濃汁里, 要用一把劍一樣形狀的用具把肉一片片切下來, 放在客人目前。 我目睹了這一情景, 才證實以前常聽人說的是對的:這些`番鬼'的脾氣兇殘是因為他們吃這種粗鄙原始的食物……”


晚清上海外灘19號匯中飯店的西餐廚房。

清末禁煙大臣林則徐剛到廣東, 外國領事一看林則徐來勢洶洶, 不徹底禁煙絕不罷休的勢頭, 特意備下西餐宴請林則徐, 想在餐桌上讓林則徐出丑, 殺殺他的勢頭。

在吃冰激凌時, 因為冒著霧氣, 林則徐以為很燙, 便張嘴吹了吹才放進口中, 林的舉動遭到在座西方人的恥笑。 當時, 林則徐不動聲色地繼續舉杯答謝領事們的盛情宴請。

餐后, 林則徐對諸國領事說, 我國乃禮儀之邦, 自古講究“來而不往非禮也”, 請諸位擇日到寒舍一敘。


晚清吃西餐的中國人。

不久, 這些外國領事如約來到林府。 等他們落座后, 仆人先一道道地上涼菜, 林則徐就招呼領事們開吃。 吃了一會后, 林則徐特意安排上了一道閩菜的甜食芋泥。 芋泥不冒熱氣, 乍看猶如涼菜, 實則燙舌。 果然眾領事一見佳肴, 紛紛舀起就吃, 直燙得哇哇大叫。 林在一旁微笑不語。

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第七回中, 開出了一份中國人所辦的西餐館中的菜單,

有“清牛湯”、“炙鰣魚”、“冰蠶阿”、“丁灣羊肉”、“漢巴德”、“牛排”、“凍豬腳”、“澳洲翠鳥雞”、“龜仔蘆筍”、“生菜英腿”、“加利蛋飯”、“白浪布丁”、“濱格”、“豬古辣冰忌廉”(今譯巧克力冰淇淋)、“橙子冰忌廉”, 后來還加了“燕菜鴿蛋湯”, 以及葡萄干、香蕉等。


中式聚餐, 吃飯時猜拳行令。

“龜仔蘆筍”和“燕菜鴿蛋湯”似乎不太像西餐, 很有可能是混入的中式菜肴。 這些中式的西餐館的外型與中國茶樓相仿, 但里面的裝修有西式的壁爐、枝頭燈、長條餐桌和靠背椅, 以其新奇怪異來吸引中國人。

總之, 西餐雖然因味道“怪異”被吐槽, 但它一旦引入, 便迅速傳播。 正如《清稗類鈔》所記:“光緒朝, 都會商埠已有之。 至宣統時, 尤為盛行。 ”

參考文獻:邢照華《試析清末民初廣州的西式飲食民俗文化》,

鄒振環《西餐引入與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空間的開拓》, 郭曄旻《西餐如何走上中國人的餐桌》

(“小歷史”作者申向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