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宰相、丞相和相国是一种官职?都看过古装剧,但没有多少人能分清!

不論是正統歷史劇還是古裝影視劇, 但凡出現宰相、丞相、相國這三種官職, 都會被大多數觀眾一概而論之, 認為都是僅此于皇權的位高權重者。 其實不然, 那么這三種官職又有什么區別呢?

一、宰相

宰相意為主宰輔佐, 它的聯稱源自于《韓非子顯學》, 是中國古代對于輔佐君主掌握最高權利的俗稱, 它是一種制度而非具體官職名稱, 起源于春秋時代而結束于明代, 因此宰相既可以是一個人, 也可以是一群人。 比如唐代的三省長官即參加政事堂會議的所有官員都可稱作宰相。

二、丞相

丞相, 是宰相制度里一個實質的官職名稱,

是宰相在一些朝代的對應官職名稱。 比如三國里最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便是蜀漢的丞相, 掌握著蜀漢的大權, 劉備的兒子阿斗也要禮讓他三分, 我們熟知的一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中的蕭何也曾擔任過漢朝的丞相, 輔佐劉邦建功立業。

三、相國

相國, 又稱相邦, 起源于春秋晉國, 是戰國秦漢朝廷的最高職務即一國百官之長。 相國和丞相在一些朝代是同時存在的, 是統治者擔心相國相位權高位重, 忌憚之而下設左右丞相以分相國權利。 因此丞相的地位比相國低, 就像相國相當于如今的總理, 那丞相便是副總理。 比如春秋戰國號稱“仲父”的呂不韋就是相國, 他屢獲奇功, 權勢之大為秦王嬴政所忌憚,

后來想方設法地拖他下位, 后來又讓讓呂不韋自殺他才安心。

綜上, 宰相其實是一種制度, 可以是一群人, 而丞相和相國是具體的官職, 在它們并存的朝代, 丞相位卑于相國。 而到了明代, 朱元璋不想下放那么大的權利, 廢除了“丞相”官職, 用“內閣制”替代了“宰相制”, 把大權緊緊地抓在自己手里, 清代更是設立“軍機處”, 宰相制度從此淹沒在了歷史長河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