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倘若成吉思汗生在秦朝,他能否崛起,颠覆秦始皇的江山?

秦始皇, 作為第一個建立大一統帝國的皇帝, 他對歷史做出的功績是無法衡量的。 而成吉思汗則是后世強勢崛起, 建立橫跨歐亞的大蒙古帝國的開創者, 打下的領土面積幾倍于秦朝時期, 在歷史上都是史無前例的。 那么, 如果成吉思汗生在秦朝, 對上秦始皇會有什么結果呢?有可能顛覆大秦江山嗎?

雖然生于不同時代, 但是可以從多個角度對比一下這兩位千古一帝的綜合實力。

1.軍事制度, 秦國從商鞅變法后, 實行的是“軍功酬爵制”, 首次允許平民立功之后獲得爵位獎勵, 極大的增加了秦軍的戰斗力。

在一些古籍中, 描寫秦軍戰斗的場景時, 士兵往往是一手持劍, 一手拿著幾個人頭。 而蒙古軍隊本來就是以劫掠起家, 說是全民皆兵也并不夸張, 這方面都有共同之處, 說不上哪個更為勇猛!

2.武器裝備, 從秦朝到成吉思汗出現, 已經過了一千多年, 文化的發展必然帶來武器的進步。 雖然秦朝已經統一了度量衡, 出現了武器標準化生產, 而且還配備了瞄準器的遠程攻擊武器。

秦朝的騎兵沒有輔助, 而蒙古族騎兵已經使用腳蹬來平衡身體, 可以更好地騎在馬上操作各種武器。 并且蒙古騎兵已經開始配備大炮。 如果要更加公平的戰斗, 那么只能選擇讓蒙古騎兵和秦軍使用同樣的武器戰斗。

3.單純的從戰斗力來說吧。

秦軍的戰斗值在冷兵器時代絕對是處于巔峰狀態。 秦軍士兵作戰時勇猛無敵, 戰斗力極其強悍, 并且其領軍的將領都是在歷史上出名的大將, 以少勝多的比比皆是。

可以說, 秦軍的整體戰斗力離不開其統帥的足智多謀, 其將領往往善于利用地形, 地利, 局勢等采用非常有針對性的策略來殲滅敵人。 《左傳》有記載, 犬戎的10萬騎兵在對抗秦國1.5萬步兵和騎兵時, 卻是潰敗的結局。 而蒙古軍隊類似當時的匈奴士兵。 匈奴當時被秦朝軍隊壓制在北部地區而不得寸進。 蒙古軍隊如果沒有了馬鐙和先進的鐵制武器, 遇到秦軍的騎兵和步兵并不是對手。

4.文化程度。 秦國當時已經是周邊擁有最先進文明的國家, 統一的度量衡為制式武器的出現提供了最大的基礎。

先進的弓弩和戰車更是秦軍勝利的保證。 而對當時的游牧民族來說, 這一點是遠遠比不上的。 就算是成吉思汗帶領文化和武器裝備落后的匈奴大軍, 也不可能取得勝利。

5.占領后的統治手段。 相對于秦國以安撫為主的統治手段, 在占領地方以后采取的是以文治理國家。 蒙古族基本上是依靠殘酷的屠殺來維持統治的繼續, 依靠武力鎮壓來消滅以前存在的文明。

因此在綜合分析來看, 成吉思汗是出生在了一個最好的時候, 打歷史上有名的弱宋還打了幾十年。 又怎么能打得過兵強馬壯良將眾多的秦國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