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34如何获得帮助

34如何獲得幫助

答案是……儘管開口!

看上去這簡直就是明擺著的大白話,但我們先來看看社會科學家弗蘭克·弗林和瓦妮莎·博恩斯( Vanessa Bohns)的研究。 他們認為,想要求助的人往往低估了對方願意幫忙的程度。 他們設計了一組實驗來驗證這個想法。

在一組實驗中,受試者的任務是詢問陌生人是否願意填寫一份調查表。 執行任務之前,他們需要對陌生人答應這個請求的可能性做出預測。 具體點兒說,就是估計一下自己總共要詢問多少個人,才能遇到5個願意配合的陌生人。 受試者們的平均估算是20個,但實際上,大家平均只問了10個人就完成了任務。

也就是說,受試者低估了一半。

弗林和博恩斯把請求的內容更換了多次,比如請陌生人送自己走到附近的健身房,或是借手機打個簡短的電話。 實驗的結果都是相似的。 在另一項格外有趣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選中了一組準備為慈善籌款的受試者。 籌款活動開始之前,弗林和博恩斯請受試者估計一下多少人願意掏錢。 再一次,大家的估算差不多低了一半。 事實上,他們對捐款數目的估算也低了大概25%。

為了解釋人們為何會如此輕易地低估他人願意幫忙的程度,研究人員收集了額外的資料。 簡言之,他們發現,提出幫助請求的人會把著眼點放在對方同意幫忙後所花的成本上(時間、精力、金錢),同時卻較少考慮對方要是拒絕提供幫助的話,會產生哪些社會成本(比如尷尬、磨不開面子、隱隱的內疚感)。

這裡面的啟示很明確。 當你糾結著要不要開口求助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你很可能低估了對方願意幫忙的程度。 這樣一來,你的工作效率或目標很可能會受到影響。

再深想一步。 對於管理者和團隊領導來說,這些研究結果格外令人心驚。 因為可能有這種情況存在:你的團隊成員在一件重要的工作任務上需要你的説明,可他們錯誤地以為萬一開口求助,你也不大可能幫忙。 為了消除這種狀況,你最好跟下屬、同事和團隊成員們先說明白:當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很願意幫忙。 怎麼做呢?把弗林和博恩斯的發現講給大家聽,然後告訴大家,你可不希望讓這種誤解破壞大家的績效。

在另一組研究中,博恩斯和弗林提出了得不到幫助的另一個原因。 不僅是求助的人低估了對方願意幫忙的可能性,那些做好了準備、願意幫忙的人也會高估了別人開口求助的可能性,這就造成了個雙重的障礙。 需要幫助的人不好意思開口,能幫得上忙的人又沒有伸出援手——因為他們錯誤地以為,既然沒人開口求助,就是人家不需要幫忙唄。

因此,管理者和團隊領導在表明自己很願意幫忙的時候,一定要避免一個常見的陷:不要只是強調開口求助的“實際好處”。 他們應該想辦法事先緩解人們在求助時的尷尬和不自在。

聰明的做法是,管理人員可以提起一段自己開口求助的往事,告訴大家,幸虧當初找人幫忙了,同時也明確地告訴大家,開口求助絕不像想像中那般尷尬。 醫療行業的專業人士都希望患者能夠不斷地向他們尋求説明和資訊,他們可以在提供幫助時加上一個小小的、卻令人安心的信號,比如一句“世上沒有傻問題”的話,結果就會大為不同。

你可能想要把這一章複印下來發給大家看吧,那要記得做一個小小的、個性化的舉動:把收件人的名字寫在紙頁端頭。 這麼一個小舉動,會為你帶來更加顯著的收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