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台灣»正文

社科院:2030“一周休3天”!但那时还能不能“工作4天”……

社科院建議2030年實現4天工作制 每天工作9小時

近日,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休閑與美好生活: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難題——《休閑綠皮書:2017~2018年中國休閑發展報告》發布暨研討會”在京舉行。

報告建議, 2030年實現“做四休三”

在我國勞動生產率達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 可實行每天工作9小時每周工作4天的四天(36小時)工作制。

屆時, 國家就可以取消每年通過前挪后借形成的黃金周或小長假制度。

員工可根據自身需要與單位進行協商,

靈活安排自己的假期。

國人休閑時間不充分、不均衡、不自由

據中國日報報道, 綠皮書指出,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邁入新時代, 提升幸福感已成為政府決策關注的焦點。 居民休閑意識的提升, 休閑愈來愈成為衡量生活質量高低的關鍵因子。

中央電視臺、國家統計局等聯合發起的“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結果顯示,

除去工作和睡覺, 2017年中國人每天平均休閑時間為2.27小時, 較三年前(2.55小時)有所減少

其中, 深圳、廣州、上海、北京居民每天休閑時間更少, 分別是1.94、2.04、2.14和2.25小時。

相比而言, 美國、德國、英國等國家國民每天平均休閑時間約為5小時, 為中國人的兩倍

除了休閑時間不充分之外, 由于帶薪休假制度尚未全面落實, 我國居民休閑時間也不均衡、不自由。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對全國2552名在業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

40.1%的受訪者表示“沒有帶薪年休假”,

4.1%“有帶薪年休假, 但不能休”,

18.8%“有帶薪年休假, 可以休, 但不能自己安排”,

而“有帶薪年休假, 可以休, 且可自主安排”的僅占31.3%。

中國人民大學休閑經濟研究中心于2017年進行的國家休假制度改革調查數據發現, 北京市居民休閑需求越發旺盛, 但能全部享受休假天數的群體僅占34.2%, 帶薪休假落實率也僅達62.9%, 居民迫切需要更多的休閑時間。

從日常周休情況看, 周休狀況與有業者所屬的行業有關:

75.2%的有業群體可以享受周末雙休, 這一比例高于2011年的72.5%;

16.1%的群體只能享受周休一天,

其余8.8%的群體日常周休天數則更少。

2013年《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

國民享有11天法定節假日。 數據顯示, 僅有59.2%的有業群體能完全享受11天法定節假日。

調查顯示, 有業群體沒有帶薪休假的原因:

主要是工作太忙, 沒有時間休, 這一比例達到45.6%。

其次是單位無帶薪休假制度, 比例為20.0%。

競爭壓力太大, 擔心失業也是另一個原因, 占到12.8%。

擔心上司批評(2.6%),

加班費豐厚, 主動放棄休假(4.2%)。

在回答有無帶薪休假單位所給的補償時, 36.2%的群體表示沒有補償。

一周工作4天?有網友卻表示:算了吧…

消息一出, 部分網友們紛紛叫好:還用等2030?應該馬上實行!

但是, 也有網友表示:算了吧...

有網友表示, 能保證雙休就不錯了!

4天工作制聽起來很美好, 但相當多數網友的反應是“算了吧”。 言外之意是, 工作壓力那么大,

一周休息兩天都常常保證不了, 哪敢奢望一周再少上一天?

公道地講, 綠皮書的建議在邏輯上是成立的。 從進化論的角度上看, 我們的勞動生產效率會逐漸提高, 也就是說, 同樣的勞動時間里可以創造出更多的社會財富。

這樣大家就可以更從容一些, 安排一些休閑休假, 并且積累到一定程度, 降低每周的勞動總時間。 放眼過去的30多年時間里, 從一周工作六天, 到工作五天半, 到現在一周工作五天, 確實遵循這樣一個軌跡。

但在面向2030年未來這12年的時候, 我們出現了一個不同于以往工業革命階段最大的變量, 那就是信息技術、人工智能以及資本的驅動, 對勞動力格局正在開啟一輪全新的重塑。 這個變量導致以往的一些邏輯不同了,

我們必須考慮未來相當高比例勞動力可能面臨閑置的問題。

2030年的真命題或許是:基于技術與人工智能的充分發展, 社會勞動時間與勞動機會被資本與信息技術聯合收割, 99%的財富權力流入1%人手里(杰瑞·卡普蘭在《人工智能時代》一書中的表述), 我們又無力做出解決方案進行重新分配。


▲機器人上菜。

也就是說, 科技與資本的不斷結合, 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自然的發展, 如果不早早進行制度設計與人為干預的話, 人類將會遭遇一個嚴峻而冰冷的現實:合成智能蠶食白領, 人造勞動者替代藍領, 人類生活被機器選擇……

這些逐漸成為全球人類共有的切膚之痛。 相當比重的勞動者進入無工可做的狀態, 哪有那么多工作時間與機會,別說每周休三天,沒有每周休七天,就不錯了。

杰瑞·卡普蘭說,“工作的本質將會發生改變,而重點會轉移到那些人能比機器完成得更好的任務上去”。但這種轉移,不會自然自動地發生,它需要前瞻的思考、倫理的反思,建立人機共生的經濟生態,從而幫助更多數的人,參與到新的社會階段當中來。

所以,比未來我們能不能“一周休3天”更重要的是,在多年之后,我們能不能有機會“工作4天”。在解決了適應新條件工作4天或者5天的命題后,所謂的休息權、休閑權、帶薪休假,都將迎刃而解。否則,恐怕就是相當多數人的生存命題。

面對一份“2030年一周休3天”的綠皮書,網友確實可以調侃,但不是因為站在現實的土壤上批判這種建議看起來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而是因為站在未來的節點上,回看這些恐怕還有些保守。

綠皮書的建議是建立在增加單日工作時間,總勞動時間大體不變基礎上的,視角在于增加休閑,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跳脫出休閑時間這個窄小的緯度,在更寬泛的信息技術與人類未來的進步視野里,去看待大家的工作權、休閑權,去破解隱藏在這個命題中更為宏大的密碼,而不該停留在表層的口水當中。

來源:中青在線、新京報,由鋼鐵精英編輯整理,轉載請注明。內如有侵害您的權利或者不妥之處,請來信通知修改或刪除。

哪有那么多工作時間與機會,別說每周休三天,沒有每周休七天,就不錯了。

杰瑞·卡普蘭說,“工作的本質將會發生改變,而重點會轉移到那些人能比機器完成得更好的任務上去”。但這種轉移,不會自然自動地發生,它需要前瞻的思考、倫理的反思,建立人機共生的經濟生態,從而幫助更多數的人,參與到新的社會階段當中來。

所以,比未來我們能不能“一周休3天”更重要的是,在多年之后,我們能不能有機會“工作4天”。在解決了適應新條件工作4天或者5天的命題后,所謂的休息權、休閑權、帶薪休假,都將迎刃而解。否則,恐怕就是相當多數人的生存命題。

面對一份“2030年一周休3天”的綠皮書,網友確實可以調侃,但不是因為站在現實的土壤上批判這種建議看起來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而是因為站在未來的節點上,回看這些恐怕還有些保守。

綠皮書的建議是建立在增加單日工作時間,總勞動時間大體不變基礎上的,視角在于增加休閑,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跳脫出休閑時間這個窄小的緯度,在更寬泛的信息技術與人類未來的進步視野里,去看待大家的工作權、休閑權,去破解隱藏在這個命題中更為宏大的密碼,而不該停留在表層的口水當中。

來源:中青在線、新京報,由鋼鐵精英編輯整理,轉載請注明。內如有侵害您的權利或者不妥之處,請來信通知修改或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