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終於把海底撈吃上市了!去年營收106億,創始人卻已成新加坡人

繼小米確定在香港上市後, 海底撈也要赴港上市了

5月17日晚間, 海底撈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以後除了街頭巷尾, 資本市場也是滿滿的火鍋味!

創始人移民新加坡, 2017年營收106億

創始人已移民新加坡

一直以來, 就有很多介紹海底撈如何創業成功的文章, 但內容多是介紹海底撈服務如何好, 對待員工如何慷慨。

現在, 通過招股書我們可以看見一個完完全全的海底撈, 例如揭開“被神話”的創始人的面紗。

大家知道的故事是:四川簡陽的張勇, 在家鄉開了一家小火鍋店, 對面美髮店的姑娘舒萍因為經常來吃火鍋,

成了他的女朋友。

圖片來源:企業家

再後來, 1994年, 張勇、舒萍和張勇的同學施永巨集、施永巨集女朋友李海燕, 四人一起開了一家火鍋店, 起名海底撈。

招股書中顯示, 張勇和舒萍的國籍均為新加坡籍, 另一位元創始人施永宏的國籍仍為中國。

招股書還顯示, 張勇和舒萍兩人共擁有海底撈62.70%的股份。

另外, 海底撈的3名獨立董事中, 也有2名新加坡籍。

揭開創始人的面紗後, 我們再來揭開海底撈的財務資料。

2017年營收106億, 淨利潤11.94億

招股書顯示, 最近3年海底撈收入分別是57.57億元(2015年)、78.08億元(2016年)、106.37億元(2017年), 複合年增長率為35.9%。

2015年海底撈年度利潤是4.11億元, 2017年達到11.94億元, 複合年增長率為70.5%。

可以看到, 海底撈的淨利潤增速達到營業收入增速的兩倍,

仍處於快速發展期。

恐怖的盈利能力, 單店日營收超15萬

招股書顯示, 2015年海底撈擁有112家餐廳, 2017年底達到273家, 目前共擁有餐廳320家, 其中內地296家, 24家位於中國臺灣、香港及海外地區。

320家火鍋店創造106.37億元的營業收入, 平均下來, 每個海底撈火鍋店年營業收入達0.33億。

海底撈在一線城市的火鍋店平均單店日銷售額超過15萬, 在三四線城市超過10萬, 境外單店日銷售額更是達到了18萬, 整體平均日銷售額達到14萬。

年顧客超1億, 98%願做回頭客

招股書顯示, 海底撈2017年在全球服務的顧客總量達到了1.06億人次, 在中國內地, 每家門店每天平均有近1500人就餐。

在2017年, 平均每位顧客在海底撈消費94.6元, 而且98.2%的人願意再次就餐, 六成顧客每月去一次。

此外, 除了門店餐廳,

外賣服務營收也是翻倍, 去年達到21.88億元。

員工薪水沒有傳說中的那麼高

海底撈最大的優勢就是服務好, 目前海底撈總員工約5萬人。

招股書顯示, 去年收入近三成用在員工成本上, 達到31億元, 排除董事薪酬等其他因素, 員工年平均薪酬約6萬元。

相比之下, 董事薪酬比較高, 平均約300萬元。

這樣看來, 海底撈的員工收入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高, 不過考慮到餐飲行業一般包員工吃住, 員工平均薪酬也不算太低。

雖然中國火鍋市場大, 海底撈賺錢能力強, 但招股書中也列舉了公司面臨的問題, 如競爭對手多, 房租成本上升等, 這可能也是海底撈主動上市的原因之一。

上市原因:準備擴張, 開店成本高, 競爭對手多

開店底氣:最快當月盈虧平衡,

6個月收回投資

招股書顯示, 海底撈2018年計畫開設180家至220家新餐廳。

海底撈每間新餐廳需要800-1000萬投資, 由於大規模開店, 海底撈2017年資本開支達到15.18億。

不過得益於海底撈較高的單店盈利能力, 海底撈餐廳一般1-3個月達到盈虧平衡, 大多數餐廳6-13個月能收回投資。

相比之下, 行業平均水準是3個月到6個月實現首月盈虧平衡, 然後在15個月至20個月達到現金投資回報。

這也是海底撈敢於大規模擴張的底氣所在。

火鍋市場大, 規模達4000多億, 競爭對手多, 有60萬家火鍋店

海底撈招股書稱, 火鍋佔據了中國中式餐飲市場的最大份額, 2017年比例為13.7%。

其中, 川式火鍋又占火鍋餐廳市場的64.2%。 中國2017年有60萬家火鍋餐廳, 預計2022年達到89.6萬家。

火鍋餐廳市場規模2017年為4362億,

預計2022年達到7077億。

(第二名的上海鑫緒餐飲為“楊國福麻辣燙”) 圖片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可以預見, 上市融資後, 海底撈的擴張速度會大幅加快, 想必海底撈的粉絲們都會擔憂上市後, 公司海底撈會被資本侵蝕, 服務水準下降嗎?

我們可以來看看其他已經上市的連鎖餐飲發展如何。

上市後, 海底撈會變得更好嗎?

海底撈獨家供應商已上市

頤海國際是海底撈旗下的獨家底料供應商, 頤海國際的董事長也是海底撈的聯合創始人——施永宏。 頤海國際官網的介紹中, 稱自己是中國第二大火鍋底料供應商。

2016年7月13日, 頤海國際在港交所上市。

頤海國際產品, 圖片來源:頤海國際官網

受益於海底撈業務規模迅速擴張, 2017年全年,頤海國際實現收入16.46億元人民幣,毛利6.12億元,同比增加46.7%。

在海底撈不斷擴張的背景下,頤海國際股價也走出了慢牛趨勢,今日港股開盤時,股價一度大漲10%,隨後小幅回落。

頤海國際股價走勢 圖片來源:通達信

除了海底撈的供應商已經上市外,像呷哺呷哺和味千拉麵等連鎖餐飲也早已上市,經營狀況也有好有差。

上市後,經營更好的“小火鍋”—呷哺呷哺

同樣經營火鍋的呷哺呷哺也於2014在港股上市,2017年呷哺呷哺實現營收36.6億,淨利潤5.43億。

雖然營業額只有海底撈的三分之一,但淨利潤卻是海底撈的近二分之一,算起來,呷哺呷哺的盈利能力還高於海底撈。

從呷哺呷哺的股價中,也能看出來,市場對呷哺呷哺是比較認可的,從2016年至今,股價已經上漲超過了一倍。

圖片來源:通達信

海底撈的供應商頤海,以及“小火鍋”呷哺呷哺上市後的營業收入得到了快速增長,但也有上市後經營不善的連鎖餐飲企業,例如味千拉麵。

上市後,經營水準下降的味千拉麵

我們看一下味千拉麵的股價走勢,就大概知道味千拉麵的現狀了......

圖片來源:通達信

從2014年,味千拉麵的股價就開始連年下跌,股價也從近10元跌到了2.5元左右,下跌了近4倍。

2017年,味千拉麵全年淨虧損4.87億元,當其他餐飲企業在擴張時,僅2017年上半年,味千拉麵卻減少了13家門店。

在2017年,海底撈也被曝光食品安全問題,北京一家報紙報導,發現海底撈位於北京的兩家餐廳的經營有衛生問題。上市後,希望海底撈融資後,能投入更多的資金用於食品安全管理。

海底撈員工有免單權一直為眾多顧客稱道,小編建議海底撈上市後推出“股東免單服務”。

最後,還有一個疑問就是BAT都已經準備回歸A股了,小米、海底撈還要跑去香港上市的原因是什麼呢?

2017年全年,頤海國際實現收入16.46億元人民幣,毛利6.12億元,同比增加46.7%。

在海底撈不斷擴張的背景下,頤海國際股價也走出了慢牛趨勢,今日港股開盤時,股價一度大漲10%,隨後小幅回落。

頤海國際股價走勢 圖片來源:通達信

除了海底撈的供應商已經上市外,像呷哺呷哺和味千拉麵等連鎖餐飲也早已上市,經營狀況也有好有差。

上市後,經營更好的“小火鍋”—呷哺呷哺

同樣經營火鍋的呷哺呷哺也於2014在港股上市,2017年呷哺呷哺實現營收36.6億,淨利潤5.43億。

雖然營業額只有海底撈的三分之一,但淨利潤卻是海底撈的近二分之一,算起來,呷哺呷哺的盈利能力還高於海底撈。

從呷哺呷哺的股價中,也能看出來,市場對呷哺呷哺是比較認可的,從2016年至今,股價已經上漲超過了一倍。

圖片來源:通達信

海底撈的供應商頤海,以及“小火鍋”呷哺呷哺上市後的營業收入得到了快速增長,但也有上市後經營不善的連鎖餐飲企業,例如味千拉麵。

上市後,經營水準下降的味千拉麵

我們看一下味千拉麵的股價走勢,就大概知道味千拉麵的現狀了......

圖片來源:通達信

從2014年,味千拉麵的股價就開始連年下跌,股價也從近10元跌到了2.5元左右,下跌了近4倍。

2017年,味千拉麵全年淨虧損4.87億元,當其他餐飲企業在擴張時,僅2017年上半年,味千拉麵卻減少了13家門店。

在2017年,海底撈也被曝光食品安全問題,北京一家報紙報導,發現海底撈位於北京的兩家餐廳的經營有衛生問題。上市後,希望海底撈融資後,能投入更多的資金用於食品安全管理。

海底撈員工有免單權一直為眾多顧客稱道,小編建議海底撈上市後推出“股東免單服務”。

最後,還有一個疑問就是BAT都已經準備回歸A股了,小米、海底撈還要跑去香港上市的原因是什麼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