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影視»正文

诸葛亮次次出征都缺粮,而春秋战国的战事都不缺粮,原因只有一个

三軍未動, 糧草先行, 這是每一個帶兵打仗的主帥都清楚的道理。 然而, 號稱三國智謀第一的諸葛亮, 卻似乎每一次出祁山征討魏國的時候, 都遇到了這個問題。 他一次次的因為糧草不濟而撤回蜀國, 卻又一次次沒有吸取教訓, 重蹈覆轍。 為什么會這樣呢?

如果說古代因為交通不發達, 那么比他所處的三國之前幾百年的春秋戰國時期, 那么多次大戰, 可是很少聽說有糧草不濟的情況。 僅僅在楚國包圍了宋國都城三年, 才遇到了糧食問題, 楚莊王這才被勸退。 那么諸葛亮為什么糧草就這么短缺呢?

其實, 這當然不是諸葛亮的能力問題。 縱觀三國歷史, 因糧草而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奠定北方局面的官渡之戰中, 曹操就是奇襲烏巢, 斷了袁紹的糧草而取得最終的勝利。 那么, 這就牽扯到當時的整個形勢, 為什么三國時期, 糧草變得如此緊缺, 如此重要呢?

這就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兵制問題, 就是這點差距, 導致戰國時期, 即使弱國也能有幾十萬兵而不至于缺糧, 到了三國, 養幾十萬精兵捉襟見肘的情況發生。

在戰國時期, 實行的是全民兵役制度, 每一個人平時是農民, 等到國家需要的時候, 帶上武器就是戰士。 這種制度下, 戰爭發動的成本很低, 而且對于平時的耕種也沒有多大的影響。 每一個人既是兵, 又是農,

戰馬自己備, 武器自己買。

然而, 這種制度, 也帶來了一個極大的弊端, 就是戰斗力并不高。 這個非常容易理解, 平時都是在務農的人, 到了戰場, 訓練程度極其有限, 體力、精力、戰術執行能力, 都差得驚人, 而且在血雨腥風的戰場上, 很多人看到尸體、血腥都非常難以承受。 這樣的隊伍, 人數雖然多, 怎么談得上戰斗力強?

所以到了三國時代, 這種全民兵役制度已經備募兵制所取代。 募兵制標志著已經進入了職業軍人時代。 他們平時不從事生產, 而專門進行訓練, 殺人打仗成為了他們人生唯一的目的和出路。 這種軍隊戰斗是遠遠高于全民兵役下的軍人。

但是, 這又帶來另外一個弊端, 那就是有多少職業軍人, 國家就失去了多少務農的精壯勞動力,

這讓生產力大大下降。 另一方面, 又得不斷供給這些精壯漢子糧食, 所以出現糧食短缺也不奇怪了。

所以, 在這種情況下, 曹操最先看到弊端, 他實行屯田制來解決這個問題。 諸葛亮帶兵的經驗遠遠不如曹操, 等到他也屯田時, 已經為時已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