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社科院建议2030年起实行4天工作制,你觉得会实现吗?

近日,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休閑綠皮書:2017~2018年中國休閑發展報告》(以下簡稱綠皮書)建議, 2030年實行“做四休三”

我們先來看一組中央電視臺、國家統計局等聯合發起的“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結果數據:

除去工作和睡覺, 2017年中國人每天平均休閑時間為2.27小時, 較三年前(2.55小時)有所減少。 其中, 深圳、廣州、上海、北京居民每天休閑時間更少, 分別是1.94、2.04、2.14和2.25小時。 相比而言, 美國、德國、英國等國家國民每天平均休閑時間約為5小時, 為中國人的兩倍

除了休閑時間不充分之外, 由于帶薪休假制度尚未全面落實, 我國居民休閑時間也不均衡、不自由。

綠皮書建議, 在我國勞動生產率達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 可實行每天工作9小時, 每周工作4天的四天(36小時)工作制。 屆時, 國家就可以取消每年通過前挪后借形成的黃金周或小長假制度。 員工可根據自身需要與單位進行協商, 靈活安排自己的假期。

靈活安排假期?

恐怕是理想很豐滿, 現實很骨感吧!

單位豈能輕易放過你?!

4天工作制聽起來很美好, 但很多上班族的工作狀態卻緊緊圍繞著兩個字——加班

加班成文化

如今, “996”“5+2”“白加黑”已經蔓延到各行各業, 披星戴月、加班加點成了越來越多人的日常。

據北京師范大學的一位研究員估計, 中國在職員工平均每年工作2000-2200個小時, 這一數字遠高于美國(每年1790小時)、荷蘭(1419小時)、德國(1371小時),

甚至日本(1719小時)。

“十年生死兩茫茫, 寫程序, 到天亮。 千行代碼, bug何處藏。 縱使上線又怎樣, 朝令改, 夕斷腸。 ”程序員的這一老舊自我調侃, 現在再讀, 或能更加體味個中苦澀了。

對于加班, 大伙頗有怨言, 常常“感覺身體被掏空”, 但企業卻甚是歡喜。 加班加點被奉獻精神、狼性文化、企業凝聚力等“精神糖衣”包裹, 成了貌似可以下咽的“毒藥”。

前兩天, 才妞聽到朋友說:“公司茶水間竟然有個洗浴室!”

這肯定不是個別現象, 難道這些公司是覺得加班給個洗澡的地方, 是仁慈?是關懷員工的表現?

猝死, 可能就是這么來的吧……

加班真的能出成績嗎?

我們在公司時常可以看到, 如果某員工經常加班, 那么同事們總會認為TA是一位工作認真、上進的人,

老板也會不斷的嘉獎這樣的員工。

難道:加班=優秀?

有專家指出, 一個人一周的最佳工作時間是50小時左右, 當你一周的工作時間達到90小時, 所產生的結果和55小時幾乎一致。 這也就意味著, 加班一定程度上空耗了時間。

其實, 無序加班也很容易造成“加班依賴”。 上班時間懶懶散散、效率不高, 工作完成不好, 只能靠加班來補, 周而復始, 難免陷入惡性循環。

才妞相信, 大家在上班的時候肯定聽過或者說過這么一句話:反正要加班的, 慢點做也無所謂。

當然, 所有行業的工作之中, 難免會遇到急難險重之事, 加班或在所難免。 但是, 廢寢忘食、熬夜趕工實在不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光榮事跡, 其更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

我們強調愛崗敬業、吃苦耐勞, 但犧牲健康、透支生命的方式并不值得提倡。

某種程度上看, 加班就如借錢, 救急不救窮, 絕不是行之長遠的策略。

今天是星期天, 你正在加班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