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競技»正文

面对日军野蛮的“三光政策”,晋西北根据地军民是如何应对的?

本文作者張憲文, 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 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 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 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從1941年春起, 日軍即在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周圍廣設據點、碉堡, 挖封鎖溝;進行頻繁的“分區掃蕩”和“蠶食”;同時采取野蠻的“三光政策”。 從1941年7月至1942年6月的一年中間, 日軍在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內共增設了70多個據點, 連同原有的據點共達250多個, 使原來的游擊區大部變成敵占區, 原來根據地的一部分也變成了游擊區或敵占區。 根據地的面積與百團大戰前比較縮小了三分之一, 人口減少了三分之二,

形勢十分嚴重。

日軍“三光政策”

日軍搶掠村民家的羊

在1941年內, 第120師兼晉西北軍區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 頑強地與敵人進行多種形式的斗爭。 據統計, 晉綏軍民共進行大小戰斗1200多次, 殲滅日偽軍1萬余人。 但是, 由于我仍以單純的軍事手段對付敵人的“蠶食”, 比較被動, 因而不斷地由平川抗日根據地向山地后退。

1942年1月底, 日軍集中第3、第16獨立混成旅團等部共1萬余人, 對晉西北抗日根據地進行春季大“掃蕩”。 日軍首先采取遠距離“奔襲”、“分進合擊”戰術, 同時奔襲保德地區我第2軍分區指揮機關及暫1師和興縣地區我晉西北黨政軍領導機關及部隊, 企圖一舉消滅我軍指揮中樞及我軍主力。 我領導機關和部隊早有準備, 先機轉移,

使敵首次“奔襲”、“合擊”失敗。

部隊轉移

2月7日, 敵合擊我轉移到興縣西北水江頭的軍區機關, 再次撲空。 此后, 日軍即改用“梳篦戰術”, 在根據地內分兵“清剿”, 并且大肆進行燒殺和搶劫。 我軍留下部分主力于內線, 在地方武裝、民兵和群眾的配合下, 積極開展游擊戰爭, 不斷襲擾敵人, 主力部隊則轉到外線擊敵。 第358旅在界河口、二十里鋪間截斷嵐縣至興縣的公路交通, 打擊日軍的運輸隊。 第2軍區部隊在岢嵐、保德間伏擊日軍的交通運輸隊, 襲擊五寨、三岔、神池等地敵據點。 第4、第5、第8軍分區的部隊也積極襲擊敵據點, 破壞敵后方交通線, 配合中心區的反“掃蕩”斗爭。

日軍在我內線、外線軍民的打擊下, 顧此失彼, 被迫于3月初退回原據點。

晉西北軍民春季反“掃蕩”斗爭, 歷時1個月, 作戰180余次, 消滅日偽軍570余人。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三卷》, 2016年版。

編輯: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