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競技»正文

大青山根据地军民反“扫荡”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本文作者張憲文, 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 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 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 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1942年6月, 晉西北抗日軍民根據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 積極開展反“蠶食”斗爭。 主力部隊、地方武裝和民兵密切配合, 分散進行游擊戰爭;中共晉綏區黨委從黨、政、軍、民機關團體抽調340多名干部, 成立了15支武裝工作隊, “深入敵后, 襲擊敵要害部門, 打擊死心塌地的漢奸, 爭取一切有民族良知的人士, 摧毀偽政權機構和偽組織。 到1942年底, 晉西北軍民共摧毀偽村級“維持會”360多所, 有力地打擊了敵人對根據地的“蠶食”。

大青山根據地示意圖

在晉西北抗日軍民進行反“掃蕩”、反“蠶食”之同時, 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軍民也進行艱苦的反“掃蕩”、反“蠶食”斗爭。 1941年1月至4月, 日偽軍出動3000余人, 不斷地對大青山區進行“掃蕩”。 5月以后, 敵之“掃蕩”愈加頻繁和殘酷。

從5月到12月, 日偽軍對綏中區進行千人以上的大“掃蕩”就達5次。 我大青山騎兵在人民群眾的幫助下, 采取了敵到抗日根據地“掃蕩”, 我到敵占區襲擊敵據點;敵到這一地區“掃蕩”, 我到另一地區活動的方針, 并抓住有利時機, 以設伏、突然襲擊等戰術擊敵, 不但粉碎了敵人的“掃蕩”, 而且擴大了隊伍。

我軍行軍

1942年。 日軍為解除其北進時的后顧之憂, 對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進行更為頻繁和殘酷的“掃蕩”。

7月25日, 日偽軍集中5000余人, 采取“鐵壁合圍”戰術, “掃蕩”綏中地區。 大青山根據地黨政軍領導機關和綏中部隊主力, 露宿山頭, 忍饑受寒, 人不離槍, 馬不卸鞍, 經過艱苦的努力, 于8月初突破敵人的合圍, 安全轉移到綏南。 日偽軍暫時控制了綏中地區。

戰斗中

日軍發現我大青山根據地的黨政軍領導機關及綏中地區的部隊已轉移至綏南地區, 乃于8月9日調集步騎兵4000余人, 分7路“掃蕩”綏南區。 八路軍在牤牛山等地設伏, 給敵人以很大的殺傷后, 靈活地與敵周旋, 主力轉移到偏關、雁北地區, 使敵殲滅我軍主力的企圖再次失敗。 我騎兵第1團北上滿漢山堅持綏南地區的斗爭, 騎兵第2團的兩個連北上至財神梁地區活動,

并尋機返回綏中區。 10月15日, 日軍又集中了日偽軍6000余人采取“梳篦”戰術, 反復“掃蕩”綏西地區, 企圖消滅我綏西地委、專署和騎兵第3團。 我綏西區領導機關和步兵部隊轉移至薩拉齊山區, 騎兵部隊轉移至綏中歸武區活動。 同年11月、12月, 日軍再次集中2000至3000余人的兵力對綏中、綏南區進行“掃蕩”。

上述我軍反“掃蕩”的基本特點是:利用山區有利地形設伏, 給敵以一定殺傷后, 分散轉移, 待機擊敵。 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的黨政機關和騎兵主力, 在嚴重敵強我弱的條件下, 與敵周旋, 粉碎了敵徹底消滅大青山抗日武力的大“掃蕩”計劃, 為繼續堅持大青山抗日游擊戰爭保存了有生力量, 因此受到中共中央軍委和晉綏分局的表彰。 但是,

日寇的“掃蕩”也給根據地人力、畜力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此后, 大青山的游擊戰爭進入了極困難的時期。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三卷》, 2016年版。

編輯: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