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养育孩子,其实是以父母自己的风度影响孩子

養育孩子,其實是以父母自己的風度影響孩子

窮養還是富養,不是道理說了算

一個朋友跟我講了他和大學同學的故事。 這位朋友家境富裕,卻從小就被灌輸錢來之不易,人要艱苦樸素的思想,而且家庭教育非主常嚴格,失敗了不能哭,摔倒了要自己爬起來,一切以學習為重,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而他的同學家庭環境非常寬鬆,從小幾乎所有要求都會被滿足,從沒缺過錢,父母對他的學習要求也不高,反而經常給他請假,帶他去全國各地旅行。 兩個人最後考入了同一所大學。 讓朋友覺得憤憤不平的是,他和同學擁有相似的家庭條件,但他過得像苦行僧一般,而他的同學卻一路輕鬆、瀟灑自如。

而且也並不見得因為他更勤奮和辛苦,他的未來就更加光明。 他說自己最羡慕的,就是那位同學舉手投足間透著的一種灑脫對錢不在意,對得失不在意,而越是不在意,他得到的就越多,這是他怎麼也學不來的。 說到最後,他恨恨地說:“我家比他家有錢,可是我卻覺得自己很窮,我的未來也會很窮。

感覺好,才能做得好。 如果窮養的方式並沒有激發孩子內心的意志,而是控制和壓抑了孩子,就很難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格與技能,反而會消磨孩子的意志,甚至扭曲他的人格。 而富養如果能做到尊重孩子、瞭解孩子、無條件地愛孩子,就能激發出孩子的潛力,釋放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帶著愛與尊重去對待這個世界,這是讓他享用一生的財富。

因此,所謂富養,養的是情操和格局。 有很多家長認為,富養就是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不讓孩子吃苦、受委屈,不被人比下去,把孩子放在“保護罩”裡。 於是,很自然地變成了過度養育。 這樣被養大的孩子,得到了寵愛,卻失去了能力,看似被富養,實則“窮”了自己的未來。

還有一些家長,在一味追求富養的路上迷失了方向。 他們堅信富養才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於是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和培訓班,買最好的玩具和衣服,節假日帶孩子聽音樂會、旅行,陶冶孩子的情操,增長他的見識。 到頭來卻不知道讓孩子做這些的目的何在,家長自己也忽略了自我成長,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我見過一個孩子,他為人處事落落大方,但是對他媽媽卻特別苛刻。 在餐桌上,媽媽只是動作慢了一點兒,他就對媽媽大喊大叫。 看得出來,媽媽把“好品質”教給了孩子,自己卻在委曲求全。 後來瞭解到,這個家庭百分之八十的花費都在孩子身上,媽媽節衣縮食、透支自己,把工作外的時間與精力全部用來陪孩子,完全沒有個人的成長時間與空間。

事實上,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是以自己的風度來影響孩子。 風度,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真正內涵。 當父母先豐富了自己,才能將自己身上的優秀品質、優雅氣質和正能量自然而然地傳遞到孩子身上,而不是像蠟燭一樣照亮了孩子,卻燃燒掉了自己。

此外,富養體現在經濟方面,應該是種量力而行的行為。 因為只有在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父母的付出才能源源不斷地堅持下去。

當然,無論是窮養還是富養,都應該基於孩子的內心,而不是浮於形式。 前不久,網上流行一篇《李亞鵬為什麼能把唇齶裂的女丿兒教得如此自》的文章。 說到明星家庭,我們想到的可能是他們的孩子上國際學校進高檔場所、見各界名流,他們的富養是全方位的,是普通人學不來的。 可是,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卻看到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愛護、尊重、信任、鼓勵與陪伴。 他不是帶女兒參加各種慈善宴會,而是讓女兒自己決定要不要收集一些玩具,送給需要的小朋友。

他在女兒一歲後每年的24個節氣中,都會帶她去同一個地點觀察水質、溫度等。 比起金錢,比起漫無目的地追隨潮流,比起給予孩子最好的東西,能夠看見孩子、用心陪伴孩子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與鼓勵,這才是真正的富養。

跟孩子訴說養家的不易,不如分享努力奮鬥的自豪

次,我帶孩子去挑選生日禮物,我們事先約定好禮物的價格範圍。 在挑選禮物的過程中,豆豆幾次放下他一直想要的大火車軌道,拿起一個小一點兒的,問我:“媽媽,這個大的是不是家裡放不下?是不是拼的時候會很難?是不是沒這個小的好玩?”他甚至問我:“是不是我的表現還不值得得到這個大的?

那一刻,我突然感覺如鯁在喉,說不出話來。 豆豆明明想要那個大的火車軌道,卻在為自己找各種不應該或不配得到的理由。這本應該是我來考慮的問題,作為孩子,他應該百分百地享受得到一件東西的快樂,而不是在左思右想,權衡自己應不應該得到。有時,當他在某件事情上失敗或者沒有得到某件東西時,會首先否定自己,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才不配擁有。孩子的成長,需要積極向上的力量和正面的引導,而不是這種給他帶來極大負面影響的自我否定。

在我小時候,我爸跟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養家不容易,這個家是我和你媽媽辛辛苦苦、一點一點積攢下來的。他的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壓力,每次我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都會想:我的這種想法正常嗎?是不是別的孩子不會這樣?在我成年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的心裡總有一種匱乏感,總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某些東西。

不知不覺地,我把兒丿時自己不喜歡的方式用在了孩子身上。我常跟孩子說起生活的不易,告訴他們]不要浪費,要珍惜。我以為從小讓孩子明白這些道理,他們]就不會覺得“得到”是那麼理所當然,或許他們還會成為一個無欲則剛的人。在我的影響下,兩個孩子從小就會在買東西時比較價格,然後挑選一個性價比最高的。當我不同意他們]的某個要求時,他們會想一想,然後答應,很少哭鬧。朋友們都說,這兩個孩子真懂事。而今天,豆豆的表現突然觸動了我的內心。

我蹲下來抱著豆豆,說:“你的表現足夠讓你擁有這個大的火車軌道,你所有的需求都是很美好的,你值得擁有這世上最好的東西。只是這個大火車軌道的價格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如果你很想要,我們可以想個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他想了想說:“那這次的玩具我不要了,等到下次買一個大的。

那天,豆豆沒有買玩具,但他很開心,可能是因為我的那番話,或者是因為他對未來擁有這個大火車軌道充滿了希望。我的心也突然舒展開來,原來所謂讓孩子明白生活的不易,並珍惜生活,不是你計較權衡後去放棄,而是保留著那份“我值得擁有一切美好”的情懷,想辦法去做到,同時感恩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

後來,我不再跟孩子說工作多辛苦、養家多不容易,而是經常講述我和先生為這個家奮鬥的自豪感、滿足感與幸福感。我不再教育他們“粒粒皆辛苦”,而是跟他們分享自己通過勞動所得,值得盡情享用的理念。我也不再規定想買的東西必須限定在某個價格內,而是告訴他們:你們值得擁有世上最美好的東西。

家長要放下自己對待生活的沉重與匱乏,將希望與豐盛傳遞給孩子司時懷抱希望和美好,相信自己值得擁有美好的東西。

正面管教觀點:感覺好,才能做得好

我們這代人大部分是“苦”過來的,從小父母就告訴我們“不要哭,沒什麼好傷心的”,於是我們學會了把苦憋在心裡;也不要“高興得太早”,以免樂極生悲,所以從來沒有淋漓盡致地享受過快樂;小時候我們犯了錯,一定會被父母責駡和羞辱,好讓我們吸取教訓。

在這樣的感覺中,我們長大了。很多人說,我們似乎還算成功,那些鞭策、羞辱、懲罰讓我們奮進,但有多少人是真正快樂和享受做自己呢?

有一位在事業上很成功的朋友跟我說,他享受在事業上不斷攀登高峰的樂趣,但是他從來都是小心翼翼、患得患失的因為小時候父母的那些“忠告”,以及對待他犯錯的方式直在影響著他,讓他害怕失敗,也害怕從高處跌落。

感覺好,才能做得更好。大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所有的父母都不會吝嗇給予孩子最好的東西,這些東西不僅包括好學校、好衣服、好玩具,更重要的是好的感覺。好的感覺,能讓孩子的內心豐富,沒有匱乏感,讓他們相信自己值得擁有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所以才會努力去爭取;也讓他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就算這次我沒有得到也沒關係,還有更多美好的事情等著我,因為我擁有更為廣闊的世界。

給孩子好的感覺,意味著無論孩子表現得好與不好,都給予他們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在他們氣餒的時候給予他們支持和鼓勵,看到他們行為背後的需求,把愛的資訊傳遞給孩子。

豆豆明明想要那個大的火車軌道,卻在為自己找各種不應該或不配得到的理由。這本應該是我來考慮的問題,作為孩子,他應該百分百地享受得到一件東西的快樂,而不是在左思右想,權衡自己應不應該得到。有時,當他在某件事情上失敗或者沒有得到某件東西時,會首先否定自己,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才不配擁有。孩子的成長,需要積極向上的力量和正面的引導,而不是這種給他帶來極大負面影響的自我否定。

在我小時候,我爸跟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養家不容易,這個家是我和你媽媽辛辛苦苦、一點一點積攢下來的。他的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壓力,每次我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都會想:我的這種想法正常嗎?是不是別的孩子不會這樣?在我成年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的心裡總有一種匱乏感,總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某些東西。

不知不覺地,我把兒丿時自己不喜歡的方式用在了孩子身上。我常跟孩子說起生活的不易,告訴他們]不要浪費,要珍惜。我以為從小讓孩子明白這些道理,他們]就不會覺得“得到”是那麼理所當然,或許他們還會成為一個無欲則剛的人。在我的影響下,兩個孩子從小就會在買東西時比較價格,然後挑選一個性價比最高的。當我不同意他們]的某個要求時,他們會想一想,然後答應,很少哭鬧。朋友們都說,這兩個孩子真懂事。而今天,豆豆的表現突然觸動了我的內心。

我蹲下來抱著豆豆,說:“你的表現足夠讓你擁有這個大的火車軌道,你所有的需求都是很美好的,你值得擁有這世上最好的東西。只是這個大火車軌道的價格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如果你很想要,我們可以想個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他想了想說:“那這次的玩具我不要了,等到下次買一個大的。

那天,豆豆沒有買玩具,但他很開心,可能是因為我的那番話,或者是因為他對未來擁有這個大火車軌道充滿了希望。我的心也突然舒展開來,原來所謂讓孩子明白生活的不易,並珍惜生活,不是你計較權衡後去放棄,而是保留著那份“我值得擁有一切美好”的情懷,想辦法去做到,同時感恩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

後來,我不再跟孩子說工作多辛苦、養家多不容易,而是經常講述我和先生為這個家奮鬥的自豪感、滿足感與幸福感。我不再教育他們“粒粒皆辛苦”,而是跟他們分享自己通過勞動所得,值得盡情享用的理念。我也不再規定想買的東西必須限定在某個價格內,而是告訴他們:你們值得擁有世上最美好的東西。

家長要放下自己對待生活的沉重與匱乏,將希望與豐盛傳遞給孩子司時懷抱希望和美好,相信自己值得擁有美好的東西。

正面管教觀點:感覺好,才能做得好

我們這代人大部分是“苦”過來的,從小父母就告訴我們“不要哭,沒什麼好傷心的”,於是我們學會了把苦憋在心裡;也不要“高興得太早”,以免樂極生悲,所以從來沒有淋漓盡致地享受過快樂;小時候我們犯了錯,一定會被父母責駡和羞辱,好讓我們吸取教訓。

在這樣的感覺中,我們長大了。很多人說,我們似乎還算成功,那些鞭策、羞辱、懲罰讓我們奮進,但有多少人是真正快樂和享受做自己呢?

有一位在事業上很成功的朋友跟我說,他享受在事業上不斷攀登高峰的樂趣,但是他從來都是小心翼翼、患得患失的因為小時候父母的那些“忠告”,以及對待他犯錯的方式直在影響著他,讓他害怕失敗,也害怕從高處跌落。

感覺好,才能做得更好。大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所有的父母都不會吝嗇給予孩子最好的東西,這些東西不僅包括好學校、好衣服、好玩具,更重要的是好的感覺。好的感覺,能讓孩子的內心豐富,沒有匱乏感,讓他們相信自己值得擁有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所以才會努力去爭取;也讓他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就算這次我沒有得到也沒關係,還有更多美好的事情等著我,因為我擁有更為廣闊的世界。

給孩子好的感覺,意味著無論孩子表現得好與不好,都給予他們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在他們氣餒的時候給予他們支持和鼓勵,看到他們行為背後的需求,把愛的資訊傳遞給孩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