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競技»正文

导致日军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惨败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本文作者張憲文, 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 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 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 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第三次長沙會戰要圖

第6師團、第40師團主力便利用守軍防線的間隙, 繞出守軍的背后, 撲向汨羅江北, 與先沿粵漢路南下的第3師團會合, 準備渡過汨羅江, 擊潰江南的第9戰區主力。 中國守衛汨羅江一線陣地的是不久前剛受嚴重打擊而稍事整補的第37軍(軍長陳沛)和第99軍(軍長傅仲芳)。 兩軍以新市為界劃定防區:第99軍配置于新市以西至湘江的江南地區;第37軍配置于新市以東至張家坡的江南地區,

接受前次會戰中平行設置防線, 敵人擊破一點, 全線即潰的教訓, 為能實現逐次抵抗的目標, 兩軍注意了工事的堅固, 并在主陣地后面構筑了可以互相支援的縱深陣地。 日軍第3師團沿粵漢線一路南下, 26日到達汨羅江北岸后, 便著手清掃江北, 準備渡河。

戰斗中

日軍在炮兵、空軍的支援下, 向第99軍在河夾塘、歸義的前沿陣地發起攻擊, 兩軍展開了一場血戰。 此時日軍獲知中方在江南岸的部隊有撤退的跡象, 可能使其圍殲企圖落空, 便強令先頭部隊不待后援, 立即“提前渡河”。

27日中午, 第3師團主力冒著守軍從南岸的不斷掃射所構成的槍林彈雨, 強渡汨羅江, 第99軍雖很頑強, 但不敵日軍的密集火力, 主力后撤至牌樓峰、栗橋一線。

第3師團為完成預定在汨羅江圍殲中國第37軍的任務, 實現對第37軍的包圍, 在29日全力突破第99軍第二線陣地的一段后, 即改變原先由北向南的攻擊方向, 轉向東方的新開市, 準備“迂回攻擊第37軍”。

阿南惟幾

28日, 負責主攻中國第37軍的第6師團、第40師團也分別在新市、磨刀灘等處渡過了汨羅江, 日軍在渡江前后遭到了第37軍頑強阻擊, 加上連日雨雪, 河水上漲, 增加了渡河的難度, 以致傷亡較大。 同第99軍一樣, 第37軍抵抗兩天后, 也不敵日軍強大攻勢, 為免遭更大損失, 于30日向東側山地轉移。 至30日, 日軍進展比較順利, 已攻至汨羅江南岸, 對中國部隊實施了打擊, 吸引第9戰區部隊無法向南影響香港作戰, 基本達到了預定目標。

按第11軍原定計劃, 此時日軍應全力合圍第37軍, 將其擊潰后, 相機結束作戰。 同時, 日軍第23軍已在25日占領了香港, 第11軍在湘北作戰的配合作用完全喪失, 更應盡早收兵, 結束這次匆忙進行的作戰。 可是, 阿南惟幾卻無視戰前準備的不充分(如第一線兵團僅攜帶7日所需的糧彈等), 突然改變了原定計劃, 命令部隊繼續向南進攻, 爭取攻占長沙。 這就意味著徹底改變了作戰目標, 延長了作戰時間。 這一決定, 成為導致日軍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慘敗的直接原因。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三卷》, 2016年版。

編輯: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