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競技»正文

击毙日军少将,被称为国民党抗战史中“殆可谓难能者矣”是哪一场战役?

本文作者張憲文, 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 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 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 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26日, 集團軍又重新調整兵力部署, 由預9師、第19師于官橋附近堵擊日軍, 防敵突圍與增援, 分令第74軍57師余程萬一部經潘家橋向北進擊, 第58師廖齡奇部, 第71軍第107師宋英仲部向官橋進擊;第49軍第105師王克俊部于官橋以東攻敵側背;第72軍新15師付翼部向江家洲以南, 新14師陳良基部經棠浦轉向東南, 迅速聚殲敵人。

戰前指揮

與此同時, 第74軍從正面開始向東全線出擊, 由于雨霧蒙蒙, 敵機無法施展威力,

為中國軍隊重施緊縮包圍提供了條件, 同日午夜, 日軍已被包圍在以官橋為中心南北直徑不滿5公里包圍圈內。 27日拂曉, 第74軍分途挺擊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第57師克復泗溪。

中午第58師幾經血戰后克復傲古山、爐下、河段一線。 下午, 第74軍第一線官兵又冒著日軍投擲的大量毒瓦斯彈, 收復畢家(原第34師團指揮所所在地)。 此時距官橋僅4里, 正在前進之際, 自動后撤的第107師忽報白茅山發現敵人, 第50師考慮到左翼完全暴露, 不得不停止前進, 回師防范。

日軍千余人由此突入水口圩, 南襲第107師左側, 第107師僅以一部防守堵擊, 主力自動撤退, 造成中方左翼完全暴露。 東進之第58師掉頭回防, 攻取官橋計劃又成泡影, 而日軍一部得以突圍東遁。

28日, 集團軍司令部飭令各部以官橋街、南茶羅為目標, 猛烈進攻, 徹底圍殲殘敵。

當日中國軍隊主力進迫官橋, 日軍被迫退守官橋市內。 經過一日巷戰, 官橋街全部被收復。 日軍遺尸累累, 第34師團少將指揮官巖永被擊斃。 與此同時, 第105師王克俊部在楊公圩南北高地對突圍東遁之敵進行截擊, 自湘贛經高安趕來增援的千余日軍, 也被我軍阻擊于龍團圩附近。

戰斗中

29日午, 戰區司令部又令第49軍軍長劉多荃率領4個師的兵力組成右追擊軍, 沿湘贛公路, 經高安, 向牛行追擊;第70軍長李覺率3個師兵力組成左追擊軍, 沿伍橋河、奉新道向安義追擊。 30日, 中方第26師、第105師、預9師、第19師在龍團圩、楊公圩圍殲日軍2000多人, 接著按追擊部署向高安、奉新方向追擊。

31日晨, 陷入敵手半月之久的高安城被中國軍隊克復, 日軍東遁歸路被截斷。 4月1日晨, 日軍以15架飛機掩護突圍, 向斜橋方向逃竄。

中國軍隊在追擊中, 沿途收復了陷于敵手的城鎮據點。 4月2日, 中國軍隊除恢復戰前原態勢外, 并攻占西山萬壽宮。 4月8日、9日, 又克安義外圍的長埠、宋埠、干洲、弓尖各要點。 上高戰役始告結束。 上高戰役, 中國軍隊傷斃日軍少將指揮官巖永, 大佐聯隊長濱田以下15000余人, 軍馬2800余匹, 擊落飛機1架, 俘虜日軍百余, 繳山炮、迫擊炮10門及步槍千余支。 這在國民黨抗戰史中“殆可謂難能者矣”, 不僅國內各地開會慶祝, 也引起了國際輿論的重視。 美國各大報紙“多以顯著地位揭載贛北日軍大敗新聞”。 英國特派駐華大使館武官史丹尼少將“前來參觀戰績”。

上高戰役, 中日雙方兵力大略相等, 中國武器裝備遠不及日軍, 但戰場全局的主動權基本操之于中方, 該戰役指揮適當應為取勝的主要原因。 蔣介石曾親自總結上高戰役作戰教訓, “轉飭所屬遵照, 并師長以上皆須閱讀研究”。 可事隔月余, 與上高戰役態勢相近的中條山戰役, 中國軍隊卻慘遭敗績。

繳獲物資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三卷》, 2016年版。

編輯: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