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从汉奸到民族英雄,75岁加入革命党,中山先生给出最高评价

(文/周帆 作者系鄭州大學文學碩士, 配圖來源于網絡)

“英雄”和“漢奸”, 幾乎可以作為反義詞的范例出現在任何的場景里。 就是這兩種天壤之別的身份, 出現在了同一個人身上, 而且還被孫中山視為仰慕的對象, 是民族英雄。 這“天使與魔鬼”的結合體就是清朝的劉永福。

劉永福, 廣西人, 出身貧困, 常年食不果腹, 17歲因瘟疫肆虐失去了家人。 走投無路的他投奔了太平軍, 只為一口飽飯。 起初他跟隨反清人士吳凌云入了天地會, 結果沒多久軍餉空了, 再次面臨饑荒。

本來造反就是為了一口吃食, 現在連造反都吃不飽了,

無奈只能再次更換門庭, 投奔吳亞忠。 吳亞忠是吳凌云的兒子, 對劉永福青睞有加, 劉永福也知恩圖報, 組建“黑旗軍”, 打出了名堂。 不曾想清政府此時來剿匪, 面對訓練有素的清軍, 吳亞忠支持不住, 負傷被困, 其弟身亡, 形勢嚴峻。

此時的劉永福出去覓食, 吳亞忠喚其回營, 卻得到了這樣的答復:有米食則回, 無米食則不回。 最終, 劉永福帶著黑旗軍, 去往了越南。 這也是他戴上“漢奸”帽子的起點。

來到越南的劉永福看到越南官軍此時面對北部山區的叛軍無可奈何, 心生一計, 便打出了“助越王平叛”的旗號, 此舉瞬間俘獲越王的心, 將“黑旗軍”改為“中和團黑旗軍”, 并將人數從300人擴編至3000人, 屢建戰功。 越王甚至大贊劉永福:“得公來除巨患,

萬民感激, 朝廷倚若長城。 ”

然而這一切的轉折點發生在1875年, 當時劉永福圍剿黃崇英, 這個人是塊硬骨頭, 既不投降, 也不接受招撫, 反而跟法國人眉來眼去。 最終劉永福剿滅了黃崇英, 想以此功績趁機回國效命, 卻遭到清廷拒絕。 這頂“漢奸”的帽子, 一瞬間就扣在了劉永福頭上。

中法戰爭之后, 劉永福終于得以回國, 擔任南澳總兵。 1894年中日開戰, 日本覬覦臺灣群島, 而朝中沒有一名官員愿意登島駐防。 這時朝廷想到了年近花甲的劉永福, 得知此消息后, 劉永福當即辭別家小, 召集勇士一千名, 帶著四個月的軍餉和800支槍械登島設防。 當日本兵登上臺灣島的那一刻, 臺灣巡撫唐景崧直接就跑路了, 把臺灣島拱手讓給了日本侵略者。

然而在劉永福的堅守反擊之下, 日本登島的五萬兵士被擊斃五千, 而重傷與疾病又讓僅存的四萬余人損失過半。 這種死傷率在日本對外侵略戰爭中是極其罕見的, 就練當時統領日軍登島的陸軍中駿北白川能久親王也命喪臺灣島。

但是劉永福畢竟缺兵少將又沒有足夠的后方補給, 最終還是敗下陣來。 日本軍方后來評價他說“雖為敵人, 其勇敢真值得贊嘆, 可稱為中日戰爭以來未曾有的勇兵”。 足見劉永福無畏的精神與勇氣。

1907年, 劉永福終告老還鄉, 可是這時候的他還很活躍, 完全沒有打算養老。 當時同盟會在策劃反清斗爭, 劉永福就給在家鄉欽州的元老王和順提供了掩護, 助他反清的活動。 四年后,

劉永福又來到廣州正式加入同盟會, 成為了一名革命黨, 并且以革命黨人的身份取得了辛亥革命的勝利。 1917年, 劉永福病逝, 享年81歲。

孫中山提起劉永福, 是這么說的:“余自小即欽慕我國民族英雄黑旗劉永福!”他一輩子雖曾戴過“漢奸”的帽子, 但是更多的是一腔英雄氣概。 跨過年月的無情, 他終于完成了自己的目標, 作為民族英雄而永載史冊。

參考資料:

1、《清史稿·卷463·劉永福傳》

2、許佩賢編纂翻譯《攻臺戰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