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競技»正文

中日双方在豫南会战中为何只发生了小规模的遭遇战?

本文作者張憲文, 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 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 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 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1月25日晨, 豫南日軍分左、中、右3路在空軍配合下同時發起進攻, 豫南會戰正式打響。 中國第一線部隊第2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下轄劉汝明第68軍遵上級命令, 并不死拼硬守, 只用少數部隊與敵正面接觸, 阻滯日軍前進速度, 主力則與敵保持距離。 3路日軍均未受到大規模的阻擊, 行動頗為順利, 26日, 分別到達泌陽、高邑、邢店、確山一線。 27日, 又抵達龍王廟、沙河店, 駐馬店、汝南一線。

中國士兵

這時,

中方統帥部才大致弄清了日方所投入的兵力及主攻方向, 判斷敵人總兵力約在一個師團以上, “似無大規模企圖”。 因此, 決定不再一味避戰, 指示各軍集結隊伍, “待敵竄至汝南、駐馬店附近之線”, “各部隊應積極將敵圍擊, 務期于淮河以北、遂平間地區殲滅之”。

由于這一積極圍擊敵人的部署同原先避免與日本決戰的命令完全相反, 加之此時日軍已突破至統帥部擬定的決戰區域遂平附近, 各軍將領不知所措, 行動遲疑觀望, 伺機殲敵的計劃無法實現。 29日起, 重新部署的中國各軍開始與北進的左右兩路日軍遭遇, 第13軍在舞陽以南的接官廳、小史店附近地區同左路日軍第3師團發生較大規模的戰斗, “日軍傷亡三千余人, 戰車被毀六輛”;第85軍則在汝南附近,

側擊左路日軍第40師團。 中路日軍未遇正規抵抗, 順利抵達遂平。

行軍中

日軍正因中方避戰無法形成雙方的主力決戰而犯愁。 兩軍的戰斗接觸, 使其感到有機可乘, 園部和一郎于1月31日改變了三路大軍平行北進的配置, 把中路一分為二支援兩翼:第17師團主力向左迂回, 迅速占領舞陽, 企圖切斷中國軍隊北邊的退路, 與擔任左路的第3師團南北夾擊中國第13軍;另一部分則向右旋轉, 從遂平向上蔡一帶攻擊, 企圖與第40師團夾擊中國第85軍。

中方偵知日軍企圖, 立即恢復避戰態勢, 第13軍和第85軍迅速與日軍脫離接觸, 在敵人的包圍圈形成以前, 先后逸出。 左右兩路日軍于2月2日分別占領舞陽和上蔡,

但圍殲中國主力部隊的企圖再度落空。 日軍長途奔襲, 連連撲空, 側翼和后方補給線又受到襲擾與威脅, 士氣不振, 此時, 中國軍隊再次集結, 第29軍(軍長陳大慶)、第59軍、第60軍分別從泌陽、唐河及以北地區襲擊左路日軍。 在右路, 第84軍(軍長莫樹杰)于1月29日攻克日軍背后的正陽。

戰前指揮

日軍指揮官判斷戰場形勢漸趨不利, 主動權正在喪失, 便決定向南退卻, 在后撤過程中再相機打擊中國軍隊。

豫南會戰中, 中日雙方僅有小規模的遭遇戰, 傷亡損失均不嚴重, 加之會戰時間只有十來天, 很快就恢復了原先的態勢, 所以對整個戰局影響不大。 會戰過程中, 日方以殲滅中國野戰主力為目的, 積極進攻, 且隨戰局變化而變更部署, 支戰場與主戰場配合策應也算及時。

然而, 長途奔襲卻無功而返對其士氣是有一定負面影響的。 中國方面, 確定避免主力決戰的作戰方針實有其不得已之處, 各部隊能迅速與日軍脫離接觸, 使敵人接連撲空, 但是, 由于戰前對日軍企圖及部署不明, 甚至畏懼, 形成整個會戰過程中, 一味避戰, 以致在一些局部占很大優勢的時候, 不敢主動反攻, 任日軍進退自如。 這是保存實力的消極防御戰略指導思想和將士畏敵情緒的必然結果。 會戰一結束, 蔣介石就指示軍令部長徐永昌:“檢討此次豫南作戰經過, 敵我優劣各點之比較, 以及以后我軍作戰應改正與注意之點。 ”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三卷》, 2016年版。

編輯: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