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第一大平臺觸雷,這類P2P和基金趕緊跑吧……

北京, 35歲的茅侃侃, 開煤氣, 自殺……

浙江, 55歲的周建燦, 跳樓, 自殺……

2018年1月份的兩樁自殺案, 死者或是創業明星, 或是上市公司的老闆。 逼死他們的, 是一樣的原因:債務累累, 卻融不到新的資金來輸血。

更可怕的是, 兩人的困境, 更像是2018年的一個壞兆頭, 更大的金融風暴正在顯現。

菜雞注意到, 之前持續發生在P2P、線下理財中的違約暴雷現象, 今年來快速擴散到正規的金融市場, 一大批上市公司, 也接連出現債務違約潮。

比如, 今年迄今市場上已有19支債券出現違約, 涉及金額超過130億元, 比2015年全年還多。

這要是醞釀成連鎖的債務危機,

像多米諾骨牌那樣, 就太嚇人了——這也是政府正在極力避免的狀況。

別以為這跟你無關, 看熱鬧不嫌事大。 可能不知不覺中, 你已通過支付寶、微信、陸金所, 或某個P2P平臺, 買了這類壞資產的基金或理財產品。

如被很多人認為最穩健的互金平臺陸金所, 最近被發現有再次踩雷的危險。

因為, 剛發生連環違約的上市公司凱迪生態, 有個資管專案的代銷機構, 正是陸金所。

菜雞在陸金所網站上找到了一期這個項目。 產品募集規模為1.5億, 投資期限2年, 到期日為明年2月, 每半年分配收益。

按推測, 最近一次的派息應該在今年8月份。 只不過, 凱迪生態如今連5月份的錢都還不上, 還指望8月份的項目正常回款?

也別指望陸金所來兜底了。

姑且不說陸金所沒有兜底責任, 資管新規也嚴禁這種行為;事實也沒這麼樂觀:從媒體報導來看, 上次半年前的踩雷, 陸金所代銷的“龍力生物”資管計畫, 目前尚未兌付完畢。

可以想像, 其它實力背景更差的平臺, 如碰到類似資管計畫違約, 會更難收場。

那麼, 這類資產是如何擴散到我們身邊, 又該如何避開呢?

這首先跟經濟的大環境有關。 前幾年金融管得松時, 借錢成本相對便宜, 於是各類投資借款拼命上項目, 發行了不少這類資管產品。

到後來負債比例太高了, 有全面奔潰的危險, 於是中央把去杠杆、防金融風險當成現今頭號任務, 結果就出現很多借不到新資金, 違約、破產乃至自殺的事情。

這些低效益的資產,

本來只有機構投資者和少數有錢的合格投資人才能買。 結果, 通過這幾年火熱的互聯網金融管道, 以各種繁雜新奇的名目, 讓普通大眾也能購買到。

政府也看到了這種風險, 在今年4月初發佈了一個新規定, 要求在互聯網上賣資管產品的, 必須有牌照才行。

檔下達後, 很多平臺已經第一時間調整;因此, 目前還在無牌經營資管業務的, 應該說少之又少。

像之前比較冒進的恒大金服、聚寶匯, 都暫停發售了;海航、網易、光大銀行共同投資的立馬理財, 公認背景實力強, 前不久也宣佈全面停售。

菜雞整理了一下, 還有在賣類似產品的平臺如下。 建議大家謹慎投資, 看清楚投資流向的底層資產和收益後, 再做決策。

現在這類互聯網資管產品,

還有兩種變形的情況, 財迷們也要警惕提防:

一種是, 有平臺為了規避監管, 不再叫定向委託、收益權轉讓這類字眼, 但實質可能換湯不換藥。 比如暴風金融, 目前平臺雖發佈的均寫著“企業借款”, 但連借款金額都沒有, 也完全不透露借款主體資訊。

還有種情況, 一部分平臺為自保, 可能已將這類資產甚至公司都轉賣他人, 但銷售人員還打著原公司的光環, 來忽悠你投資。

菜雞覺得吧, 本來資管產品收益就不高, 加上現在監管嚴、違約風險大, 把錢投這類理財, 真的不太值得, 還不如徹底不碰。

還有兩種理財產品, 本身是正規的, 但也有小概率觸雷的機會, 如果你搞不清楚, 建議悠著點。

一種是BATJ這些大佬平臺代銷的,

傳統金融機構提供的正規資管產品。 違約風險倒不大, 不過收益也就5%左右, 不算高。

另外一種是你可以買到的公募債券基金。 債基的收益不多, 一般普通人很少買。 如果你萬一買了這種產品, 可以自己檢查下有沒有踩雷——看看基金的重倉產品裡, 有沒有近期違約的公司。

還有兩種更小概率的情況, 就是你買了這些違約公司的股票或私募資管產品。 菜雞的財迷中, 相信這種情況的很少, 這裡就不多說了。

如果你不幸中招, 留言區給你敞開來訴苦。

普通的理財小白, 當前這階段, 買買餘額寶等貨基, 定投些基金就好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