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

多米的好朋友小學畢業後搬到另一個城市,他的情緒一下子變得非常低落,有時還躲在房間裡哭。 媽媽不停地安慰他:“沒事,你會找到新朋友的,你會好起來的!”有時,媽媽又忍不住生氣:“你是男子漢,這樣哭哭啼啼的,太沒男子漢氣概了!”

每次聽媽媽這麼說,多米總是欲言又止,有時還會怨恨地瞪媽媽眼,然後“砰”的關上房門,不想再聽她多說。 媽媽既心疼孩子,又覺得恨鐵不成鋼。 她跟我聊起這件事情,看得出她對孩子性格上的擔憂多過對孩子情緒上的擔憂。 我問她:“你覺得他的好朋友搬到其他城市這件事情亞重嗎?”

朋友回答:“沒什麼嚴重的啊,升初中肯定會換一批朋友,以後他找到新朋友就好了。 ”

我說:“就算你覺得這件事情沒什麼,也要認真對待孩子的感受。 因為那一刻,他的難過是真的,他需要你理解他的感覺,同情他的遭遇,而並不僅僅是安慰他。 當你誠懇地承認孩子的遭遇,說出他的失望時,他反而會獲得面對現實的力量。 ”

她決定回家試試。 一個小時後,她給我打來了電話。 她說:“我僅僅是跟他說了兩句話:‘你們]以前每天形影不離,你現在一定很不習慣。 你定覺得很孤獨,很想他。 ’孩子就抱著我哭起來,他跟我說出了自己的感受,說了很多他和好朋友之間的事情,然後他跟我說:“媽媽,我相信自己一定會好起來的。

為什麼只是接受孩子的情緒,母子之間的溝通就變得暢通很多?因為當孩子感覺到被接納與理解時,就會產生強烈的安全感,從而就更願意敞開心扉與家長做進一步的溝通,更願意去考慮家長說的話。

這就是為什麼我建議當一件事情發生時,父母不要就事情的本身而是就孩子的情緒來回應孩子。 不要總站在一種高高在上的位置,對事情進行評價,或者趁此機會對孩子說教一番,甚至還要加上羞辱、指責。 這樣只會讓孩子拒絕與你進一步溝通,增加對你的怨恨。 而當你試圖去理解孩子的情緒時,就會發現,其實那時的你是理智與冷靜的,你對待這件事情的方式也是尊重與公平的。

在遊樂場,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個孩子很生氣地對父母說:“氣死我了,他不僅搶走了我的玩具,還把我推倒在地上!”這時,不同的家長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有的家長會質問孩子:“你是不是先搶了他的玩具?你總是愛惹是生非!”有的家長則生氣地說:“你怎麼這麼鳳啊那你搶回來啊!”有的家長會進行說教:“他這樣做不對,你不要學他,做好你自己就行!”有的家長則懷疑孩子:“怎麼會這樣,你把事情的經過再說一遍。 ”……但很少有人會去安慰孩子的情緒:“他搶你的玩具還推你,你一定覺得很生氣。

所以,接下來孩子更加生氣,還多了一份委屈,和父母的溝通也無法進行下去。 因為當孩子處於一種強烈的情緒中時,是聽不進去任何話的,也不會接受任何批評或安慰。

他們更希望父母瞭解他們的心裡在想什麼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而且在很多時候,孩子的情緒只是透露了一點點,尤其是當他們年齡尚小時,還不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就需要父母去猜測他們的願望,並幫助他們表達出來。

孩子從小就需要被理解,這種被理解的需要,遠遠大過成人眼中更美更好的東西。 網上曾經有個廣為流傳的視頻,說的是一個孩子的烏龜死了,他感到很傷心,爸爸走上前去,說:“不就一隻烏龜嗎?爸爸帶你再買一隻。 ”孩子繼續哭:“不要,我就要原來那只。 ”爸爸說:“烏龜死了,就沒法活過來了,這是自然規律。 爸爸給你買一隻一模一樣的,一隻不夠,我們]買兩隻。 ”可是,孩子哭得更厲害了。

直到爸爸經“高人”指點,抱著孩子說:“你的烏龜死了,你一定很難過。 ”孩子突然像換了個人似的,說:“是的,它再也活不過來了,爸爸,我們去把它埋起來吧。 ”畫面上,爸爸拉著孩子遠去的背影充滿了濃濃的愛。

對孩子受傷的情感來說,父母的理解是治癒的良藥。 當孩子被理解時,他們的孤獨和傷痛就會減少,對父母的愛就會更深。 當他們感覺到深深的接納與愛時,就更傾向於合作而非對抗,這時再來解決問題,就變得輕鬆很多。

正面管教工具:認同感受

在我們小的時候,常常聽到父母對我們說:“要勇敢,不要哭!”或者“這有什麼好高興的,不要驕傲!”我們不能有不好的情緒,因為這是“弱者”的表現;我們也不能讓好的情緒過於強烈,否則就會樂極生悲。 帶著這樣的觀念,很多事情我們都做不好。

等到我們為人父母後,小時候父母對待我們情緒的方式,基本上就是我們對待自己的情緒、對待孩子的情緒的方式。我們常常壓抑自己的情緒,不敢自由地表達自己,也不允許孩子擁有負面情緒,於是竭盡所能地想幫助孩子跳過情緒的束縛直接解決問題。

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感受,是給予他們能量的開始。當他們相信,不管自己擁有哪種情緒都是正常的,他們就可以自由地做自己。

所以,不要企圖修復、解救或說服孩子放棄感受,而是讓他自由地表達出自己的喜怒哀樂。如果孩子還小,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把他的情緒說出來。比如,你可以說:“我能看出來你真的很傷心、很生氣,也很沮喪。”然後,保持沉默,給孩子一些時間,相信他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你會發現,情緒得到理解與接納的孩子,會在心底滋生出很大的力量,他們會主動去想辦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覺得自已沒有能力。同時,也更願意敞開心扉,把更多的心裡話說給你聽—一即自由地表達自己。

認同孩子的感受,是父母和孩子無障礙溝通的開始。

帶著這樣的觀念,很多事情我們都做不好。

等到我們為人父母後,小時候父母對待我們情緒的方式,基本上就是我們對待自己的情緒、對待孩子的情緒的方式。我們常常壓抑自己的情緒,不敢自由地表達自己,也不允許孩子擁有負面情緒,於是竭盡所能地想幫助孩子跳過情緒的束縛直接解決問題。

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感受,是給予他們能量的開始。當他們相信,不管自己擁有哪種情緒都是正常的,他們就可以自由地做自己。

所以,不要企圖修復、解救或說服孩子放棄感受,而是讓他自由地表達出自己的喜怒哀樂。如果孩子還小,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把他的情緒說出來。比如,你可以說:“我能看出來你真的很傷心、很生氣,也很沮喪。”然後,保持沉默,給孩子一些時間,相信他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你會發現,情緒得到理解與接納的孩子,會在心底滋生出很大的力量,他們會主動去想辦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覺得自已沒有能力。同時,也更願意敞開心扉,把更多的心裡話說給你聽—一即自由地表達自己。

認同孩子的感受,是父母和孩子無障礙溝通的開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