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再“飞”一会儿

讓孩子的負面情緒再“飛”一會兒

跟大多數父母一樣,從前的我認為,孩子的快樂和悲傷需要由我全權負責。 每當看到他們]受挫折、鬧情緒,我就覺得自己必須要做點兒什麼好讓孩子開心起來。

天,我帶豆豆去飯店吃飯,路過商場的冷櫃時,看到裡面琳琅滿目的冰淇淋,他走不動了,一定要先吃個冰淇淋再去飯店吃晚飯。 我們的位置離飯店很近,如果先吃冰淇淋,待會兒怎麼吃得下晚飯呢?我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 於是,豆豆使出了撒手鐧:賴著不動,眼裡噙滿淚花,那表情讓人看了心疼不已。

豆豆可憐的樣子一下子戳中了我的心:“啊,孩子又不開心了,我該做些什麼才能讓他開心起來呢?”於是,我蹲下來抱著他,開始我的“快樂拯救”三部曲。

首先,給點兒陽光,好言安慰:“別哭了,媽媽答應你,吃過晚飯就給你吃冰淇淋。 ”豆豆才不理我這一套,他大聲反抗:“現在吃跟晚飯後吃不一樣嗎?我就想現在吃!

安慰無用,我又開動了第二步:說教大法。 “當然不一樣。 先吃冰淇淋,肚子裡就沒有位置裝晚飯了,長期下去會營養不良的。 晚飯後我們邊吃冰淇淋一邊聊天,多麼美好、愜意的時光啊!”聽我說完,豆豆更生氣了:“那是你的美好時光,我的美好時光就是現在吃一個冰淇淋!”他扒著欄杆,蹲在地上,大有冰淇淋不到手就不走的架勢。

好小子,竟然在大庭廣眾之下跟“母后大人”耍賴,我只想快點兒解決這場拉鋸戰,索性用上了最後一招:賄賂。

我說:“如果你能夠忍到晚飯後吃冰淇淋,週末就可以多玩半個小時遊戲。 ”要知道,每個週末兩個小時的遊戲時間,一直是他最珍視的時光。 聽說能一下子多玩半個小時,豆豆馬上動心了。 他站起來,假裝很為難地說:“好吧!我勉為其難地答應你!”

在飯桌上,他一邊大口吃飯,一邊一遍遍地跟我確認:“媽媽,週末真的可以讓我多玩半個小時遊戲嗎?”看著他高興的樣子,我卻開心不起來,我究竟是創造了快樂,還是犧牲牲了原則呢?用這種方式緩解孩子的情緒,真的是對的嗎?

果然,我很快就被自己“打臉天,我們又路過那個冰淇淋店時,豆豆說:“媽媽,我今天飯後再吃冰淇淋,週末可以多玩半個小時遊戲嗎?”我陷入了困惑,我做了那麼多,就是教會孩子跟我討價還價嗎?

後來,我跟我的導師—美國的一位臨床心理學博士,談起這個問題,他問我:“孩子用得著我們為他的快樂負責嗎?那他自己的情緒呢?他什麼時候開始接受這個會讓他失落或憤怒的世界?

我恍然大悟,為孩子創造快樂並不意味著要回避情緒,我犯了幾乎所有父母都會犯的錯誤——企圖為孩子的痛苦代勞,向孩子的憤怒妥協,用盡各種辦法去消除孩子的負面情緒,而不是讓孩子自己去體會進而消化負面情緒。 這樣處理的結果,眼我對待孩子吃冰淇淋的事件一樣——最後孩子並沒有學會如何處理情緒,反而以為哭鬧就能得到滿足。

那麼,何不讓孩子的負面情緒“飛”一會兒呢?

天早上,小福從起床開始就哭鬧著不願去上幼稚園。 看著他不停地發脾氣,我想起了導師的話,突然放下了心裡那個“我必須讓孩子開心”的信念,而是允許他不開心,允許他生氣、煩躁。

我平靜地接納了小福的情緒,沒有給他講道理,也沒有竭盡所能地去解決問題。 我只是把他抱到門口的椅子上,一邊給他換鞋,一邊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煩躁,但你需要去上學,這一點你無從選擇。 不過,你可以選擇以什麼方式去上學,高興地去,或是生氣地去。 ”然後,我沒有再說什麼,而是安靜地在一旁自己穿鞋,準備出發。 他坐在椅子上一言不發,身體從一開始的對抗,變得放鬆下來。

他想了一會兒,跟我說:“走吧但我還是很生氣,我要走到半路才會高興起來。

我們]走在路上,一直沒有說話。 突然,小福看到路邊的一朵小花,說:“我要過去聞一下。 ”我看著他蹲下來,深深地吸氣,又深深地吐出來,就可他:“花香不香?”他說:“其實我不是在聞花香,我是在深呼吸呢,好讓自己不那麼生氣。 ”那一刻,我突然知道,孩子是可以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的。

我和豆豆以前常常為“先寫作業還是先玩”發生衝突,很多時候他雖然把作業寫完了,但都是帶著情緒寫的,因此寫得亂七八\糟,好像是在為我完成任務。 我看上去贏了,卻在孩子長遠的成長道路上輸了。 後來,對於豆豆寫作業這件事,我不再反應強烈,豆豆也認識到自己無路口逃,漸漸開始養成習慣,儘管不願意,卻也能自己鎮靜下來,“為自己寫作業。

孩子有負面情緒,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讓孩子學會面對和處理自己的真實情緒,父母的關注點也會是當下,是事情本身。而父母的插手會讓孩子逃避現實,讓他們以為情緒是交換自由的捷徑。接納和允許孩子負面情緒的存在,讓他們的負面情緒“飛”一會兒,孩子就會在消化情緒的過程中認清現實,這才是父母能為孩子做的最溫柔、最有益的事情。

正面管教工具:決定你將做什麼

在上文處理小福不願上幼稚園的問題時,我使用的是正面管教工具—決定你將做什麼。

不說教,不命令,決定接下來你會做什麼,然後告知孩子,並堅決地去執行。因為過多的說教或命令會引發權力之爭,堅定地執行你的計畫,避免讓孩子一次又一次地試探你的底線。

舉個例子。你和孩子約定,出門之前要先收拾玩具,但他不收玩具就想出門。你們倆很可能陷入權力之爭,你讓他收,他卻置之不理,你繼續讓他收,他還是不理,或者隨便收一下就完事。幾個來回之後,你發現,玩具沒收好,孩子在哭,你在生氣。你們倆就玩具這件事情“幹了一仗”。

“決定你將做什麼”就是告訴孩子:收完玩具之後,我們才會出門。然後,你可以走開去做自己的事情,等他收好之後,你們才出門。

同樣地,針對孩子不寫作業的問題,告訴他:你寫完作業後,我會送你去好朋友家玩。“去好朋友家玩”,是你們之前約定好的事情。但是如果他的作業沒有完成,就不能出門。

有人可能會想,這是不是威脅呢?並不是。這是在向孩子表達你的態度,讓他明白:收拾玩具和寫作業都是你自己的事情,我不會因為你不做而對你喋喋不休;我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情,如果你做好了,就過來找我,我們繼續進行接下來的事。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個過程中,父母需要和善而堅定地執行自己的計畫,說到就要做到。這樣,孩子才會相信:大人是遵守原則的,收玩具、寫作業、上學是我自己的事情,我必須為自己負起這個責任。

孩子有負面情緒,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讓孩子學會面對和處理自己的真實情緒,父母的關注點也會是當下,是事情本身。而父母的插手會讓孩子逃避現實,讓他們以為情緒是交換自由的捷徑。接納和允許孩子負面情緒的存在,讓他們的負面情緒“飛”一會兒,孩子就會在消化情緒的過程中認清現實,這才是父母能為孩子做的最溫柔、最有益的事情。

正面管教工具:決定你將做什麼

在上文處理小福不願上幼稚園的問題時,我使用的是正面管教工具—決定你將做什麼。

不說教,不命令,決定接下來你會做什麼,然後告知孩子,並堅決地去執行。因為過多的說教或命令會引發權力之爭,堅定地執行你的計畫,避免讓孩子一次又一次地試探你的底線。

舉個例子。你和孩子約定,出門之前要先收拾玩具,但他不收玩具就想出門。你們倆很可能陷入權力之爭,你讓他收,他卻置之不理,你繼續讓他收,他還是不理,或者隨便收一下就完事。幾個來回之後,你發現,玩具沒收好,孩子在哭,你在生氣。你們倆就玩具這件事情“幹了一仗”。

“決定你將做什麼”就是告訴孩子:收完玩具之後,我們才會出門。然後,你可以走開去做自己的事情,等他收好之後,你們才出門。

同樣地,針對孩子不寫作業的問題,告訴他:你寫完作業後,我會送你去好朋友家玩。“去好朋友家玩”,是你們之前約定好的事情。但是如果他的作業沒有完成,就不能出門。

有人可能會想,這是不是威脅呢?並不是。這是在向孩子表達你的態度,讓他明白:收拾玩具和寫作業都是你自己的事情,我不會因為你不做而對你喋喋不休;我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情,如果你做好了,就過來找我,我們繼續進行接下來的事。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個過程中,父母需要和善而堅定地執行自己的計畫,說到就要做到。這樣,孩子才會相信:大人是遵守原則的,收玩具、寫作業、上學是我自己的事情,我必須為自己負起這個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