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不是药神》的高票房到底是因为电影好看,还是因为人性的善,还是戳中了你的内心!

《我不是藥神》自上映至今票房已經突破20億大關。 與其說是電影有多好看, 演員的演技有多高超, 不如說是電影的情節, 事件的內容更能抓緊人心。 整個電影濃縮了現實社會患者人群面對生活及看病的困難, 讓正處于現實生活的我們感同身受。 當然還有電影的一些情節中流露出人性的善, 讓我們覺得電影更貼近生活, 更加的引人入勝。

電影中在呂受益上吊離世之后, 程勇又踏上了售“假藥”的老路。 不過這次是不同的, 藥的價格只是賣了成本價, 這對與他來說必然是賠本的買賣。 這與他影片開頭無利不貪的形象肯定是不符的。

不過在經歷老呂因為不想拖累家庭而不得已上吊離世的沖擊下, 程勇的心態也是悄然發生了變化。 最終他決定500元成本價售藥, 并且不惜成本大量的收購2000元印度格列寧, 其實他這個時候已經是做好了被捕的心理準備了吧。 程勇本不是什么“救世主”, 只是人性中的善讓他覺得他應該要幫幫這些吃不起正版藥的病患。

還有在王硯輝飾演的假藥販子張長林被捕后, 他最終也沒有說出程勇是賣假藥的人。 張長林在影片中是個標準的反派, 為了利益做些違背良心的事, 賣假藥, 逼迫程勇交出代理權, 且高價賣出印度格列寧, 最后還勒索了程勇20萬元錢。 這樣的一個人在被捕后, 面對警察讓他供出賣假藥的人,

就給他減刑的誘惑時, 竟然是果斷拒絕了。 我想他應該是打心底佩服程勇的吧, 他也應該明白程勇是在救人, 因為那句“這世界上只有一種病, 就是窮病”, 他應該最能理解且最了解這些病患的情況。 所以他在最后選擇隱藏了程勇。

周一圍飾演的警察曹斌從剛開始必破案的決心, 到最后放棄唾手可得的結案機會。 是什么讓他有這些的變化, 可能是因為他抓了那些病患想問出賣藥的人是誰, 病患的沉默, 阿婆的“我想活著”“誰家還沒個病人”讓他動容了, 也可能是因為黃毛為了程勇也為了藥駕車拼命逃竄最后倒在他懷里, 再也醒不過來讓他明白這些藥, 這個藥販對于這些病患們到底有多重要。

“這個案子我真的辦不了了, 所有的后果我來承擔”這句話肯定是表明了曹斌的立場, 以及他對于這些病患和程勇的理解。

正是因為電影中的這些人性的善意, 在最后的反轉, 讓我們覺得這部電影很好看, 很貼近生活。 當然它也反映了現實社會的醫療體系的不完善, 醫療體系的改革很迫切, 從而引起觀眾的共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