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静下心来,让自己做一个学习者

靜下心來,讓自己做一個學習者

在當今社會,人們]總是尋求快速解決之道。 我們想讓磨蹭的孩子快點兒寫完作業,想讓平淡多年的夫妻關係有質的飛躍,想讓不愛看書的自己快點兒愛上看書……我們期待生活有一些改變。

於是,我們]跟孩子說,今天要解決你寫作業磨蹭的事。 然後,列好、四、五條要求孩子明天就正式開始執行。 可是第二天,當發現孩子寫作業的狀態遠遠沒有達到我們的期待時,我們又開始灰心喪氣。

我們跟另一半談心:“生活太平淡了,自從孩子出生後,我們幾年沒有單獨出去過二人世界了。

你的心思從來不在家裡,每次你想出去應酬就出去了,而我呢,每天下班後還要帶孩子,這太不公平了。

我們給自己制訂學習計畫,計畫每天在孩子睡著後看半小時書。 可是等孩子睡著後,卻只想躺在床上看手機,結果一看就是一個多小時,最後很累地睡去。

於是,我們覺得,改變是一件比登天還難的事。 可是你有沒有發現方面,我想要改變的背後,其實只是一個願景、一個期望或一個夢想,而不是具體的計畫,更沒有長久的毅力與耐心。 換句話說,其實你並沒有靜下心來,真正想去做點什麼。 如果你只有一個願景,而沒有付諸行動,那麼這個願景就如同泡沫。 當事情沒有達到你的期望,泡沫破碎時,你就很容易陷入抱怨、指責、越來越不滿意的旋渦裡,無法自拔。

另一方面,有些人雖然付諸了行動,卻走錯了方向。 例如,在很多夫妻關係裡,都存在這樣一種狀態:婚姻裡的問題都是對方的錯,只要對方做出改變,我也一定會改變。 於是,很多人想方設法去尋找改變對方的方法,最後卻發現,不但對方沒有改變,自己也活在一種受害者和無能為力的感覺當中。 但如果改變是從自己開始的,關注於通過自己的改變帶給對方和彼此的成長,那麼只要一開始行動,就會有奇跡發生。

有一對已經對婚姻失去希望的夫妻,生活在對彼此的抱怨與不滿中方面,他們總是希望對方能夠早點兒L回家,好幫忙做些家務、帶帶孩子。 另一方面,他們自己又希望回家後能夠安靜地休息一會兒,能夠不被指責、不受冷落。

雙方的矛盾愈演愈烈。 後來妻子決定先從自己開始改變。 首先,她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請了一個鐘點工,幫她分擔了部分家務。 她發現,當她的身體不再處於疲憊狀態時,丈夫晚一點兒回家對她來說不再是多麼嚴重的事。 其次,她不再通過指責的方式來要求丈夫早點兒回家,而是直接告訴丈夫她的感受和需求。 儘管不是每次都成功,但是她意識到自己在進步,這讓她感覺非卡常好。 因為她看到了希望,有了希望,她就有信心把這種改變堅持下去。

這樣的改變就是有效的。 然而,很多人生活在幻想中,他們在嘗試了件事情之後,如果覺得不管用,就會一次又一次地重複同樣的事情,卻期待得到不同的後果。

所以,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你怎麼就是不聽呢?”事實上,是對方真的不聽嗎?還是自己一直在重複一種無效的模式?在這一點上,孩子比我們]做得好,他們的方法是科學的。 他們]嘗試一件事情時,如果這種方法不管用,就會去嘗試別的方法。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發生改變,就要丟掉“繼續做以前不管用的事情,如果堅持足夠長時間就會見效”這樣的幻想。 正確的方法是不斷地探索和學習,在不完美中追求進步。 所以,我們不妨靜下心來,花點兒時間,做一個學習者。

我身邊有很多家長,畢業後有了工作、家庭和孩子,達到了一種表面上的“圓滿”,便放棄了自我探索與追求。

他們]希望有所改變,但又害怕改變,於是選擇了安逸,享受生活的穩定與輕鬆。 這本身並沒有錯,只是他們有很多人生的議題並沒有完成,而是擱置在那裡。

尤其是四十歲左右的人,特別容易往兩個方向走:要麼人生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魅力;要麼視野越來越窄,與外在世界越來越隔絕。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寫道:

我們對現實的觀念就像一張地圖,憑藉這張地圖,我們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斷妥協和談判。 地圖準確無誤,我們就能確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麼地方,怎樣到達那裡;地圖漏洞百出,我們就會迷失方向。

大多數人到了中年,會認為地圖已經繪製好,雖然有些許瑕疵,但不影響自己與自己、與他人、與世界的相處,於是他的觀念就局限在那裡,他的世界也局限在那裡。 只有極少數人能繼續努力,他們不停地探索、擴大和更新自己對於世界的認識,直到生命終結。

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自己變得不再忍耐與逃避,不再自我否定與攻擊,而是開始接納自己,開始進行內在的自我探索。當我們開始自我成長時,就不會再把責任推卸給他人,也不會把成長的任務轉嫁到孩子身上。當我們開始自我接納,就不再格外需要一個令人滿意的愛人和孩子。當我們處理好與自己的關係後,就很容易處理好我們與他人、與世界的關係。

一切的源頭在自己,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

正面管教工具:細小步驟

正面管教裡,有一個很核心的理念,叫“ Baby step”—細小步驟,就像孩子剛學走路時一樣,一小步一小步,很慢卻穩步地向前走。在孩子小時候,我們願意彎下腰來,陪著孩子小步小步慢慢地走。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面對越來越多的挑戰他們還是用一貫的方式,慢慢地去感受、探索與嘗試,直到找到合適的方法。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卻不再願意彎下腰來耐心地陪伴與幫助孩子,而是希望他們能大踏步向前走,能大刀闊斧地解決問題。面對這些困難與家長給予的壓力,很多孩子放棄了嘗試,以至於連小步也不願邁出了。

過高的標準,過嚴的要求,其實是違背人類自然發展規律的。教育,就應該像小孩走路一樣,一小步一小步地走,才會更加穩健,也才會讓孩子持續地向前走。

成人也是如此,培養一個習慣,學習某種技能,都是從小步開始的。不因為看到別人都在看書、跑步,自己卻做不到而煩惱,而是先把書拿出來,把跑鞋準備好。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就已經向前邁出一步。

細小步驟這個工具,就是要求我們把任務細化,讓孩子體驗成功。例如,學齡前兒童學寫自己的名字時很吃力。我們可以這樣將任務細化:

◆示範正確的執筆方法。

◆一次寫一個筆劃,你寫一筆,讓孩子寫一筆。

◆在寫的過程中,教孩子技能。比如,寫橫的時候,要從左到右寫;寫豎的時候,要從上到下寫。在這個過程中,不要替他們做。

當孩子完成細小步驟時,就會放棄“我不行”的信念。

對於不夠自信的孩子,尤其需要家長把任務細化,讓他們在小小的進步中獲得成就感。比如,很多練琴的孩子,在練了段時間之後會感到非常厭倦,部分原因是難度增大,導致下子跟不上。這時,如果家長幫助孩子把當天的練習任務分成幾部分,通過完成一個一個的小任務來讓孩子體驗成功,並鼓勵孩子每一個進步的地方,孩子就會覺得備受鼓舞。

當一個孩子能夠常常體驗成功,他的內心就會擁有越來越多的自信,而自信會讓孩子做任何事情時都更容易成功。對於成人,也可以把那些想做的事變成實際的行動,把大目標分解成小任務,一次進步一點點。久而久之,你就會發現,自己已經走出了很遠。

耐心、毅力和愛,這是我們能給予孩子最好的陪伴。

只有極少數人能繼續努力,他們不停地探索、擴大和更新自己對於世界的認識,直到生命終結。

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自己變得不再忍耐與逃避,不再自我否定與攻擊,而是開始接納自己,開始進行內在的自我探索。當我們開始自我成長時,就不會再把責任推卸給他人,也不會把成長的任務轉嫁到孩子身上。當我們開始自我接納,就不再格外需要一個令人滿意的愛人和孩子。當我們處理好與自己的關係後,就很容易處理好我們與他人、與世界的關係。

一切的源頭在自己,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

正面管教工具:細小步驟

正面管教裡,有一個很核心的理念,叫“ Baby step”—細小步驟,就像孩子剛學走路時一樣,一小步一小步,很慢卻穩步地向前走。在孩子小時候,我們願意彎下腰來,陪著孩子小步小步慢慢地走。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面對越來越多的挑戰他們還是用一貫的方式,慢慢地去感受、探索與嘗試,直到找到合適的方法。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卻不再願意彎下腰來耐心地陪伴與幫助孩子,而是希望他們能大踏步向前走,能大刀闊斧地解決問題。面對這些困難與家長給予的壓力,很多孩子放棄了嘗試,以至於連小步也不願邁出了。

過高的標準,過嚴的要求,其實是違背人類自然發展規律的。教育,就應該像小孩走路一樣,一小步一小步地走,才會更加穩健,也才會讓孩子持續地向前走。

成人也是如此,培養一個習慣,學習某種技能,都是從小步開始的。不因為看到別人都在看書、跑步,自己卻做不到而煩惱,而是先把書拿出來,把跑鞋準備好。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就已經向前邁出一步。

細小步驟這個工具,就是要求我們把任務細化,讓孩子體驗成功。例如,學齡前兒童學寫自己的名字時很吃力。我們可以這樣將任務細化:

◆示範正確的執筆方法。

◆一次寫一個筆劃,你寫一筆,讓孩子寫一筆。

◆在寫的過程中,教孩子技能。比如,寫橫的時候,要從左到右寫;寫豎的時候,要從上到下寫。在這個過程中,不要替他們做。

當孩子完成細小步驟時,就會放棄“我不行”的信念。

對於不夠自信的孩子,尤其需要家長把任務細化,讓他們在小小的進步中獲得成就感。比如,很多練琴的孩子,在練了段時間之後會感到非常厭倦,部分原因是難度增大,導致下子跟不上。這時,如果家長幫助孩子把當天的練習任務分成幾部分,通過完成一個一個的小任務來讓孩子體驗成功,並鼓勵孩子每一個進步的地方,孩子就會覺得備受鼓舞。

當一個孩子能夠常常體驗成功,他的內心就會擁有越來越多的自信,而自信會讓孩子做任何事情時都更容易成功。對於成人,也可以把那些想做的事變成實際的行動,把大目標分解成小任務,一次進步一點點。久而久之,你就會發現,自己已經走出了很遠。

耐心、毅力和愛,這是我們能給予孩子最好的陪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