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教育»正文

为中国的独立自由而战!古镇石刻标语见证红军长征往事

為中國的獨立自由而戰

蔣桂花

薛城古鎮是大唐歷史上有名的邊陲重鎮, 曾經也是松茂古道(今阿壩州境內)上的軍事要隘, 位居羌、藏、漢雜居區的雜谷腦河沿岸。

在雜谷腦流域, 現今最具代表性的歷史遺存當數唐代遺留在理縣境內薛城古鎮的籌邊樓。 公元803年, 由西南西川節度使李德裕修建。 李德裕修建籌邊樓時正值唐蕃對峙時期, 李德裕在此籌劃邊關事物, 故將他修建的寨樓叫籌邊樓。


薛城籌邊樓(作者拍攝于2016年)

外界最早描寫雜谷腦地區地域風情的是英國皇家地理協會會員伊莎貝娜·伯德女士,

其所著的《長江流域旅行記》一書, 封面照片上就是這座氣勢不凡的薛城籌邊樓。 曾經, 蜀中女才子薛濤也為籌邊樓留下了“平臨云鳥八窗秋, 壯壓西川四十州。 諸將莫貪羌族馬, 最高層處見邊頭。 ”的著名詩句。

1803年, 清政府設理番直隸廳, 取“治理番民”之意, 故將薛城一帶稱為理番, 1946年民國政府為緩和民族矛盾, 改為理縣, 治所一直在薛城古鎮。

1935年紅軍長征途中, 迎接中央紅軍的先頭團從茂縣沿岷江南下, 通過威州索橋后再溯雜谷腦河而上, 于5月30日進占了松茂地區的又一大重鎮——理縣縣城, 即今阿壩州理縣的薛城古鎮(現理縣縣城所在地在雜谷腦)。

1935年初夏, 這是一個山花盛開的季節, 薛城古鎮融入一片紅色之中。 迎接中央紅軍籌糧工作隊所到之處將發動群眾的工作放到首位,

將籌集慰問中央紅軍的物資與發動群眾的工作結合起來實施。 當地百姓驚訝地發現, 部隊中還有很多女紅軍。 紅軍隊伍中的男女青年一面走村串戶、發動群眾, 一面籌集糧食、籌集的東西主要有山羊皮、茶葉、鹽巴等, 開展群眾工作完全依照西北聯邦政府、西北特區委員會制定的相關政策來進行。


紅軍留在薛城古城墻的紅軍石刻標語。

紅軍戰士挨家挨戶宣傳藏羌回民族自決, 建立各民族自己的政府, 取消一切苛捐雜稅, 公買公賣, 沒收漢官和發財人的財產分給窮人……紅軍戰士克服困難, 走村入戶、面對面、一對一開展走訪工作, 雖然還在摸索當中, 但由于工作扎實深入,

成效顯著, 薛城古鎮幾乎家家有人參加了紅軍!僅薛城附近的箭山村就有40多人參軍, 足見當時紅色蘇維埃西北聯邦政府、特委在當地少數民族工作中的影響力。


為中國的獨立自由而奮斗到底!(薛城寧江門上的紅軍標語 )

紅軍走進薛城古鎮, 在薛城留下了最具感召力的一句紅軍標語——“為中國的獨立自由而奮斗到底!”這是紅四方面軍川陜省委宣傳部篆刻在薛城寧江門頂上方的石刻標語。

為爭取中國的獨立自由而戰!當年無數革命先烈正是胸懷這一理想信念爬雪山過草地, 拋頭顱灑熱血, 這一氣勢足以驅散籌邊愁云, 狀壓雪山!

作者簡介

作者蔣桂花, 中共黨員,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人, 曾任若爾蓋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若爾蓋縣史志辦主任,

雪山草地黨史資深研究者、阿壩長征干部學院特聘教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