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8家企业同时在港交所上市,只有4面锣该怎么分?

近期互聯網圈喜報頻傳, 虎牙、B站、愛奇藝都已經成功登陸美股, 小米集團上市首日就破發, 第二天即大漲13.1%。 雷軍還在感慨上市幾天就像一場夢, 港交所的鑼聲又被敲響!

1

扎堆IPO, 港交所鑼都不夠用了

就在今天, 7月12日, 港交所迎來了8家公司共同敲響銅鑼:

·指尖悅動控股有限公司

·映客互娛有限公司

·英恒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齊屹科技(開曼)有限公司

·弘陽地產集團有限公司

·天立教育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人和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恒偉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其中上市首日有過破發的三家為:英恒科技、齊屹科技、弘陽地產,

英恒科技最終平收, 指尖悅動最終收漲, 齊屹科技成為8家唯一收跌的公司。

據港交所的工作人員透露, 一天8家企業同時趕著上市, 也算是創了紀錄了。 簡直有種集體婚禮的既視感!

原本平常臺上只放一個鑼, 這次就大手筆地放了四面銅鑼。 要問為啥不放八面呢, 因為舞臺的寬度實在不夠啊!只能委屈創始人們湊合湊合, 將就將就, 兩個公司合敲一個鑼同喜同喜吧。

整體場面上也有集體婚禮的混亂之感, 臺上人擠人, 臺下攝影師成群。 為了能完整地走完流程, 不但提前半小時開始儀式, 主持人更是要求各公司抓緊時間拍照, 每家公司最多只能拍5分鐘。 不知道這次之后港交所會不會吸取經驗教訓, 以后也來個抽簽搖號機制,

免得鑼不夠分?

2

新經濟紅利涌向港股, 盛夏還是嚴冬

2018年的夏天注定是不平凡的, 球迷們為世界杯上的賽事而吶喊歡呼, 創業圈里的喧囂也絲毫不遜于綠茵場上的拼殺。 今年6月, 國內大大小小的互聯網科技公司都陸續拋出了上市招股書, 僅7月3日一天就有11家公司提交上市申請。 據不完全統計, 在過去的三個月以來, 總計有超過24家獨角獸企業申報上市或成功上市。

千禧年之時百度、騰訊、盛大、搜狐、網易等大型互聯網公司上市。 2010年前后, 阿里、京東等互聯網電商公司上市。 如今, 又一次迎來了IPO大年, 國內互聯網公司喜提第三輪上市潮。

上市, 對于所有的互聯網人來說, 都是一個金光燦燦的字眼。 似乎上市就意味著創業成功事業有成走上了人生巔峰從此財務自由。

近期扎堆的上市敲鑼的聲響, 更是頻繁地挑動著職場人的神經, 難道說資本寒冬已經結束了?創業者的春天又回歸了?

可惜情況似乎并非這般樂觀, 一個數據就可以說明繁榮表象下的隱憂:以港股為例, 2018年上半年有101只新股上市, 比去年同期的68只增加了48%, 然而整體融資規模卻不升反降, 比去年減少了45億港元。

再回過頭來仔細觀察這些上市企業, 像小米這樣經過多年發展的公司, 選擇此時上市也算是水到渠成。 但是許多成立不久, 還處于融資或者虧損狀況的公司也搶著上市, 是不是說明了一些別的問題呢?

3

資本寒冬前急于打上“末班車”

如果小米上市是理所當然,

那這些相繼急于上市的公司背后是什么?安排!

業內許多專家的說法是, 資本寒冬又要來了, 企業們需要上市籌資保平安。

對于大體量的公司而言, 以往的融資規模、現有的燒錢尺度, 都很難在市場上謀求到足以維系發展的資本。 在寒冬來臨之前, 轉而通過上市來廣泛募集資本, 才足以抵抗接下來的寒冬。 而那種本身就跌跌撞撞的中小企業, 說的好聽是上市, 難聽點就是趕鴨子上架, 鑼聲停息之后, 接下來的命運仍然兇吉未卜。

潮水洶涌之時, 裸泳者混雜其中。 然而泡沫破碎的速度卻越來越快, 監管嚴格、資本市場的緊縮、人口紅利的減少、中美貿易等等復雜的因素都在影響著創業的成敗。 接連不斷的響亮鑼聲,

似乎也難以為創業者敲出一個廣闊的未來。

熬過嚴寒的冬熊總是在下一個日出曬曬厚實的脂肪, 無論商圈還是職場, 高瞻遠矚的眼界及靈敏的商業嗅覺才能囤積資本先人一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