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村民挖出一件青铜器,因铭文身价暴涨,考古家:国宝不可貌相

村民挖出文物屢見不鮮, 淳樸的村民并不想將文物擁為己有, 而是上交到博物館收藏。 一般來說村民挖到的文物是瓷器、石器以及青銅器, 1980年陜西一村民挖出的青銅器上交博物館后如今已成為陜西歷史博物館的18件鎮館之寶之一, 這件文物的名字被考古家叫做“多友鼎”。

眾所周知, 鼎在中國古代是非常重要的, 不僅是煮飯用的廚具還是祭祀用的禮器。 不過, 目前我國的國寶級文物中的青銅鼎都是極為稀世罕見的, 諸如鎮國之寶“后母戊鼎”, 不僅器物龐大, 而且非常的精美, 給人以古樸又莊重的感覺。

還有藏于臺北故宮的毛公鼎, 藏于安徽博物館的楚大鼎, 這些文物都是極為珍貴的青銅國寶。

1980年村民挖出的這件文物非常的普通甚至可以說丑陋, 有的只是青銅器的最基本特征, 沒有精美的紋飾, 也沒有像其他青銅鼎的大型。 但卻因為這件多友鼎上的銘文使得該文物身價暴漲, 成為陜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這件青銅鼎上到底有著怎樣的銘文呢。

經過解讀以及古今比對, 考古家發現青銅器上的277個字記載了西周晚期周歷王時期獫狁侵犯京師, 周王命武公派遣多友率兵抵御。 殺掉敵人350余人, 俘獲23人, 繳獲戰車127輛的歷史大事件。 這一歷史事件在史書中是沒有記載的, 也就是說隨著村民發現這件文物,

文物內在的歷史價值再次被發掘了出來, 甚至毫不夸張的說這件文物改寫了西周某一個時期的歷史, 為研究夏商周斷代史工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實物資料。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 1980年出土自陜西長安縣斗門鎮下泉村的這件文物也是一樣, 雖然丑, 但文物的歷史價值高。 考古家曾說這件文物“國寶不可貌相”。 事實上也是如此, 有些文物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甚至是一種文化的象征, 但卻極為的丑, 而有的文物看起來非常的華麗, 但卻是造假文物;正如考古家所說的“國寶不可貌相”。

說起來也奇怪, 陜西歷史博物館的18件鎮館之寶中, 除了這件因銘文而身價暴漲的文物是村民撿到之外, 還有五祀衛鼎、皇后之璽玉印以及何家村遺寶出土的4件鎮館之寶也都是村民挖出來的,

民間的力量, 早已成為文物最基本的保護力。 或許村民挖出的國寶級文物才是陜西省是文物大省的象征, 是“五千年文明看陜西”的象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