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POLO衫發家史:三個男人靠它家財萬貫

印象裡, 中年富人特別愛穿POLO衫。

商業大佬愛穿POLO衫, 高爾夫球場談生意時, 立起領子的POLO衫是標配, 戴著勞力士綠水鬼的手臂一揮, 就是一單大生意。

煤老闆也愛POLO衫, 領口解開到底, 露出脖梗上的大串泰國金佛牌, 跟身後的路虎一樣霸氣。

鄉鎮企業家更愛POLO衫, 一般還要配上又大又垮的深色西裝外套, 戴個鴨舌帽, 指著腳下土坡, 與身後的會計說, 咱廠的地皮批下來了。

他們可能真心喜歡POLO衫, 但不懂POLO衫的文化價值, 穿出來的只能是中年油膩感。


我們常說, 紳裝穿的是文化和歷史。 懂衣服, 更懂衣服背後的故事,

是有品位男人的基本素養。

有3個男人穿POLO衫就很帥而且不油膩, 他們與POLO衫一起名留青史。 今天, 杜少就跟大家聊聊POLO衫與它一生中的3個男人。

第一個男人叫John Brooks, 是美國著名服裝品牌Brooks Brothers總裁。

傳說, John Brooks在英格蘭馬球比賽中注意到, 馬球衫的衣領是用小扣子系在胸前, 這樣衣領就不會飄到球員臉上。

受此啟發, John Brooks回到美國後創造了「牛津布紐扣領襯衫 - Oxford Cotton Button-Down」(俗稱OCBD)。

OCBD在美國一炮而紅, 上世紀, Brooks Brothers的OCBD的流行程度, 堪比深藍色的Levi's 501。

Brooks Brothers的OCBD也將富有傳奇色彩的「The Original Polo Shirt - 最早的POLO衫」印在標籤上。

對於這個傳說, 有人說是英國人別有用心的大肆宣揚, 目的就是要把美國人的這一精彩發明歸結為抄襲。

對此, 有一些證據也證明這一點:當談到POLO衫時, 我們想到的往往不是OCBD, 而是一種軟領、三扣、半開襟的凸紋網眼運動衫。

大家眼中的現代POLO衫, 是由法國網球明星René Lacoste設計的。

Lacoste無疑是那個時代最負盛名的運動員之一。 這位網壇傳奇曾在法、美、英三國公開賽斬獲7次大滿貫。 從1926到1927年, 他連續兩年被評為世界排名第一的種子選手, 並在1927到1928年間加入法國國家隊爭奪大衛斯杯。

當時大多數網球運動員都穿著標準的長袖運動服比賽, 甚至還會打領帶。

Lacoste抓住機遇, 穿著自己改良版運動汗衫(也就是今天大家心目中的POLO衫)上場。

很快, 網球和馬球球員都換上了這種形制的運動服。

30年代初, Lacoste漸漸退隱江湖。 這時一位名叫André Gillier的法國針織生產商找上門, 提議一起銷售這種革命性的新式服裝。 1933年, Lacoste襯衫品牌成立, 並將Lacoste的外號「鱷魚」作為Logo縫到衣服上,

防止別人效仿。

漸漸地, POLO衫聞名遐邇, 遠銷海外, 並迅速成為一種運動精神和上層階級悠閒生活的象徵, 尤其為美國私立中學的學生所喜愛。

如今, 提到POLO衫, 你可能就會聯想到衣服胸口處的鱷魚Logo。

真正將POLO衫推向世界的, 是Ralph Lauren。

Ralph Lauren組建Polo Ralph Lauren品牌時, Lacoste的POLO衫已經銷售了30多年, 價格實在, 並且遭受了廣泛的盜版。

這給Ralph Lauren帶來了機會。

一方面, 他設計的燈芯絨棉質POLO衫, 以年輕時尚的姿態, 在世界範圍內取得巨大成功。

另一方面, 他的衣服售價高, 佔據包括歐洲在內的高端市場, 吸引了一大批認為Lacoste過於被廣泛接受的顧客。

在20世紀80年代, 相對法國Lacoste, 帶有Ralph Lauren經典的馬球Logo的POLO衫, 更是社會地位的象徵。

然後90年代, POLO衫的江湖再度反轉, Polo Ralph Lauren後繼乏力, Lacoste又迎來一次復興。

現在來看, Lacoste也好, Polo Ralph Lauren也好, 消費者選擇POLO衫時, 更在意風格, 而非品牌。

Polo Ralph Lauren偏美式, 又瘦又長, Lacoste偏地中海風格, 短一些, 領子相對大。


以上圖片均轉自網路

回顧歷史, 從代表高貴與強健的貴族運動裝束, 到風靡世界的經典紳裝, 再到如今的中年油膩意味, POLO衫沒有變, 變的是你如何看待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