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醫保目錄調整 醫藥行業反轉向好

目錄

醫保目錄調整品種放量明顯, 醫藥行業反轉向好(平安證券)

信任破冰進口替代迎拐點, 國產工業機器人崛起可期(招商證券)

供給偏緊, 需求復蘇主導有機矽進入長景氣週期(東北證券)

新能源汽車新政即將實施, 行業龍頭活力再度煥發(興業證券)

彎道超車與換道超車並施, 電子產業面臨發展機遇(光大證券)

1.醫保目錄調整品種放量明顯, 醫藥行業反轉向好(平安證券)

2018年一季度樣本醫院整體銷售額為543.30億元, 同比增長0.65%, 增速較2017年四季度回升明顯, 季度環比增長2.57%, 樣本醫院整體銷售呈現增速反轉向好態勢。

平安證券認為, 醫藥行業尤其是上市公司資料要顯著好於樣本醫院資料, 主要是因為樣本醫院中80%左右為三級醫院, 在處方外流、銷售管道下沉的大趨勢下, 部分醫藥企業的資料無法在PDB中體現。

平安證券認為醫藥增速回升主要是因為上一輪招標基本完成, 降價因素消除, 藥品價格企穩。 同時可以看到部分地區部分品種價格有“撥亂反正”的態勢。 隨著一致性評價落地帶來的進口替代加速, 分級診療管道下沉打開新增長空間, 以及國家鼓勵創新帶來的新藥加速上市, 都將進一步促進行業增速提升。 醫藥板塊基本面持續好轉。

2018年一季度樣本醫院用藥大類格局基本無明顯變化。 抗感染類、血液和造血系統用藥、心血管系統用藥仍為前三位,

分別占比16.76%、11.36%、9.63%。 從占比變化情況來看, 提升幅度較大的有抗感染類、抗腫瘤藥、呼吸系統藥物和生物技術藥物, 分別上升9.10%、12.03%、9.24%和12.26%。 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上升是抗腫瘤藥和生物技術藥物占比提升的主要原因。

平安證券指出, 與國外發展趨勢類似, 我國靶向藥物快速增長, 代表品種利妥昔單抗、曲妥珠單抗、貝伐珠單抗、伊馬替尼、吉非替尼、埃克替尼等。 目前過半省市已公佈省級醫保目錄, 新調入品種放量效應明顯。 進口品種中除利妥昔單抗、曲妥珠單抗外, 代表品種貝伐珠單抗2018年一季度銷售額增速50%, 銷量增速266%;國內代表品種如康柏西普, 2018年一季度銷售額增速31%, 銷售量增速58%。

基於上述分析, 平安證券建議關注以下投資機會:產品受益於疾病譜的變遷,

如人口老齡化、慢病化等趨勢;臨床價值突出的藥物, 如創新藥、優質仿製藥等;進口替代空間大的品種;不受招標降價影響的品種, 如核素藥物、精麻藥物、婦兒藥物、飲片和血製品等;受益於醫保放量和基層放量的品種。 重點推薦華東醫藥(000963.SZ)、華海藥業(600521.SH)、京新藥業(002020.SZ)、東誠藥業(002675.SZ)

2.信任破冰進口替代迎拐點, 國產工業機器人崛起可期(招商證券)

2014年以來, 由於勞動力成本上升, 生產效率、品質提升等多方面因素, 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井噴式爆發, 已經連續4年高速增長, 這麼高的增速是否能持續?同時, 嚴重依賴進口的核心零部件也制約了國產機器人製造企業的成長, 國產企業能否在機器人換人大浪潮中順勢崛起?這是當前困擾投資者的兩個問題。

招商證券試圖從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國內外差距、市場格局、行業空間等角度, 來梳理國產工業機器人崛起的可能性以及零部件供應商的前景。

招商證券認為, 雖然國產機器人公司PE估值普遍較高, 但自動化進程帶來的巨大需求是顯而易見的, 機器人行業將在5年內持續高速增長, 收入、利潤均將實現突破, 逐步向“四大”等國際巨頭看齊, 高估值也將被快速消化。

核心零部件是工業機器人的“關節”、“動力源”, 減速器、伺服系統2018~2020年合計空間超300億。 減速器、伺服系統等核心零部件不僅影響著工業機器人的精度和穩定性, 還在製造成本中占約65%的份額。

國內外成本差距明顯, 嚴重影響了國產工業機器人的競爭力。 招商證券認為, 核心零部件是制約國內本體製造廠商成長的主要因素。 根據測算, 機器人專用減速器、伺服系統2018~2020年合計行業空間超300億元。

招商證券認為, 核心零部件是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中盈利能力最強的一環, 由於國外零部件供應商的價格歧視等因素, 嚴重拉高國產機器人成本。 這一行業痛點, 也為國產核心零部件的崛起和進口替代創造了動力和空間, 本體企業通過零部件進口替代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的意願非常強。 對於自主可控的重視, 也讓零部件的發展有著堅實的政策扶持後盾。

通過對比國內外產品性能、參數指標, 招商證券發現國產核心零部件在許多性能指標上已經接近甚至超越國際先進水準, 但在最核心的產品穩定性、一致性上還有待進步。差距最大的減速器逐漸迎來信任破冰,雙環動力、中大力德、南通振康等企業都相繼簽署大額框架。

招商證券認為,在核心零部件進口替代迎來拐點的背景下,應當重點關注已形成一定產業規模或掌握核心零部件關鍵技術,率先享受到核心零部件突破紅利的埃斯頓(002747.SZ)、中大力德(002896.SZ),以及管道優勢明顯的拓斯達(300607.SZ)

3.供給偏緊,需求復蘇主導有機矽進入長景氣週期(東北證券)

全球有機矽龍頭陶氏化學近日宣佈,為保證產品的正常供應,將提高有機矽密封膠、灌封膠、矽凝膠、熱介面材料、電子膠粘劑等多類有機矽製品價格,漲價幅度最高達15%。

東北證券指出,我國有機矽本土企業佔據有機矽中游一半的產量,但只控制全球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產品附加值低、產品品質差距和品牌建設差距明顯,未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從地域分佈來看,亞太地區是有機矽最大的消費市場,且後勁充足。

伴隨亞太經濟的快速發展、北美經濟復蘇,疊加有機矽產品滲透率的提升,未來3~5年全球有機矽行業將繼續較快增長。據Freedonia Group預測,2016~2021年全球有機矽市場規模複合增速將達到5.1%,明顯高於2011~2016年的複合增速2.7%。東北證券認為建築、電子、交通、醫療等領域依然是推動未來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全球DMC(矽氧烷,有機矽原料)呈現高度集中的特點,海外6大企業佔據全部海外產能,中國地區產能全球占比超一半。東北證券指出,經歷前期市場出清,我國企業數量由15家縮減至11家,較高的技術、資源壁壘,疊加環保嚴監管的不放鬆,集中度仍將持續提升。未來新增產能增量有限,且實際投產集中在2019年以後。海外不正常產能占比較高,國內有效產能近乎滿產,假設海外部分老產能退出全球或面臨一定的供給缺口。

全球有機矽下游市場主要被道康寧、瓦克化學、邁圖新材料、信越化學等四家巨頭控制,這4家來自歐美日的有機矽企業掌握全球超過三分之二的市場銷售份額。中國企業產量及銷售量雖然很高,但中國銷售的有機矽產品主要集中在產業鏈中上游,而且技術上與幾大海外企業的先進水準仍有一定差距。中國有機矽本土企業接近全球一半的中游產量,只控制全球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這說明我國未來有機矽行業可進步空間巨大,海外企業傾向于發展高附加值的下游產品,定位高端消費市場,國內企業在單體技術逐步成熟後,也正積極向下游產品深加工發力,提升有機矽產業鏈附加值。產業鏈的盈利環節正在發生從供給收縮帶來的中游漲價到獲得需求支撐的下游漲價的變化。一體化的有機矽企業將迎來盈利較佳的時代。

東北證券推薦氯化聯苯甲基甲醇推薦草甘膦-有機矽聯產模式的新安股份(600596.SH)、興發集團(600141.SH),和重上游一體化的合盛矽業(603260.SH)

4.新能源汽車新政即將實施,行業龍頭活力再度煥發(興業證券)

在6月11日將實施的補貼新政和雙積分雙輪驅動背景下,興業證券認為,一二線車企將加速推進新能源新車型的研發和投放,供給改變需求,“主流供應鏈”邏輯加強,優先選擇行業龍頭。

海外政策形式不一且驅動作用逐漸減弱。中國補貼退坡政策引導企業研發高續航里程、高能量密度以及低能耗的產品。興業證券認為,雙積分政策驅動車企高投入新能源,政策引導逐步轉為市場驅動,股比開放政策短期影響有限,未來市場充分競爭。海內外車企加速佈局新能源汽車,乘用車將成為核心增長點。

此外,興業證券指出,政策市場雙導向高鎳三元正極及電芯佈局顯著加快,高鎳三元加快突破,2018啟動滲透。負極2017年CR5占比77%,CR3占比60%,馬太效應明顯,能量密度要求矽碳佈局加速。三元路線支撐濕法隔膜發展,2018國內產能釋放,行業內不同公司良品率差異較大,導致產品品質及成本差異較大,龍頭公司市占率將加速提升,行業加速走向寡頭壟斷。下游驅動換擋整備加速,拉動動力電解液需求回暖加速向上,行業產值重新回升,CR4繼續擴產聚攏份額,持續利好龍頭。

興業證券還指出,電機電控市場跟隨整車放量,競爭格局相對散亂,主機廠商直配占比較高,獨立供應商的發展方向主要為與車企深度合作或綁定穩定市場份額以及擁有差異化技術和成本優勢。車型升級提升熱管理需求,本土企業深度綁定主流整車企業,產品由核心零部件逐步向集成系統轉變。

興業證券重點推薦進入主流供應體系、具備技術領先優勢的產業鏈龍頭創新股份(002812.SZ)、杉杉股份(600884.SH)、匯川技術(300124.SZ)、三花智控(002050.SZ)、宏發股份(600885.SH)、華友鈷業(603799.SH)、天齊鋰業(002466.SZ)等。

5.彎道超車與換道超車並施,電子產業面臨發展機遇(光大證券)

經過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我國電子資訊製造業取得了長足進步,產業規模位居世界首位,彩電、手機、電腦產量均居全球首位,電子製造業大國地位愈益凸顯。根據工信部統計資料,2017年,大陸規模以上電子資訊製造業收入超過13萬億元,規模以上電子資訊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8%。

光大證券指出,大陸電子產業大而不強,結構性矛盾突出。為打破低端鎖定,加快大陸電子產業由大變強,認為大陸電子產業既要加強核心技術研發,國之重器必須立足於自身,實現既有產業技術的“彎道超車”;又要瞄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歷史機遇,與國際大廠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實現新興科技的“換道超車”。

光大證券認為,大陸電子產業在終端及零元件領域優勢突出,“彎道超車”的機會在於發展高端電子製造。發展高端電子元器件,在射頻前端、電子陶瓷器件、光學元器件、AMOLED等方面進行重點突破,搶佔附加值中心域;發展半導體產業,加速實現晶片自主可控;發展雷射技術,提升先進製造水準;發展汽車電子技術,迎接汽車電動化智慧化時代。

光大證券同時認為,在新時代技術革命面前,“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將是大陸電子產業“換道超車”的機會。AI人工智慧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全球各個國家都在大力推進。目前人工智慧在我國的應用已經逐漸興起,主要落地在於手機與安防領域。物聯網是跨界融合的典範,隨著5G通信時代逐步來臨,物聯網將進入萬物互聯發展新階段,無人駕駛和智慧家居是目前成熟度較高的兩大場景。

重點公司方面,光大證券在電子上游基礎元件領域推薦三環集團(300408.SZ)、順絡電子(002138.SZ);消費電子領域推薦信維通信(300136.SZ)、歐菲科技(002456.SZ)、東山精密(002384.SZ);鐳射製造領域推薦大族鐳射(002008.SZ);安防領域推薦海康威視(002415.SZ);半導體領域推薦北方華創(002371.SZ),建議關注兆易創新(603986.SH)

但在最核心的產品穩定性、一致性上還有待進步。差距最大的減速器逐漸迎來信任破冰,雙環動力、中大力德、南通振康等企業都相繼簽署大額框架。

招商證券認為,在核心零部件進口替代迎來拐點的背景下,應當重點關注已形成一定產業規模或掌握核心零部件關鍵技術,率先享受到核心零部件突破紅利的埃斯頓(002747.SZ)、中大力德(002896.SZ),以及管道優勢明顯的拓斯達(300607.SZ)

3.供給偏緊,需求復蘇主導有機矽進入長景氣週期(東北證券)

全球有機矽龍頭陶氏化學近日宣佈,為保證產品的正常供應,將提高有機矽密封膠、灌封膠、矽凝膠、熱介面材料、電子膠粘劑等多類有機矽製品價格,漲價幅度最高達15%。

東北證券指出,我國有機矽本土企業佔據有機矽中游一半的產量,但只控制全球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產品附加值低、產品品質差距和品牌建設差距明顯,未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從地域分佈來看,亞太地區是有機矽最大的消費市場,且後勁充足。

伴隨亞太經濟的快速發展、北美經濟復蘇,疊加有機矽產品滲透率的提升,未來3~5年全球有機矽行業將繼續較快增長。據Freedonia Group預測,2016~2021年全球有機矽市場規模複合增速將達到5.1%,明顯高於2011~2016年的複合增速2.7%。東北證券認為建築、電子、交通、醫療等領域依然是推動未來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全球DMC(矽氧烷,有機矽原料)呈現高度集中的特點,海外6大企業佔據全部海外產能,中國地區產能全球占比超一半。東北證券指出,經歷前期市場出清,我國企業數量由15家縮減至11家,較高的技術、資源壁壘,疊加環保嚴監管的不放鬆,集中度仍將持續提升。未來新增產能增量有限,且實際投產集中在2019年以後。海外不正常產能占比較高,國內有效產能近乎滿產,假設海外部分老產能退出全球或面臨一定的供給缺口。

全球有機矽下游市場主要被道康寧、瓦克化學、邁圖新材料、信越化學等四家巨頭控制,這4家來自歐美日的有機矽企業掌握全球超過三分之二的市場銷售份額。中國企業產量及銷售量雖然很高,但中國銷售的有機矽產品主要集中在產業鏈中上游,而且技術上與幾大海外企業的先進水準仍有一定差距。中國有機矽本土企業接近全球一半的中游產量,只控制全球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這說明我國未來有機矽行業可進步空間巨大,海外企業傾向于發展高附加值的下游產品,定位高端消費市場,國內企業在單體技術逐步成熟後,也正積極向下游產品深加工發力,提升有機矽產業鏈附加值。產業鏈的盈利環節正在發生從供給收縮帶來的中游漲價到獲得需求支撐的下游漲價的變化。一體化的有機矽企業將迎來盈利較佳的時代。

東北證券推薦氯化聯苯甲基甲醇推薦草甘膦-有機矽聯產模式的新安股份(600596.SH)、興發集團(600141.SH),和重上游一體化的合盛矽業(603260.SH)

4.新能源汽車新政即將實施,行業龍頭活力再度煥發(興業證券)

在6月11日將實施的補貼新政和雙積分雙輪驅動背景下,興業證券認為,一二線車企將加速推進新能源新車型的研發和投放,供給改變需求,“主流供應鏈”邏輯加強,優先選擇行業龍頭。

海外政策形式不一且驅動作用逐漸減弱。中國補貼退坡政策引導企業研發高續航里程、高能量密度以及低能耗的產品。興業證券認為,雙積分政策驅動車企高投入新能源,政策引導逐步轉為市場驅動,股比開放政策短期影響有限,未來市場充分競爭。海內外車企加速佈局新能源汽車,乘用車將成為核心增長點。

此外,興業證券指出,政策市場雙導向高鎳三元正極及電芯佈局顯著加快,高鎳三元加快突破,2018啟動滲透。負極2017年CR5占比77%,CR3占比60%,馬太效應明顯,能量密度要求矽碳佈局加速。三元路線支撐濕法隔膜發展,2018國內產能釋放,行業內不同公司良品率差異較大,導致產品品質及成本差異較大,龍頭公司市占率將加速提升,行業加速走向寡頭壟斷。下游驅動換擋整備加速,拉動動力電解液需求回暖加速向上,行業產值重新回升,CR4繼續擴產聚攏份額,持續利好龍頭。

興業證券還指出,電機電控市場跟隨整車放量,競爭格局相對散亂,主機廠商直配占比較高,獨立供應商的發展方向主要為與車企深度合作或綁定穩定市場份額以及擁有差異化技術和成本優勢。車型升級提升熱管理需求,本土企業深度綁定主流整車企業,產品由核心零部件逐步向集成系統轉變。

興業證券重點推薦進入主流供應體系、具備技術領先優勢的產業鏈龍頭創新股份(002812.SZ)、杉杉股份(600884.SH)、匯川技術(300124.SZ)、三花智控(002050.SZ)、宏發股份(600885.SH)、華友鈷業(603799.SH)、天齊鋰業(002466.SZ)等。

5.彎道超車與換道超車並施,電子產業面臨發展機遇(光大證券)

經過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我國電子資訊製造業取得了長足進步,產業規模位居世界首位,彩電、手機、電腦產量均居全球首位,電子製造業大國地位愈益凸顯。根據工信部統計資料,2017年,大陸規模以上電子資訊製造業收入超過13萬億元,規模以上電子資訊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8%。

光大證券指出,大陸電子產業大而不強,結構性矛盾突出。為打破低端鎖定,加快大陸電子產業由大變強,認為大陸電子產業既要加強核心技術研發,國之重器必須立足於自身,實現既有產業技術的“彎道超車”;又要瞄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歷史機遇,與國際大廠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實現新興科技的“換道超車”。

光大證券認為,大陸電子產業在終端及零元件領域優勢突出,“彎道超車”的機會在於發展高端電子製造。發展高端電子元器件,在射頻前端、電子陶瓷器件、光學元器件、AMOLED等方面進行重點突破,搶佔附加值中心域;發展半導體產業,加速實現晶片自主可控;發展雷射技術,提升先進製造水準;發展汽車電子技術,迎接汽車電動化智慧化時代。

光大證券同時認為,在新時代技術革命面前,“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將是大陸電子產業“換道超車”的機會。AI人工智慧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全球各個國家都在大力推進。目前人工智慧在我國的應用已經逐漸興起,主要落地在於手機與安防領域。物聯網是跨界融合的典範,隨著5G通信時代逐步來臨,物聯網將進入萬物互聯發展新階段,無人駕駛和智慧家居是目前成熟度較高的兩大場景。

重點公司方面,光大證券在電子上游基礎元件領域推薦三環集團(300408.SZ)、順絡電子(002138.SZ);消費電子領域推薦信維通信(300136.SZ)、歐菲科技(002456.SZ)、東山精密(002384.SZ);鐳射製造領域推薦大族鐳射(002008.SZ);安防領域推薦海康威視(002415.SZ);半導體領域推薦北方華創(002371.SZ),建議關注兆易創新(603986.SH)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