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台灣»正文

暴雨连袭川陕等地数十万人受灾 长江2号洪水正形成

中新網7月12日電 綜合消息, 近日, 四川、甘肅、陜西部分地區連續暴雨, 已致多地山洪爆發、河流水位超警, 川陜甘數十萬人受災。 此外, 受新一輪強降雨影響, 今年長江第2號洪水正在形成, 今明天雨勢依然猛烈。

暴雨連襲多地引發地質災害 數十萬人受災

四川盆地到華北北部一帶的雨水連日來不見頹勢。 最近三天, 位于副熱帶高壓外圍的四川盆地西部、甘肅南部、陜西西部和北部普遍遭遇暴雨到大暴雨侵襲, 特別是四川盆地西部出現成片大暴雨。

受連日暴雨影響, 河水猛漲, 7月10日晚, 綿陽市平武縣壩子鄉場鎮被洪水侵襲,

街道大面積進水, 該鄉雙龍村村委會的三層樓房被洪水沖倒, 所幸無人員傷亡。 平武宣傳部提供

四川:從7月08日開始的新一輪強降雨, 已致四川全省共8個市(州)62.07萬人受災, 因災轉移7.54萬人, 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15億元。 四川省氣象局發布近5年首個地質災害紅色預警。 11日10時, 根據防汛形勢的嚴峻程度, 四川省防指將防汛應急響應升級為Ⅱ級。

持續強降雨影響下, 大渡河超20年最高水位, 四川綿陽現建國以來最大規模洪水。 截至11日16時, 全省已有7個市(州)的64家A級景區(點)存在較大安全風險, 暫行關閉。

暴雨造成成都、德陽、遂寧、阿壩等地發生洪澇災害, 多個鄉鎮出現公路、農田、房屋被淹。 四川省軍區、武警四川總隊和民兵預備役部隊已出動3300多人,

轉移群眾6500余人, 加固堤壩1300余米, 搬運沙袋1萬多個, 轉移物資50余噸。


陜西受災情況。 陜西省民政廳供圖

陜西:陜西省民政廳12日透露, 強降雨致使該省多地遭受洪澇災害, 16萬人受災。 截至12日10時, 災害造成西安、寶雞、咸陽、渭南、延安、榆林、漢中等7個市29個縣區184個鄉鎮16萬人受災, 緊急轉移安置2.22萬人, 農作物受災11.94千公頃, 倒損房屋1744戶4505間, 直接經濟損失2.53億元。

此次災害漢中市略陽縣和寧強縣受災較為嚴重。 略陽縣迅速啟動三級救災應急響應, 組織群眾緊急轉移避險。 該縣民政局下撥95萬元應急救災資金, 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


甘肅隴南受災嚴重。 張虎偉 攝

甘肅:近日, 甘肅多地遭遇今年入汛來最強降水。 降雨引發引發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災害,

導致鄉鎮街道被淹, 房屋進水, 基礎設施受損, 民眾生產生活受到了嚴重影響。

自7月9日夜間開始, 強降水侵襲甘肅隴南, 致使該市多縣區遭受嚴重洪澇災害。 截至11日0時, 強降雨共造成該市康縣、禮縣、徽縣、文縣等7個縣區53個鄉鎮344個村98119人受災, 民房、道路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受損。


圖為河水沖入青海果洛拉加鎮民眾院落。 王冬 攝

青海:受強降雨影響, 10日, 黃河流域青海果洛州瑪沁縣拉加鎮段出現多處決口, 果洛拉加鎮水位倒灌, 導致多戶院落進水。

截至11日14時, 黃河拉加段水位達43.17米, 較10日上漲0.6米。 目前, 受災牧戶已全部轉移到政府設置的臨時安置點。

2018長江第2號洪水正在形成 洪峰流量將大于1號

受新一輪強降雨影響,

長江上游大渡河、岷江、沱江、嘉陵江等流域出現較大洪水。 來自長江委水文局的監測數據顯示, 截至7月11日11時, 岷江上游出現超歷史最高水位洪水, 嘉陵江支流白水江出現超保證水位洪水, 金沙江中游干流出現超警戒水位洪水, 嘉陵江亭子口水庫出現超50年一遇的入庫洪水。

長江防總表示, 根據《全國主要江河洪水編號規定》, 今年第2號洪水正在長江上游形成。 預計7月12日長江干流寸灘站將出現一次50000立方米每秒量級的洪水, 而三峽水庫將出現約58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 流量大于此前的1號洪水。

2018年7月11日消息, 湖北宜昌, 根據預報預測, 未來3日, 岷江、沱江、嘉陵江和長江干流寸灘站水位將快速增長。 同時, 三峽水庫預計14日將迎來6萬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

文字來源 新華網 視覺中國

此前, 長江委水文局已于11日8時發布洪水橙色預警。 長江防總于11日14時啟動防汛Ⅲ級應急響應, 調度上游部分水庫削峰攔洪, 減輕川渝防洪壓力。

今明兩天雨勢仍將持續

預計今明天, 受西南暖濕氣流和冷空氣影響, 四川盆地至華北、東北降雨還將比較頻繁, 部分地區還有些大到暴雨。 中央氣象臺預計, 四川盆地西北部和南部、陜西西南部、山西中部、河北南部、吉林東部等地仍有分散性大雨或暴雨, 局地大暴雨(100~140毫米);上述地區并伴有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

氣象專家提醒, 四川、甘肅、陜西等地強降雨持續, 地質災害多發, 請當地公眾特別小心, 尤其避免進入山區、河谷等危險地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