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蜀国已亡姜维为何还要复国?因为他曾见识过他亲戚如何搞定马超

漢忠臣戮力回天——麒麟兒姜維(1)

姜維(公元202—264年)字伯約, 天水冀縣人士, 也就是今天甘肅天水市甘谷縣。 曹魏時期, 天水郡是連接涼州和雍州的關鍵點, 冀縣則是天水郡郡治所在地, 位于該郡核心位置。


圖:魏晉時期天水冀縣地圖

自東漢末年以來, 雍涼地區就因為羌胡雜居長期陷入混亂之中, 百姓尚武, 民風彪悍, 所以一般雍涼人根本不讀書, 但姜維卻是這些異類中的異類。 姜伯約如果活在當下, 一定會跟拿著有色眼鏡看他的人高唱一首歌:我們不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境遇!我們不一樣!雖然會經歷不同的事情!

不一樣的地方首先在出身, 姜姓雖然在百家姓里面是個小姓, 但是在天水當地是個大姓。 所以, 姜維的仕途很順利, 被“仕郡上計掾, 州辟為從事”(《三國志·姜維傳》)。 上計掾雖然念著有點怪味, 但卻是郡一級重要屬官, 負責幫郡守寫年終總結, 統計報告該郡全年GDP, 司馬懿最早也干過這個, 相當于現在的市委秘書長;從事是州一級的屬官, 直接隸屬于刺史, 相當于現在省級領導干部。

其次姜維父親死的也不一樣:“以夫冏昔為郡功曹, 值羌、戎叛亂, 身衛郡將, 沒于戰場, 賜維官中郎, 參本郡軍事。 ”(《三國志·姜維傳》)所謂“身衛郡將”可以理解為為了保護領導, 犧牲在了戰斗崗位上, 類似人物可以參考曹操手下的典韋。 這樣的人,

領導當然不能忘, 所以姜維很快就有了“中郎”的正式官職, 而且可以“參本郡軍事”。 之前的上計掾、從事都是地方屬官, 沒固定工資和級別, “中郎”則是中央官職, 而且有俸祿“秩六百石”, 按照今天的標準來看也是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的水平, “參本郡軍事” 相當于中央駐天水郡特派員, 意味著姜維有了天水郡本地駐軍的指揮建議權。

這些還在其次, 姜維和這些拿著刀殺人的西涼軍閥最大的不一樣在于早年的受到的教育。 姜維是一個讀書人, 史書上說他“好鄭氏學”(《三國志·姜維傳》)也就是東漢大儒鄭玄的學說。 鄭玄是姜維那個時代的學術權威和理論大師。 和當代被普遍濫竽充數的“大師”們不同, 鄭玄一生著作等身、遍注經典、整理前文、創新“鄭學”,

可謂一代宗師。 他不僅學問好, 而且為人身正, 是當時的超級偶像, 受萬人敬仰。 當時對鄭玄的崇拜到了什么程度?就是黃巾軍起義路遇鄭玄, 本來準備搶劫的, 一聽名字, 原來是偶像, 下馬就拜;聽聞鄭玄的老家是高密, 百萬青州黃巾軍竟然因為仰慕他, 不去進攻此地!這才是真名士自風流!在他的影響下, 研究“鄭學”的士子一般都有兩個特點:一個是格物窮理, 就是喜歡探究事情的本源, 服理不服力;一個是堅守志向, 多趨向為理性的理想主義者, 愿意為自己的理想奮斗。 這兩點在姜維身上體現的特別明顯。

當然, 姜維也不是死讀書的人。 根據晉朝歷史學家傅玄報道的一條關于姜維的八卦就說“維為人好立功名,

陰養死士, 不修布衣之業。 ”(《傅子》)看來不是凡人, 就是奔著建功立業去的。 若魏國看不起涼州士大夫, 他也不惜轉換門庭, 另尋知遇之主。

姜維理想主義最重要的體現其實是蜀國滅亡, 劉禪投降, 他還要堅持幫劉禪復國?讓許多人不能理解。 其實答案可以從姜維早年經歷的一個重要歷史事件中找到。 那就是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天水楊阜討伐馬超為韋康復仇。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 馬超在渭南戰敗后, 逃往邊塞投奔胡人, 曹操追到安定趕不上了, 內部又出了問題, 遂率軍東還。 曹操前腳剛走, 馬超后腳便率各部胡人首領帶兵攻擊隴右諸郡, 各郡紛紛響應, 只有天水冀城因為是涼州治所東漢王朝任命的刺史韋康仍在堅持固守。

馬超集中全部兵力, 大約萬余人攻打冀城。

這個時候天水名士楊阜站了出來, 他親自率領官員和宗族子弟中能打仗的千余人, 在城上修筑偃月營, 與虎將馬超苦戰。 楊阜的偃月營是一種作戰方法, 其具體陣法類似下圖中的偃月陣。

《李衛公問對》對偃月陣的解說是:“凡地帶半險, 須作月營。 其營軍列面平背險, 兩翅向險, 如月初生。 每營相去疏密及安置隊伍準前法。 其門則臨時計之。 至若兵馬多少, 幕次所設, 此大約也。 如有警急, 畜牧并于營后安置。 ”

這個陣營的核心要義是保障自身的兩翼的安全, 中央方向則憑借地勢的險要遏制對手的進攻, 在城上駐此營的目的就是引誘對手正面攻擊城門, 然后利用弓箭從兩翼向對手進行交叉火力激射,消耗對手的有生力量是一種以少防多的有效戰法。楊阜正是憑借這一招和馬超從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正月一直耗到八月。被圍城多月,待援不至的涼州刺史韋康決定向馬超投降。楊阜苦諫無效,只得跟他一起投降。馬超背信棄義,殺了韋康。

按照一般人的觀點楊阜已經很夠意思了:我陪你走到底,你自己作死非要投降,攔都攔不住,我最后還幫你收了尸,你還要我怎樣?但楊阜并不這樣想,他要報仇,為這個和他關系并不太好的長官報仇,收拾起舊山河,朝天闕!

于是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九月,楊阜聯絡了外兄姜敘(應為姜維同族)在鹵城起兵。馬超聞訊后親自率兵出擊,冀城里楊阜的內應關閉城門,奪了城池。馬超氣的跳腳和楊阜決戰,楊阜身上五處受傷,宗族兄弟死了七人,終于將馬超徹底擊潰。馬超南逃,投奔張魯。

這個故事聽起來熟悉嗎?是不是感覺有點像姜維在蜀國滅亡后干的事。史書上沒有說姜維與此戰的關系,依照年齡來看,姜維此時應該在冀城中,目睹了他的同族親戚們的拼死奮斗。這等執著與堅毅,絕對不是沒有來由的,恰恰來自于他幼年的耳濡目染。楊阜姜敘成功了,他們被魏國封侯;姜維失敗了,但他已經盡力了。

本篇為“千古名將英雄夢”特約作者“sunnyshine”所作,未經作者授權,禁止轉載

然后利用弓箭從兩翼向對手進行交叉火力激射,消耗對手的有生力量是一種以少防多的有效戰法。楊阜正是憑借這一招和馬超從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正月一直耗到八月。被圍城多月,待援不至的涼州刺史韋康決定向馬超投降。楊阜苦諫無效,只得跟他一起投降。馬超背信棄義,殺了韋康。

按照一般人的觀點楊阜已經很夠意思了:我陪你走到底,你自己作死非要投降,攔都攔不住,我最后還幫你收了尸,你還要我怎樣?但楊阜并不這樣想,他要報仇,為這個和他關系并不太好的長官報仇,收拾起舊山河,朝天闕!

于是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九月,楊阜聯絡了外兄姜敘(應為姜維同族)在鹵城起兵。馬超聞訊后親自率兵出擊,冀城里楊阜的內應關閉城門,奪了城池。馬超氣的跳腳和楊阜決戰,楊阜身上五處受傷,宗族兄弟死了七人,終于將馬超徹底擊潰。馬超南逃,投奔張魯。

這個故事聽起來熟悉嗎?是不是感覺有點像姜維在蜀國滅亡后干的事。史書上沒有說姜維與此戰的關系,依照年齡來看,姜維此時應該在冀城中,目睹了他的同族親戚們的拼死奮斗。這等執著與堅毅,絕對不是沒有來由的,恰恰來自于他幼年的耳濡目染。楊阜姜敘成功了,他們被魏國封侯;姜維失敗了,但他已經盡力了。

本篇為“千古名將英雄夢”特約作者“sunnyshine”所作,未經作者授權,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