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鑫元基金董事長肖炎:金融發展大時代開啟,基金業需提升專業管理能力

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方向已經指明, 金融回歸本源, 服務實體經濟成為了必然趨勢。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 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 健全金融監管體系, 守住不發生系統系金融風險的底線。 ”成為新要求。

在此背景下, 鑫元基金作為一家年輕的基金公司, 要深刻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 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自身使命, 掌握經濟金融發展規律,

不忘初心, 回歸本源, 緊緊圍繞基金行業“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核心職能, 服務客戶及實體經濟, 嚴守風險底線, 為促進經濟發展、保障服務民生和創新發展貢獻力量。 就此, 《固定收益》季刊專訪了鑫元基金董事長肖炎先生, 就金融如何回歸本業, 基金的未來發展趨勢等問題進行探究。

鑫元基金黨委書記、董事長 肖炎先生

超過三十七年金融從業經驗, 曾在中國農業銀行從事會計、信貸、計畫工作, 歷任南京銀行總行計畫財務部總經理, 常州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現任鑫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固定收益》:根據政策精神, 金融回歸本源, 服從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 金融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那麼如何理解金融回歸本源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係呢?

肖炎:政策面強調,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把提高供給體系品質作為主攻方向, 顯著增強我國經濟品質優勢。 ”

這要求金融企業要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和部署上, 立足本業, 回歸本源, 以扎扎實實的行動來貫徹落實政策面精神。

只有正確理解和把握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係, 才能真正領會精神, 並抓住金融改革的目標, 走上正確的發展道路。 為此, 鑫元基金開展了一系列學習宣傳及貫徹行動, 按照“學懂、弄通、做實”的要求, 重點推動基金業回歸本源, 服務實體經濟, 履行普惠金融的職責。


(圖片來自:攝圖網)

政策提出, “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其中將現代金融納入產業體系中, 旨在強調金融是整個國民經濟的組成部分, 與實體經濟緊密聯繫, 相互支撐。 這一定位是對金融業、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關係認識的進一步深化, 明確要求金融業發展回歸本源、服務好實體經濟。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 現代金融本身就屬於現代服務業, 現代經濟也很難把實體經濟和金融截然分開, 金融通過服務實體經濟獲得發展, 實體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金融服務, 二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一直以來, 鑫元基金主動適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形勢,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要求,

積極支援地方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專案和地方經濟發展專案, 扎實服務實體經濟。 未來, 我們仍將繼續緊貼服務實體經濟的需求, 支援社會民生和經濟發展戰略, 站在更高層次上履行金融機構的職責和使命。

《固定收益》:引導金融回歸本源、主動防範化解風險, 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金融業監管的主基調, 那麼如何看待金融回歸本源與強監管的關係, 公募基金又該如何回歸本源呢?

肖炎:未來金融改革的方向是回歸本源、強化監管。 回歸本源和強化監管並不矛盾, 實質上是從不同層面圍繞金融“脫虛向實”, 強調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

在我國金融業已進入強監管時代的背景下,

公募基金回歸本源, 需明確兩點:其一公募基金與持有人之間是信託關係, 其二公募基金是普惠金融。 作為最具普惠金融性質的大眾理財產品, 公募基金應堅守“持有人利益優先”的宗旨, 努力為持有人創造持續、穩定的回報。


(圖片來自:攝圖網)

我國公募基金行業大體形成由監管層、基金公司、市場各參與方共同組成的監管模式, 幾乎可謂當前最透明的金融業態。 但也應看到行業累積了一定的問題和風險, 比如主動管理型產品規模較小, 激勵機制仍有待完善, 部分業務發展不規範, 強監管態勢下部分產品流動性風險加大等。 這些問題的存在既增加金融體系的脆弱性, 帶來風險隱患, 也使監管協調變得複雜, 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行業生態的持續健康發展。

2018年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核通過“資管新規”,標誌著作為金融服務實體、增加居民財富和提升直接投資比重的重要金融領域,資管行業的統一監管框架與同類資管產品的監管標準得以建立。基金行業需要根據資管新規的監管方向促進自身資管業務的轉型。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表示,資管新規一定程度上給予基金業公平競爭的環境,而基金行業代理機制的完善成為資管行業回歸本源的一個標杆,因此基金業應提升多元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的能力,大力發展適合各類資產配置的基礎工具型產品,積極建設更加健康的資本市場生態。

對基金行業來說,回歸本源和強化監管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有助於基金公司增強盡職意識,加強投資者教育,提升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而基金公司應該在合規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選擇適合的個性化發展道路,平衡好創新與風險之間的關係,積極服務實體經濟。

《固定收益》:在當前的監管趨勢下,回歸本源、專注實體、合規經營、穩健發展的新資管時代即將到來,公募基金需充分挖掘自身的優勢,彌補劣勢,培育新競爭格局下的核心競爭力,那麼公募基金該如何全面推動資管業務轉型升級?

肖炎:打造公募基金資管業務核心競爭力,要重點通過人才、機制、考核等有效安排,提升四個方面的能力。


(圖片來自:攝圖網)

第一,提高投資管理能力,投資管理能力是提升客戶收益的保障;具體而言,包括強化基礎研究,加強對宏觀經濟金融走勢、金融市場波動趨勢、信用風險形勢的研判,為優質資產篩選、交易機會把握提供指引;其次,提升策略投資能力,基於趨勢研究,運用投資組合的理念精確單個資產和資產組合的風險收益計量,通過精選資產、分散投資,實現同等收益的較低風險、同等風險的較高收益;此外,構建基於收益風險的考核體系,以均值和方差為核心指標,科學測度產品資產運用風險收益,科學計量產品投資運作水準,提升投資運作能力。

第二、提高產品服務能力,具有較強的產品設計能力才能夠推出適合客戶個性化需求的基金產品,專業化的基金服務能力是贏取客戶認可的關鍵。在客戶資產配置顧問和銷售管道兩方面,不斷提升基金服務和銷售能力。首先,運用金融科技和大資料模型精准識別和刻畫客戶投資實力、投資經驗、投資偏好,科學評估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做好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與基金產品的適配。其次,建立用戶端和產品端的回饋機制,全面整合客戶需求,開展“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和服務創新,持續提升全面綜合解決客戶投資服務問題的能力,增強客戶體驗。此外,拓展產品銷售管道,把握資管監管統一的機遇,構建多層次的銷售網路。

第三、提高系統支撐能力,協同有效的前中後臺板塊聯動能力是公募基金資管業務相對其他資管機構的獨特優勢,強大的資訊系統是公募基金業務健康發展的基礎,積極推動基金業務系統功能建設,按照監管趨勢建設適應淨值化產品發行運作的資訊系統,探索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應用等。

第四、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嚴控風險是公募基金可持續發展的必要保證。良好的風險管理能力也成為公司的重要競爭力。要把風險管理能力作為戰略支柱之一,持續建設風險管理環境、培育風險管理文化,運用大資料、雲技術等不斷提升公司的風險管理能力,追求有品質的增長、可複製的收益和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固定收益》:今年公募基金成立20周年,雖然公募基金規模也發展到超過12萬億,但與海外成熟市場相比,仍然有較大的拓展空間,未來公募基金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肖炎:我國公募基金已走過20個年頭,幾經牛熊轉換,飛速發展:產品類型從最早單一的股票型基金,到即將推出的養老目標基金,百花齊放;截至2017年末,我國公募基金產品數量已近5000只,資產規模11.6萬億元,開展公募業務的機構超過130家。銀河證券的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末,公募基金20年累計為持有人創造了超過2.2萬億元利潤。

同樣,作為公募基金行業成長的見證者、參與者和推動者,五年時光,鑫元基金秉持投資者利益優先原則,努力踐行“責任金融”使命,構建起公募業務、專戶業務、子公司業務三大業務平臺,並努力打造了一支具備良好的教育背景、複合型從業經歷的近30人的投研團隊。此外,鑫元基金在大力打造“固定收益+”策略,通過股票、可轉債等多種方式力爭為投資者創造更為豐厚的回報。經過短短五年快速發展,已經初具規模,海通證券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鑫元基金管理的公募基金規模(非貨幣)為202億元,在123家公募基金中排名第53位,較2017年末上升3位,市場佔有率也穩步提升,受到了投資者的認可。

當然,與海外成熟的共同基金行業相比,中國的公募基金行業依舊非常年輕,在業務模式、核心優勢、股權結構、管理組織方式、資管能力、人才培養與儲備等方面都還處於探索和發展階段,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圖片來自:攝圖網)

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未來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不忘初心,回歸本源。作為資管行業中重要的組成,公募基金行業要回歸“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本源,尤其要做好主動管理業務,強化勤勉負債、盡職管理的義務,切實做到以投資者利益為重。

第二,深化行業規範,提高合規風控能力。從國家大政方針來看,金融強監管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主旋律。未來對合規風控的要求將不斷融入基金產品、流程及公司核心競爭力中,融入資訊化管理系統、支援保障系統,進一步夯實風險控制和處置能力,加強機構內控建設,強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堅持“把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投資者”。

第三,擁抱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基金行業擁有系統的投研平臺、長期的研究積累以及完整的風險管理體系,應當積極圍繞國家深化改革、國家大戰略,加大對新經濟、新產業、新技術的研究,並轉化為投資活動,將金融服務實體落到實處,同時也讓投資者得以分享經濟轉型的成果。

第四,拓寬資金來源,發展中長期資產配置型產品。4月中旬,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開始試點,並明確未來銀行、公募基金都會參與其中;幾乎同時,首批養老目標基金提交註冊申請;我國金融市場的加速開放,也有助於養老金、海外資金等長期資金入市,為資本市場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也成為基金行業進一步發展的強大動力。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投資者的理財需求將從簡單的“保值增值需求”升級為在中長期風險壓力下的“資產配置需求”,投資行為日趨理性。經過20年的發展,公募基金已經證明自身具有長期收益能力。在可預見的未來,公募基金將在養老金第三支柱建設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這要求基金公司及時順應市場需求的變化,提供更多元化、更適合長期配置型投資者需求的產品選擇和資產配置方案。

第五,在風險可控、制度健全的基礎上推動行業創新。國家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在行業規範的前提下積極創新。未來基金行業將繼續拓寬投資範圍,增加投資工具,加強衍生品工具的使用。有效的創新可以推動基金公司實現盈利模式個性化及多元化發展,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產品架構,由此助力基金公司個性化特點的逐步形成。

第六,立足本土,走向國際。中國決定在擴大開放方面採取一系列新的重大舉措,這意味著我國改革開放將提速,金融業有望在對外開放中繼續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時中國的對外投資也將越來越多地與全球經濟緊密融合,資本市場對外雙向開放的程度將不斷提高,在此過程中將產生大量投資機會。我國基金公司應該積極適應資本市場國際化的大趨勢,立足本土研究優勢,逐步擴大境外資產配置,分享全球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

(資訊)

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行業生態的持續健康發展。

2018年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核通過“資管新規”,標誌著作為金融服務實體、增加居民財富和提升直接投資比重的重要金融領域,資管行業的統一監管框架與同類資管產品的監管標準得以建立。基金行業需要根據資管新規的監管方向促進自身資管業務的轉型。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表示,資管新規一定程度上給予基金業公平競爭的環境,而基金行業代理機制的完善成為資管行業回歸本源的一個標杆,因此基金業應提升多元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的能力,大力發展適合各類資產配置的基礎工具型產品,積極建設更加健康的資本市場生態。

對基金行業來說,回歸本源和強化監管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有助於基金公司增強盡職意識,加強投資者教育,提升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而基金公司應該在合規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選擇適合的個性化發展道路,平衡好創新與風險之間的關係,積極服務實體經濟。

《固定收益》:在當前的監管趨勢下,回歸本源、專注實體、合規經營、穩健發展的新資管時代即將到來,公募基金需充分挖掘自身的優勢,彌補劣勢,培育新競爭格局下的核心競爭力,那麼公募基金該如何全面推動資管業務轉型升級?

肖炎:打造公募基金資管業務核心競爭力,要重點通過人才、機制、考核等有效安排,提升四個方面的能力。


(圖片來自:攝圖網)

第一,提高投資管理能力,投資管理能力是提升客戶收益的保障;具體而言,包括強化基礎研究,加強對宏觀經濟金融走勢、金融市場波動趨勢、信用風險形勢的研判,為優質資產篩選、交易機會把握提供指引;其次,提升策略投資能力,基於趨勢研究,運用投資組合的理念精確單個資產和資產組合的風險收益計量,通過精選資產、分散投資,實現同等收益的較低風險、同等風險的較高收益;此外,構建基於收益風險的考核體系,以均值和方差為核心指標,科學測度產品資產運用風險收益,科學計量產品投資運作水準,提升投資運作能力。

第二、提高產品服務能力,具有較強的產品設計能力才能夠推出適合客戶個性化需求的基金產品,專業化的基金服務能力是贏取客戶認可的關鍵。在客戶資產配置顧問和銷售管道兩方面,不斷提升基金服務和銷售能力。首先,運用金融科技和大資料模型精准識別和刻畫客戶投資實力、投資經驗、投資偏好,科學評估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做好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與基金產品的適配。其次,建立用戶端和產品端的回饋機制,全面整合客戶需求,開展“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和服務創新,持續提升全面綜合解決客戶投資服務問題的能力,增強客戶體驗。此外,拓展產品銷售管道,把握資管監管統一的機遇,構建多層次的銷售網路。

第三、提高系統支撐能力,協同有效的前中後臺板塊聯動能力是公募基金資管業務相對其他資管機構的獨特優勢,強大的資訊系統是公募基金業務健康發展的基礎,積極推動基金業務系統功能建設,按照監管趨勢建設適應淨值化產品發行運作的資訊系統,探索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應用等。

第四、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嚴控風險是公募基金可持續發展的必要保證。良好的風險管理能力也成為公司的重要競爭力。要把風險管理能力作為戰略支柱之一,持續建設風險管理環境、培育風險管理文化,運用大資料、雲技術等不斷提升公司的風險管理能力,追求有品質的增長、可複製的收益和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固定收益》:今年公募基金成立20周年,雖然公募基金規模也發展到超過12萬億,但與海外成熟市場相比,仍然有較大的拓展空間,未來公募基金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肖炎:我國公募基金已走過20個年頭,幾經牛熊轉換,飛速發展:產品類型從最早單一的股票型基金,到即將推出的養老目標基金,百花齊放;截至2017年末,我國公募基金產品數量已近5000只,資產規模11.6萬億元,開展公募業務的機構超過130家。銀河證券的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末,公募基金20年累計為持有人創造了超過2.2萬億元利潤。

同樣,作為公募基金行業成長的見證者、參與者和推動者,五年時光,鑫元基金秉持投資者利益優先原則,努力踐行“責任金融”使命,構建起公募業務、專戶業務、子公司業務三大業務平臺,並努力打造了一支具備良好的教育背景、複合型從業經歷的近30人的投研團隊。此外,鑫元基金在大力打造“固定收益+”策略,通過股票、可轉債等多種方式力爭為投資者創造更為豐厚的回報。經過短短五年快速發展,已經初具規模,海通證券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鑫元基金管理的公募基金規模(非貨幣)為202億元,在123家公募基金中排名第53位,較2017年末上升3位,市場佔有率也穩步提升,受到了投資者的認可。

當然,與海外成熟的共同基金行業相比,中國的公募基金行業依舊非常年輕,在業務模式、核心優勢、股權結構、管理組織方式、資管能力、人才培養與儲備等方面都還處於探索和發展階段,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圖片來自:攝圖網)

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未來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不忘初心,回歸本源。作為資管行業中重要的組成,公募基金行業要回歸“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本源,尤其要做好主動管理業務,強化勤勉負債、盡職管理的義務,切實做到以投資者利益為重。

第二,深化行業規範,提高合規風控能力。從國家大政方針來看,金融強監管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主旋律。未來對合規風控的要求將不斷融入基金產品、流程及公司核心競爭力中,融入資訊化管理系統、支援保障系統,進一步夯實風險控制和處置能力,加強機構內控建設,強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堅持“把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投資者”。

第三,擁抱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基金行業擁有系統的投研平臺、長期的研究積累以及完整的風險管理體系,應當積極圍繞國家深化改革、國家大戰略,加大對新經濟、新產業、新技術的研究,並轉化為投資活動,將金融服務實體落到實處,同時也讓投資者得以分享經濟轉型的成果。

第四,拓寬資金來源,發展中長期資產配置型產品。4月中旬,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開始試點,並明確未來銀行、公募基金都會參與其中;幾乎同時,首批養老目標基金提交註冊申請;我國金融市場的加速開放,也有助於養老金、海外資金等長期資金入市,為資本市場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也成為基金行業進一步發展的強大動力。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投資者的理財需求將從簡單的“保值增值需求”升級為在中長期風險壓力下的“資產配置需求”,投資行為日趨理性。經過20年的發展,公募基金已經證明自身具有長期收益能力。在可預見的未來,公募基金將在養老金第三支柱建設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這要求基金公司及時順應市場需求的變化,提供更多元化、更適合長期配置型投資者需求的產品選擇和資產配置方案。

第五,在風險可控、制度健全的基礎上推動行業創新。國家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在行業規範的前提下積極創新。未來基金行業將繼續拓寬投資範圍,增加投資工具,加強衍生品工具的使用。有效的創新可以推動基金公司實現盈利模式個性化及多元化發展,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產品架構,由此助力基金公司個性化特點的逐步形成。

第六,立足本土,走向國際。中國決定在擴大開放方面採取一系列新的重大舉措,這意味著我國改革開放將提速,金融業有望在對外開放中繼續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時中國的對外投資也將越來越多地與全球經濟緊密融合,資本市場對外雙向開放的程度將不斷提高,在此過程中將產生大量投資機會。我國基金公司應該積極適應資本市場國際化的大趨勢,立足本土研究優勢,逐步擴大境外資產配置,分享全球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

(資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