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致張一鳴:演算法可以沒有價值觀,但人得有

憑藉成功的機制與龐大的應用體系, 頭條給用戶打造了一個沉溺且狹窄的空間。

文 / 華商韜略 王田

繼張一鳴、馬化騰隔空“互懟”之後, 頭條與騰訊的戰局逐步升級。

5月30日, 今日頭條通過修改標題、篡改文章來源的方式, 在其控制的平臺上, 向億級用戶推送了文章《新華社:要多少檔騰訊才肯收手》。

6月1日, 騰訊就此起訴, 並要求索賠1元錢。 對此, 頭條系的抖音回應稱:“這可能是二十歲的騰訊, 送給不到兩歲抖音的兒童節禮物吧。 ”

這個估值近400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 試圖將自己標榜為年幼的寶寶, 通過輿論的高點給騰訊施壓。

這並不是今日頭條第一次嘗試影響並“借用”輿論的力量。 此前, 頭條旗下的“暴走漫畫”發佈了含有醜化、惡搞烈士董存瑞與葉挺的視頻《囚歌》, 由此引發軒然大波。

在社會的集體聲討中, “相關媒體”刊發了一篇採訪董存瑞妹妹董存梅的文章——《董存瑞家屬獨家回應‘暴走漫畫’事件:這事算不上侮辱》。 這篇文章同樣通過技術的手段大肆推廣, 並催生了“人家屬都覺得沒事, 我們有什麼可爭論”的觀點。

好在, 如此惡劣的事情, 並沒有那麼容易抹平。 幾天後, 80歲的董存梅對報導勃然大怒, 稱“這話我可真沒說過”, 指該報導不僅斷章取義, 甚至直接顛倒黑白。

洗白文弄巧成拙。 5月31日, 文化和旅遊部發佈公告稱, 針對“暴走漫畫”已依法立案查處,

將從快從重作出行政處罰, “今日頭條”平臺未落實主體責任, 依法立案調查。

創立頭條這個龐大的輿論帝國之前, 張一鳴曾經歷4次創業失敗。 他得出的經驗是:創業如果不順利, 早死早升天, 往前看就行了。

我對很多事情的理解都是‘錯不在我’, 以前業務沒做好, 我就覺得責任在我身上, 但其實有時機問題也有行業問題等等很多。 ”

此前如是, 當下依然。 遭詬病不斷的張一鳴與今日頭條, 似乎仍堅持“錯不在我”。

【爭議】

過去半年, 今日頭條過得很艱難。

元旦前一天, 國家網信辦約談今日頭條, 商談其持續傳播低俗資訊、違規轉載新聞資訊等問題;

3月29日, 央視播出《“今日頭條”廣告裡的“二跳”玄機》, 揭露其涉嫌違規發佈虛假廣告。

隨後, 工商部門對其罰沒共計94萬餘元;

4月, 國家廣電總局約談今日頭條, 責令其下線有害節目、封停違規帳號、追究相關人員責任等一系列整改措施。

同月, 頭條旗下“內涵段子”用戶端及公眾號被永久關停。 這個曾號稱有2億受眾的APP, 一夜間煙消雲散, 只留下忠實的擁躉們, 在網路各個角落刷著“段友出征、寸草不生”……

今日頭條的成長從不缺乏爭議, 其成名, 也源於爭議。

2014年6月, 若干媒體起訴今日頭條侵犯版權, 引得國家版權局對其立案調查, 版權風波沸沸揚揚。

此後, 侵權漩渦始終圍繞著今日頭條, 在2017年時相關起訴已百餘件。 幾乎所有主流媒體, 都曾對今日頭條發出過“法庭見”的聲音。

但這些糾紛, 似乎並未對今日頭條產生實質性影響。

比如2016年, 鳳凰新聞以“今日頭條惡意劫持鳳凰新聞用戶端流量”提起訴訟, 要求其立即停止有違基本商業道德的惡意不正當競爭行為, 並賠償經濟損失2000萬。

2個月後, 鳳凰新聞用戶端再發聲明, 要求其停止劫持行為。 並表示今日頭條在被起訴後又變本加厲的劫持鳳凰新聞用戶端流量。 但這件事最終不了了之。

當初設計商業模式時, 今日頭條從未將版權問題當做成本考慮進去。 如果不是屢屢鬧上法庭, 張一鳴始終沒覺得版權問題會給公司帶來危機。

在張一鳴看來, 版權風波反而讓他獲得更多關注、更多影響力、更多用戶以及更多合作者。 他甚至在風波過後傲嬌強調:版權訴訟沒有一起敗訴。

他更願意認為,

今日頭條之所以成為“群攻對象”, 是因為對媒體行業的顛覆性創新過於超前, 在當時超出了眾人的理解範圍。

在多個有關版權問題的採訪中, 他都引用過創建穀歌的故事, “早期搜尋引擎也被斥為盜版, 今天大家肯定不會這麼看。 ”

然而“不會敗訴”的話還是被打臉了。 2017年6月, 騰訊網起訴今日頭條287宗侵權案件, 後者敗訴並賠償27萬餘元。

張一鳴是個非常強硬, 不願意吃虧的人。 這次敗訴後不久, 頭條便起訴騰訊旗下的天天快報, 稱後者存在侵犯頭條簽約作者原創作品權利。 一時間, 相關新聞在網路大肆擴散。

當即就有專家指出兩者性質不同, 亦有觀點認為, 今日頭條此舉就是為了將輿論的水攪渾。

【原則】

輿論對頭條的爭議由來已久, 背後所指,是其創始人張一鳴所信奉那句“演算法沒有價值觀”。

標榜頭條為技術、科技公司的張一鳴,一直極力撇清與“媒體”的關係。

他曾解釋過兩者的區別,“媒體是要有價值觀的,它要教育人、輸出主張,這個我們不提倡。因為我們不是媒體,我們更關注資訊的輸送量和資訊的多元。”

與之相對,他所認同的“價值觀”是:提高分發效率、滿足使用者的資訊需求。

換言之,當技術與價值觀出現衝突時,公司主張的是“技術先行”。

不可否認,今日頭條崛起的優勢確實是技術與演算法。按照張一鳴的描述,“今日頭條用演算法理解人性”,根據使用者的閱讀習慣,篩選出使用者喜好的內容。

這種投其所好的資訊分發模式,確實給今日頭條帶來“量的成功”——2016年就有資料顯示,有7000多萬人每天花76分鐘在今日頭條上。用戶日均時長遠超Facebook的60分鐘和微信的66分鐘。

看似側面印證了張一鳴奉行的“技術先行”,對此他很得意:“這是AI技術在產品上的體現,沒有人為編輯資訊,但是我們的產品使用時長遠遠超過同行。”

在各種採訪中,張一鳴也難免透露出對傳統媒體信奉價值觀的不屑。

他曾揶揄,歷史上精英們一直在試圖讓大眾擁有很高的精神追求,但社會整體從來沒有達到過這個目標。

因此他並不認為打德州、喝紅酒和看八卦、視頻有多大區別,“使用者是需要一些沉迷的。”

然而這種“沉迷”忽視了灰色地帶,低俗內容和博人眼球之事很容易被演算法推薦。張一鳴刻意強調“技術中立”,回避的卻是社會倫理問題。

知乎上曾有人猜測,今日頭條的演算法推薦跟地域及受教育程度有關,如果註冊地為一線城市,會預設使用者教育水準高,反之亦然。

依照這個設定有人做過實驗,結果是註冊地為三四線城市後,一開始會推薦很多沒有營養的資訊,使用者經過長達半小時的標記後,系統才會推薦有價值的內容。

很多評論甚至直言推薦是“垃圾”,“今日頭條每天推薦那麼多垃圾資訊,優秀內容根本得不到有效傳播和生存。”“1.5億活躍用戶在哪裡?為什麼我身邊每個人都在吐槽今日頭條推薦的是垃圾,早就把它卸載了。”

張一鳴否定低俗是今日頭條成功的原因之一,他認為頭條一直在打擊低俗和標題党,也從來不會主動push低俗內容。

但另一方面,他也放棄了所謂正確的引導,因為頭條堅持“人工不干預”。

儘管張一鳴一再強調,“我們不應該介入到價值觀的紛爭裡”,但他仍無法逃離因價值觀帶來的負面影響。

去年底,今日頭條因“持續傳播色情低俗資訊、違規提供互聯網新聞資訊服務等問題”,暫停更新24小時。

在過去談及與媒體不同時,張一鳴曾說,我們不想教育用戶,但我們會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

可是當一個企業的價值觀都被不斷質疑時,又能承擔怎樣的社會責任呢?

平臺越大,越要有原則,越要懂得克制。在5年時間內實現爆炸式成長的張一鳴,似乎還沒有理清自己的原則與價值觀。他奉行“資訊的多元”,但實際上,今日頭條一直在用成功的技術,為用戶們創造狹窄的視野。

今日頭條的推送機制,決定了呈現在使用者面前的資訊絕大多數是重複且沒有價值的。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是使用者的本能,但讓用戶沉溺於此,不應成為平臺的本能。

用戶的需求是盲目且階段性的,當用戶點開幾條八卦新聞後,他今後所有的推送都是八卦新聞,他點開遊戲,今後鋪天蓋地全是遊戲。

這樣的機制,決定了使用者的資訊獲取與選擇遭到了大幅度閹割,看到的世界越來越小,思維愈發極端,在某些領域,這種推送機制,甚至已經引發了反智的風潮。

看似資訊爆炸的背景下,今日頭條給大部分獨立用戶呈現的是,是一個個自我且支離破碎的世界。

張一鳴揶揄,歷史的精英們試圖讓大眾擁有很高的精神追求,但社會整體從來沒有達到過這個目標。

所以,這個目標就理應被廢棄嗎?

【邊界】

張一鳴認為,使用者需要沉迷。他與今日頭條,確實打造了一個資訊沉迷的平臺。而當他們打開更寬廣的邊界時,這種沉迷以更深、更廣的方式,展現在了使用者面前。

張一鳴對邊界有自己的執念,就是不設邊界,不斷探索邊界——看一個公司究竟能做多好,技術能創造多大價值,影響多少用戶,業務能做多大延伸,組織能有多高的效率。

這個觀點和他同為福建龍岩的老鄉王興雷同。在2016年的烏鎮小聚時,他還特別請教王興“企業邊界”問題。

在不設邊界的前提下,今日頭條從2015年起一路開啟買買買模式,投資、並購了近40家公司,主要集中在媒體資訊、短視頻及服務、社交等領域。

在一次央視訪談中,張一鳴闡述了自己擴張路上的“不為及所為”——不要跟別人的核心領域去競爭,不做別人做的好的領域,而是應該去創新,做別人沒做好的領域。

矛盾的是,2017年頭條兩款產品“微頭條”、“悟空問答”,被大眾認為模仿的正是微博和知乎。這也導致兩者和頭條間不可避免的摩擦。

早期微頭條和微博運營很相似,同樣是邀請明星大V入駐,開通使用。

這種明顯對標,很快引起了雙方矛盾。2017年8月10日,新浪微博發佈公告,稱某協力廠商新聞平臺在微博毫不知情、並未授權的情況下直接從微博抓取自媒體帳號的內容,鑒於其行為性質嚴重,微博先行暫停了協力廠商介面,並表示將會依法維權。

“某協力廠商”指的正是今日頭條。此前一日,頭條正在內測“微博內容源”功能,會自動同步抓取微博上發佈的內容。

相較於微博的激烈反抗,知乎的應對一如既往的“佛系”——在今日頭條一口氣挖角了300多名知乎大V後,知乎聯合創始人張亮的回復頗有意味,“我們相信,高品質的分享無法被流水線化定價,好的對話氛圍更不可能被粗暴遷移。”

挖角大量優質內容創作者是不小的成本,支撐這些的,是今日頭條的廣告收入。

廣告是今日頭條賴以生存的收入來源——如果沒有廣告,今日頭條就沒有補貼,因而無法請來內容製造者創造內容;而沒有內容就沒有流量,也就沒有廣告,今日頭條平臺就不能生存。

從商業角度來看,頭條這幾年確實成功:2016年營收60億,2017年150億,今年的目標是“保300億沖500億”。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今日頭條的作為再一次讓人“大跌眼鏡”。

今年3月29日,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曝光了今日頭條採用“二跳”方式非法推廣虛假醫療廣告,且精准定位二三線城市使用者的報導。同時,《第一財經》曝光今日頭龐大的廣告銷售隊伍和背後的暗箱操作內幕,為了獲得廣告主的投放,不惜造假廣告投放效果。

次日,今日頭條做出回應,表明了一系列整改措施,但仍被公眾認為“避重就輕、誠意不足”——聲明通篇沒有一個字提到虛假醫療廣告。

與此同時還有專家指出,就當前的行業發展,演算法技術應對廣告內容的安全審核、防範跳越網頁面這種把戲完全沒有問題,更何況是一家“標榜AI演算法的公司”。

事件背後,並非技術而導致,是“人為干預”甚至“選擇性忽略”致使紕漏百出。

曾信誓旦旦“不做醫療廣告”的張一鳴,還是打破了這個邊界。

他曾公開表示,中國醫療廣告品質普遍偏差,所以整個醫療廣告都不允許接入今日頭條的系統。甚至強調,在今日頭條不會出現“魏則西事件”。

而在更早之前,今日頭條剛被大眾熟知的那段日子,張一鳴甚至說過,寧肯放棄3、500萬的收入,也要以用戶體驗為先。

“商業變現不要讓產品變形。”他認為,短期的、對用戶體驗有傷害的,會像毒品一樣讓人上癮……

比這更為諷刺的是,在“二跳事件”曝光前、頭條6周年慶的內部年會上,張一鳴首次談到了公司的社會責任,“正直向善”被他列在第一位。

不夠“正直向善”,也是此次騰訊與今日頭條大戰中,今日頭條引導輿論的殺手鐧,其推送的文章中,指責騰訊依靠遊戲佔據了青少年太多的時間與精力。

但實際上,今日頭條旗下軟體,在這方面亦是不遑多讓。

依託龐大的用戶基數,頭條打破邊界推出的應用,大多獲得了極大成功。這些應用持續考驗著用戶的自我管理能力,並用一個個段子與短視頻,侵蝕著使用者的時間。

難以計數的小姐姐熱舞與賣弄的短視頻,通過抖音傳播至全國每個角落,成年人在刷刷間任時間流逝,小學生們亦對此爭相傳閱——就像張一鳴說的,“會像毒品一樣讓人上癮”。

【恐慌】

今年,危機頻發之下,張一鳴“心態崩了”。

一向低調少言的他幾次懟起了馬化騰,他擔心剛剛崛起的抖音會被巨頭扼殺。

這是張一鳴長久以來的擔憂。他曾設想,如果某天被對手全面超越,原因會是競爭、政策環境變化和他自己的問題。騰訊是他一直以來的忌憚物件,“我們仍沒有逃出重力。”

相較而言,2014年頭條還沒有如此規模之時,張一鳴的心態最好。他要求自己“認准方向,腳步不停”,不去關心不能控制的因素——比如別人會以何種手段與自己競爭。

“很多時候,恐慌本身就是最大的問題。說明自己的步伐決策亂了。”2014年時張一鳴還無畏表示,如果對方真的有很有競爭力的產品起來,那起來就起來,我們還有先發優勢。

也有人在2016年時問過他,當被“龐然大物”圍剿時,該怎麼辦。

張一鳴回答的很誠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加速前進,向前跑。“不用想著去絆人家一腳,沒用。”

但如今,這些話好像都不再適用于此刻的張一鳴了。

時過境遷,2015年時今日頭條的估值是5億美元,2018年其估值預計達到400億美元,翻了80倍。

如今的今日頭條不再是屬於張一鳴一人的,壓力之大,一旦差池,萬劫不復。

當一個平臺遭遇各方責難、千夫所指時,它必然出現了大問題。頭條仍試圖用規避問題、混淆視聽的方式來解決,這條路很難走通。

深陷輿論漩渦的今日頭條只能自救,這個人只能是張一鳴自己。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背後所指,是其創始人張一鳴所信奉那句“演算法沒有價值觀”。

標榜頭條為技術、科技公司的張一鳴,一直極力撇清與“媒體”的關係。

他曾解釋過兩者的區別,“媒體是要有價值觀的,它要教育人、輸出主張,這個我們不提倡。因為我們不是媒體,我們更關注資訊的輸送量和資訊的多元。”

與之相對,他所認同的“價值觀”是:提高分發效率、滿足使用者的資訊需求。

換言之,當技術與價值觀出現衝突時,公司主張的是“技術先行”。

不可否認,今日頭條崛起的優勢確實是技術與演算法。按照張一鳴的描述,“今日頭條用演算法理解人性”,根據使用者的閱讀習慣,篩選出使用者喜好的內容。

這種投其所好的資訊分發模式,確實給今日頭條帶來“量的成功”——2016年就有資料顯示,有7000多萬人每天花76分鐘在今日頭條上。用戶日均時長遠超Facebook的60分鐘和微信的66分鐘。

看似側面印證了張一鳴奉行的“技術先行”,對此他很得意:“這是AI技術在產品上的體現,沒有人為編輯資訊,但是我們的產品使用時長遠遠超過同行。”

在各種採訪中,張一鳴也難免透露出對傳統媒體信奉價值觀的不屑。

他曾揶揄,歷史上精英們一直在試圖讓大眾擁有很高的精神追求,但社會整體從來沒有達到過這個目標。

因此他並不認為打德州、喝紅酒和看八卦、視頻有多大區別,“使用者是需要一些沉迷的。”

然而這種“沉迷”忽視了灰色地帶,低俗內容和博人眼球之事很容易被演算法推薦。張一鳴刻意強調“技術中立”,回避的卻是社會倫理問題。

知乎上曾有人猜測,今日頭條的演算法推薦跟地域及受教育程度有關,如果註冊地為一線城市,會預設使用者教育水準高,反之亦然。

依照這個設定有人做過實驗,結果是註冊地為三四線城市後,一開始會推薦很多沒有營養的資訊,使用者經過長達半小時的標記後,系統才會推薦有價值的內容。

很多評論甚至直言推薦是“垃圾”,“今日頭條每天推薦那麼多垃圾資訊,優秀內容根本得不到有效傳播和生存。”“1.5億活躍用戶在哪裡?為什麼我身邊每個人都在吐槽今日頭條推薦的是垃圾,早就把它卸載了。”

張一鳴否定低俗是今日頭條成功的原因之一,他認為頭條一直在打擊低俗和標題党,也從來不會主動push低俗內容。

但另一方面,他也放棄了所謂正確的引導,因為頭條堅持“人工不干預”。

儘管張一鳴一再強調,“我們不應該介入到價值觀的紛爭裡”,但他仍無法逃離因價值觀帶來的負面影響。

去年底,今日頭條因“持續傳播色情低俗資訊、違規提供互聯網新聞資訊服務等問題”,暫停更新24小時。

在過去談及與媒體不同時,張一鳴曾說,我們不想教育用戶,但我們會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

可是當一個企業的價值觀都被不斷質疑時,又能承擔怎樣的社會責任呢?

平臺越大,越要有原則,越要懂得克制。在5年時間內實現爆炸式成長的張一鳴,似乎還沒有理清自己的原則與價值觀。他奉行“資訊的多元”,但實際上,今日頭條一直在用成功的技術,為用戶們創造狹窄的視野。

今日頭條的推送機制,決定了呈現在使用者面前的資訊絕大多數是重複且沒有價值的。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是使用者的本能,但讓用戶沉溺於此,不應成為平臺的本能。

用戶的需求是盲目且階段性的,當用戶點開幾條八卦新聞後,他今後所有的推送都是八卦新聞,他點開遊戲,今後鋪天蓋地全是遊戲。

這樣的機制,決定了使用者的資訊獲取與選擇遭到了大幅度閹割,看到的世界越來越小,思維愈發極端,在某些領域,這種推送機制,甚至已經引發了反智的風潮。

看似資訊爆炸的背景下,今日頭條給大部分獨立用戶呈現的是,是一個個自我且支離破碎的世界。

張一鳴揶揄,歷史的精英們試圖讓大眾擁有很高的精神追求,但社會整體從來沒有達到過這個目標。

所以,這個目標就理應被廢棄嗎?

【邊界】

張一鳴認為,使用者需要沉迷。他與今日頭條,確實打造了一個資訊沉迷的平臺。而當他們打開更寬廣的邊界時,這種沉迷以更深、更廣的方式,展現在了使用者面前。

張一鳴對邊界有自己的執念,就是不設邊界,不斷探索邊界——看一個公司究竟能做多好,技術能創造多大價值,影響多少用戶,業務能做多大延伸,組織能有多高的效率。

這個觀點和他同為福建龍岩的老鄉王興雷同。在2016年的烏鎮小聚時,他還特別請教王興“企業邊界”問題。

在不設邊界的前提下,今日頭條從2015年起一路開啟買買買模式,投資、並購了近40家公司,主要集中在媒體資訊、短視頻及服務、社交等領域。

在一次央視訪談中,張一鳴闡述了自己擴張路上的“不為及所為”——不要跟別人的核心領域去競爭,不做別人做的好的領域,而是應該去創新,做別人沒做好的領域。

矛盾的是,2017年頭條兩款產品“微頭條”、“悟空問答”,被大眾認為模仿的正是微博和知乎。這也導致兩者和頭條間不可避免的摩擦。

早期微頭條和微博運營很相似,同樣是邀請明星大V入駐,開通使用。

這種明顯對標,很快引起了雙方矛盾。2017年8月10日,新浪微博發佈公告,稱某協力廠商新聞平臺在微博毫不知情、並未授權的情況下直接從微博抓取自媒體帳號的內容,鑒於其行為性質嚴重,微博先行暫停了協力廠商介面,並表示將會依法維權。

“某協力廠商”指的正是今日頭條。此前一日,頭條正在內測“微博內容源”功能,會自動同步抓取微博上發佈的內容。

相較於微博的激烈反抗,知乎的應對一如既往的“佛系”——在今日頭條一口氣挖角了300多名知乎大V後,知乎聯合創始人張亮的回復頗有意味,“我們相信,高品質的分享無法被流水線化定價,好的對話氛圍更不可能被粗暴遷移。”

挖角大量優質內容創作者是不小的成本,支撐這些的,是今日頭條的廣告收入。

廣告是今日頭條賴以生存的收入來源——如果沒有廣告,今日頭條就沒有補貼,因而無法請來內容製造者創造內容;而沒有內容就沒有流量,也就沒有廣告,今日頭條平臺就不能生存。

從商業角度來看,頭條這幾年確實成功:2016年營收60億,2017年150億,今年的目標是“保300億沖500億”。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今日頭條的作為再一次讓人“大跌眼鏡”。

今年3月29日,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曝光了今日頭條採用“二跳”方式非法推廣虛假醫療廣告,且精准定位二三線城市使用者的報導。同時,《第一財經》曝光今日頭龐大的廣告銷售隊伍和背後的暗箱操作內幕,為了獲得廣告主的投放,不惜造假廣告投放效果。

次日,今日頭條做出回應,表明了一系列整改措施,但仍被公眾認為“避重就輕、誠意不足”——聲明通篇沒有一個字提到虛假醫療廣告。

與此同時還有專家指出,就當前的行業發展,演算法技術應對廣告內容的安全審核、防範跳越網頁面這種把戲完全沒有問題,更何況是一家“標榜AI演算法的公司”。

事件背後,並非技術而導致,是“人為干預”甚至“選擇性忽略”致使紕漏百出。

曾信誓旦旦“不做醫療廣告”的張一鳴,還是打破了這個邊界。

他曾公開表示,中國醫療廣告品質普遍偏差,所以整個醫療廣告都不允許接入今日頭條的系統。甚至強調,在今日頭條不會出現“魏則西事件”。

而在更早之前,今日頭條剛被大眾熟知的那段日子,張一鳴甚至說過,寧肯放棄3、500萬的收入,也要以用戶體驗為先。

“商業變現不要讓產品變形。”他認為,短期的、對用戶體驗有傷害的,會像毒品一樣讓人上癮……

比這更為諷刺的是,在“二跳事件”曝光前、頭條6周年慶的內部年會上,張一鳴首次談到了公司的社會責任,“正直向善”被他列在第一位。

不夠“正直向善”,也是此次騰訊與今日頭條大戰中,今日頭條引導輿論的殺手鐧,其推送的文章中,指責騰訊依靠遊戲佔據了青少年太多的時間與精力。

但實際上,今日頭條旗下軟體,在這方面亦是不遑多讓。

依託龐大的用戶基數,頭條打破邊界推出的應用,大多獲得了極大成功。這些應用持續考驗著用戶的自我管理能力,並用一個個段子與短視頻,侵蝕著使用者的時間。

難以計數的小姐姐熱舞與賣弄的短視頻,通過抖音傳播至全國每個角落,成年人在刷刷間任時間流逝,小學生們亦對此爭相傳閱——就像張一鳴說的,“會像毒品一樣讓人上癮”。

【恐慌】

今年,危機頻發之下,張一鳴“心態崩了”。

一向低調少言的他幾次懟起了馬化騰,他擔心剛剛崛起的抖音會被巨頭扼殺。

這是張一鳴長久以來的擔憂。他曾設想,如果某天被對手全面超越,原因會是競爭、政策環境變化和他自己的問題。騰訊是他一直以來的忌憚物件,“我們仍沒有逃出重力。”

相較而言,2014年頭條還沒有如此規模之時,張一鳴的心態最好。他要求自己“認准方向,腳步不停”,不去關心不能控制的因素——比如別人會以何種手段與自己競爭。

“很多時候,恐慌本身就是最大的問題。說明自己的步伐決策亂了。”2014年時張一鳴還無畏表示,如果對方真的有很有競爭力的產品起來,那起來就起來,我們還有先發優勢。

也有人在2016年時問過他,當被“龐然大物”圍剿時,該怎麼辦。

張一鳴回答的很誠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加速前進,向前跑。“不用想著去絆人家一腳,沒用。”

但如今,這些話好像都不再適用于此刻的張一鳴了。

時過境遷,2015年時今日頭條的估值是5億美元,2018年其估值預計達到400億美元,翻了80倍。

如今的今日頭條不再是屬於張一鳴一人的,壓力之大,一旦差池,萬劫不復。

當一個平臺遭遇各方責難、千夫所指時,它必然出現了大問題。頭條仍試圖用規避問題、混淆視聽的方式來解決,這條路很難走通。

深陷輿論漩渦的今日頭條只能自救,這個人只能是張一鳴自己。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