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梁建章李斌傅盛等大佬現場揭秘AI的“危”與“機”

AI產業發展少不了對機會與威脅的雙重把握, 在前進方向上, 創業者更要找准方向, 才能走得更堅強。 有關人工智慧“威脅”與“機會”的解讀, 可以關注2018年6月13-15日在上海長寧世貿展館舉辦的“2018全球智慧+新商業峰會”。

如果您想參加此次峰會, 可以在本文文末留言, 點贊數最多的N條留言, 將可以獲得免費門票, 屆時可以現場聽取梁建章、李斌、傅盛、江南春等大咖的精彩演講。 趕緊行動吧!(統計日期截止至2018年6月8日)

(峰會部分嘉賓名單)

人工智慧發展存在著危機, 也存在著機會, 在AI創業的十字路口, 針對“危機”與“機會”兩個話題,

億歐網曾整理如下嘉賓觀點。

AI謹慎派:人工智慧發展不容忽視的問題, 發展需要小心走

阿裡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從電力時代到算力時代, 人工智慧只是互聯網的第一個“燈泡”

在中國電子資訊技術年會上, 王堅分享了“從電力時代到算力時代”的報告, 演講提到, 此前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實力的標準是電力消耗, 而這一標準正演化成算力消耗, 正如電氣時代下電力成為主要動力, 互聯網時代下算力可以觸達更多地方並提供服務, 而人工智慧相對於現在還只是電氣時代初期出現的“燈泡”。

雲計算實現了算力解放, 讓更多算力能被充分利用, 未來人類將面臨更多問題與挑戰, 以阿裡雲、城市大腦為代表的專案仍需要更多智慧技術去完善並解決,

蔚來計算能力會遠超現在千萬倍, 人類將有機會進入以算力決定一切的時代。

科大訊飛執行總裁胡郁:互聯網公司並不是人工智慧時代的寵兒

在人工智慧行業企業家峰會上, 胡鬱發表了“AI 賦能, 智贏未來”的演講, 胡郁認為, 未來人工智慧將朝著人類化與專業智慧化兩個方向發展:

人工智慧學習人的智慧, 一個社會人在加入了人類社會後都必須具備“交互智慧”, 即交互技能, 借助語言、圖像、手勢和姿態等融入進人類社會;機器具備媲美人類專家的專業知識智慧, 上世紀 70 年代, 美國便進行了模仿人類律師, 法官, 教師醫生來打造專家系統的嘗試, 如今, 機器專業智慧化借助全新人工智慧捲土重來。

胡鬱看來, 現階段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存在兩大類型公司, “衝浪型”與“登山型”技術公司, 衝浪型公司在行業新浪潮來臨時能抓住浪潮勁頭, 胡鬱也強調, 人工智慧時代的寵兒既不是互聯網企業, 也非移動互聯網企業, 唯有“登山型”技術創新公司才能在人工智慧時代生存下來, 而中國有信心在中美人工智慧角逐中勝出。

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傅盛:AI公司大部分走錯路線, 技術的落地應用才是發展方向

在2018 GMIC全球人工智慧領袖峰會上, 傅盛發表了對於人工智慧的看法, 在他看來, AI一定會使得整個社會效率極大地提升, 為人類創造更多繁榮, 未來人類對實體工作需求會下降, 對於精神工作或者精神愉悅的需求會上升,

中國在應對人工智慧技術浪潮態度積極、政策充分, 資源和資金也更多。

傅盛提到, 目前人工智慧仍在早期, 大公司喜歡把人工智慧技術表達為技術的壟斷性, 實際人工智慧是一個基礎性技術, 未來人工智慧將是更多技術人員瞭解和接受的技術, 因此他認為, 人工智慧並沒有提高技術的壁壘反而是在降低壁壘, 一定不是幾家大公司才能做人工智慧, 誰有更多的應用, 誰就能讓人工智慧更多落地, 人工智慧產品要在不同場景下給用戶使用而不是僅僅在比賽中拿技術第一。

AI機會派:人工智慧機會大於風險, 發展還要大步走

攜程創始人梁建章:創造價值始終掌握在人類手上而非人工智慧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和投資家網採訪中, 梁建章分享了自己對於人工智慧對於人類未來發展和工作崗位影響的分析:

未來必然有部分工作會受到人工智慧影響, 但機器人遠不能完全取代人類工作。 梁建章指出, 一方面伴隨就業衝擊的漸進式發展, 變化會在20到30年完成, 每年對就業的衝擊並不大, 另一方面隨著收入更高, 人類會消費更好的教育、醫療、旅遊和其他服務, 服務業的工作需求會激增。

他認為, 人工智慧會帶來大量失業, 加速貧富分化等等, 科技發展只是為人類在工具層面進行替代, 與創新有關的工作在可預見的未來, 仍然將主要由人類完成。 人類在AI技術的進步下不會倦怠或衰退, 人類會依舊保持不斷探索未知世界、永葆好奇心的天性。

京東集團副總裁、AI平臺與研究部負責人周伯文:人工智慧產業規模還有10倍增長空間

在新浪金麒麟“金融科技分論壇”和網易智慧採訪中,京東集團副總裁周伯文認為,人工智慧是風口,但現在的人工智慧優化能力、學習能力還不夠,產業規模還不夠大,未來行業規模會大10倍不止。人工智慧在產業促進上,可以推動智慧消費、智慧雲、供應鏈優化、消費預測、金融服務等。目前人工智慧還有7個問題需要克服:

第一需要系統地解決遺忘問題,需要做持續學習;

第二AI需要具備嚴密的推理和邏輯的能力;

第三是AI系統需要能在沒有任何輸入的情況下自我學習;

第四是架構需要更新;

第五是AI需要變成一個自己能夠組合,完成一個更複雜的系統;

第六是打破黑盒;

第七是去掉偶然的成份。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中國企業最有可能在智慧電動車領域彎道超車

在中國電子資訊博覽會蔚來創始人李斌談到汽車產業與電子資訊產業的結合與未來,他認為,電動汽車最適合自動駕駛技術路線,智慧電動汽車更依賴於當地語系化基礎設施、內容、應用場景,這些要素組合在一起進行融合創新帶給中國的公司引領全球的機會,智慧電動汽車領域中國有機會實現換道超車。

在接受騰訊財經採訪時李斌也提到:“新能源汽車、只能電動汽車的創業,成功概率並不比別的創業高的情況下,最後剩下來的確實只會有幾家。”結合應用、場景、基礎設施融合創新,中國智慧電動汽車可以有換道先跑的機會,中國品牌的智慧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將在智慧電動汽車的浪潮下持續攀升。

京東集團副總裁、AI平臺與研究部負責人周伯文:人工智慧產業規模還有10倍增長空間

在新浪金麒麟“金融科技分論壇”和網易智慧採訪中,京東集團副總裁周伯文認為,人工智慧是風口,但現在的人工智慧優化能力、學習能力還不夠,產業規模還不夠大,未來行業規模會大10倍不止。人工智慧在產業促進上,可以推動智慧消費、智慧雲、供應鏈優化、消費預測、金融服務等。目前人工智慧還有7個問題需要克服:

第一需要系統地解決遺忘問題,需要做持續學習;

第二AI需要具備嚴密的推理和邏輯的能力;

第三是AI系統需要能在沒有任何輸入的情況下自我學習;

第四是架構需要更新;

第五是AI需要變成一個自己能夠組合,完成一個更複雜的系統;

第六是打破黑盒;

第七是去掉偶然的成份。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中國企業最有可能在智慧電動車領域彎道超車

在中國電子資訊博覽會蔚來創始人李斌談到汽車產業與電子資訊產業的結合與未來,他認為,電動汽車最適合自動駕駛技術路線,智慧電動汽車更依賴於當地語系化基礎設施、內容、應用場景,這些要素組合在一起進行融合創新帶給中國的公司引領全球的機會,智慧電動汽車領域中國有機會實現換道超車。

在接受騰訊財經採訪時李斌也提到:“新能源汽車、只能電動汽車的創業,成功概率並不比別的創業高的情況下,最後剩下來的確實只會有幾家。”結合應用、場景、基礎設施融合創新,中國智慧電動汽車可以有換道先跑的機會,中國品牌的智慧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將在智慧電動汽車的浪潮下持續攀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