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上班戴耳機聽歌被辭退引發熱議,評判是非的尺規卻讓我們感到欣慰!

近年來公職人員上班期間不認真履職被抓個正著的新聞屢見不鮮。

近日, 江西撫州市副市長、金溪縣委書記王成兵突擊暗訪秀穀鎮便民服務中心。

暗訪時一名女性工作人員上班時間戴著耳機聽音樂, 對王成兵的多次詢問置之不理, 後該工作人員當天被辭退。

很多人看到這樣的新聞會覺得“解氣”, 畢竟或多或少大家都有到政府部門視窗單位辦事的經歷, 從辦理身份證、開具戶籍證明、企業註冊登記、房屋產權登記等等不一而足。 接受過不那麼優質的服務, 也遇到過冷言冷語, 現在, “天道好輪回”的抱怨在眾目睽睽之下落地成了“蒼天饒過誰”,

這口惡氣算是出了。

視窗單位是政府聯繫民生最緊密、服務群眾最直接的部門, 工作人員的態度、作風和服務直接代表了政府和公務人員的形象, 他們提供公共服務品質好壞直接影響人民群眾對政府的評價與信任, 他們是用傾聽、解答和服務架起惠民利民政策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間橋樑的人。

而被耳機塞住的耳朵, 能聽見群眾的聲音嗎?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 能讓群眾有獲得感和幸福感嗎?顯然不能。

有人認為被辭退的視窗工作人員薪資不高導致了工作積極性不強, 這能成為工作作風散漫的理由嗎?顯然不能。

用一種與外界隔絕的方式服務群眾,

能夠做到便民規範高效、能夠做到讓群眾“最多跑一次”嗎?顯然也不能。

作為服務農民, 服務農業, 服務農村為任務的便民服務中心, 工作要求就是“群眾有什麼需求, 中心就提供什麼服務”。 在每天面對懷揣這樣那樣需要解決問題的群眾時, 只有做到熱情周到、高效服務、依法辦事、清正廉潔才能讓老百姓最直觀地感受到黨和政府的初心。

在這樣一個為民服務的視窗用音樂堵住耳朵並不會為群眾帶來更多的便利, 因為“一個中心對外、一個視窗受理、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的服務方式在這裡已經被耳機堵住了。 服務環節的缺位元就是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缺位, 而這一點, 這位工作人員沒有意識到。

摘下耳機, 做好服務,

群眾由衷說出的謝謝會比耳機裡的音樂更加好聽。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作風建設, 必須緊緊圍繞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增強群眾觀念和群眾感情, 不斷厚植黨執政的群眾基礎。 凡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都要嚴肅認真對待, 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都要堅決糾正。 ”

作風建設是場硬仗, 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 關係人心向背, 關係黨的生死存亡。 公職人員作風問題, 視窗單位的服務問題, 是人民群眾最恨、最怨、最煩之事, 當地黨政班子對這名工作人員的處罰力度當然要重, 也應該要重。

而像服務視窗建設這樣屢屢強調又屢出問題的地方, 對於任何一個部門, 都是作風建設中存在的頑疾和痼疾, 需要用颶風過崗的氣魄嚴肅整改。

“杭州雷峰塔是怎麼倒掉的?”“就是因為去撿磚的人多啊, 今天你拿一塊, 明天他拿一塊, 最後塔就轟然倒掉了。 倒下來是頃刻之間的事, 但過程是漸進的。 ”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刻分析, 揭示出作風問題常起於毫末、積於忽微, 任其蔓延必將積重難返的規律。 嚴字當頭, 從小抓起, 當是作風建設不可改變的規律。

但同時, 作風建設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正所謂“日拱一卒無有盡, 功不唐捐終入海”, 不僅要嚴字當頭, 還要以釘釘子精神把作風建設抓常抓細抓長, 才能積小勝為大勝, 積跬步以至千里。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要認真落實作風建設各項制度, 做到有章必循、違規必究。 要通過深化改革, 從體制機制層面進一步破題,

為作風建設形成長效化保障。 ”這份保障既是對作風建設的護航, 也是黨和政府對人們群眾的莊嚴承諾。

在制度層面形成長效機制, 讓每一名公職人員都能從內而外生出對規矩的敬畏, 生出真正轉變作風的內生動力, 才能讓作風建設持之以恆, 久久為功。

無論暴風驟雨的鐵腕監督, 還是和風細雨地教育引導, 目的都是為了讓公務人員的作風能夠讓人民群眾滿意, 讓視窗真正開向百姓, 帶來便捷和實惠。

與以往對作風建設一致拍手叫好的評論不同, 在這次網友的討論中, 有了爭議。 有認為公益崗位工作人員薪資不高, 難以激發工作熱情的, 有認為既然在崗就要認真工作的, 有認為抓作風問題不能搞一陣風的, 也有提出解聘也要遵循法治......

拋開各執一詞的爭論不說,其實當有網友提出辭退是否合法合規這一問題時,這個新聞事件背後就有了更多的意義。

或許在若干年前,這樣的理性思考還淹沒在洶湧的情緒宣洩之下,但今時今日,我們看到廣大線民在遇到問題時,已經能夠拋開個人情感的好惡,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問題,用法治思維思考問題,在法律的框架內解決問題,這本身就是中國法治進程的一個進步。

互聯網是一面折射和反映現實社會的多棱鏡,不同的人群通過不同的管道表達著不同的觀點,當多元化的表達中開始有了法治共識這條尺規的時候,從現實通往互聯網的橋樑才能更快地加速合龍。

從網友的討論不難看出,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抓作風建設,這不僅是作風建設的內在要求,更是人民群眾的在新時代對作風建設的期待。

這份期待,值得我們更加堅定地前行。

也有提出解聘也要遵循法治......

拋開各執一詞的爭論不說,其實當有網友提出辭退是否合法合規這一問題時,這個新聞事件背後就有了更多的意義。

或許在若干年前,這樣的理性思考還淹沒在洶湧的情緒宣洩之下,但今時今日,我們看到廣大線民在遇到問題時,已經能夠拋開個人情感的好惡,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問題,用法治思維思考問題,在法律的框架內解決問題,這本身就是中國法治進程的一個進步。

互聯網是一面折射和反映現實社會的多棱鏡,不同的人群通過不同的管道表達著不同的觀點,當多元化的表達中開始有了法治共識這條尺規的時候,從現實通往互聯網的橋樑才能更快地加速合龍。

從網友的討論不難看出,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抓作風建設,這不僅是作風建設的內在要求,更是人民群眾的在新時代對作風建設的期待。

這份期待,值得我們更加堅定地前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