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爸爸說女兒的身體就是我的身體

青年君 | 宇宙虛胖的擺渡人

人與人之間是要有界限的, 包括父母與子女之間。 青年君也聽過很多父母對孩子說:“我是為你好”、“我是你爸, 你得聽我的”......父母當然是為孩子好, 但這些話還是有點“強盜邏輯”了。 希望青年君的粉絲以後是一個好的家長, 孩子也是獨立有態度的。

微博@我是青年君, 想做你的虛胖擺渡人, 告訴我你今天過得好麼?

文:小悅 | 悅讀(banyefadian)

「今日歌單」

1

都說人與人之間應該保持距離, 可是父母和孩子的距離卻是最不可控的。

因為是親密的家人, 很多東西無法明晰界限, 韓國綜藝《hello》裡就有一個高二女生講述了父親過於親密的肢體接觸對自己的困擾:

會在孩子感冒時, 用嘴巴吸孩子的鼻涕;

在家爸爸會經常親她, 還會用舌頭舔她的臉;

洗碗時爸爸會摸她屁股, 洗澡時會進浴室要幫她洗澡;

在公共場合或有朋友時, 經常當眾親吻女兒;

對, 你們沒看錯, 這是一個父親對已經上高中的女兒的日常行為。

是高中生, 不是幾歲的小孩!

女兒也多次告訴過父親, 自己不喜歡這樣的親密接觸, 可是父親卻說“孩子的身體, 就是自己的身體”, 這是他表達愛的方式。

可是, 這究竟是愛, 還是變態?

“孩子的身體, 就是自己的身體”這種強盜邏輯, 完全是對孩子的侵犯與不尊重。 這條強盜邏輯背後隱藏著一個真相就是:孩子是父母的附屬品,

父母可以為所欲為。

生活中還有太多這樣的強盜邏輯, 父母明知是錯誤的、卻在潛意識裡認可了它, 並在實際行為上奉行它。

2

強盜邏輯一:“我的孩子我做主”

日本作家伊阪幸太郎曾說過一句發人深思的話:

“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 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

的確如此, 有些父母, 不懂得如何為人父母, 更不配為人父母。

最近就看到兩則不合格父母的新聞:

第一則新聞:

一位媽媽以5萬元的價格, 把女兒賣了, 賣完當天下午, 就美滋滋地去買了6000元的化妝品, 然後去吃了火鍋:

所以, 對這個媽媽而言, 女兒是明碼標價的商品, 她只是明晃晃的5萬元人民幣。

第二則新聞:

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只因頂撞父親就被其當街暴打。

從視頻可以看出, 父親出手之重, 並且在女孩驚恐的求饒後, 父親依舊狂扇女孩耳光。

所以, 對這個爸爸而言, 女兒是想打就打的物件, 憤怒時的他對孩子毫無憐愛之心。 買賣孩子, 打罵孩子, 這樣的真實案例並不是少數, 那麼這些父母究竟為什麼敢如此倡狂?

原因無非只有一個——孩子是我生的, 孩子的一切都是我的!生活中, 還有太多這樣的父母, 把孩子當做自己私產:

隨意丟棄孩子心愛的物品;肆意翻查孩子日記, 不允許孩子有隱私;在孩子長大後, 還與孩子同食同睡。

如此, 沒有邊界的愛, 把孩子的生存空間擠壓到無限小, 讓孩子沒有絲毫喘氣的機會。

試問, 這樣怎麼會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孩子?

3

強盜邏輯二:我都是“為你好”

費孝通先生《生育制度》中這樣形容中國孩子和父母的關係:

一個孩子在一小時中所受到的干涉, 一定會超過成年人一年中所受社會指摘的次數。 在最專制的君王手下做老百姓, 也不會比一個孩子在最疼他的父母手下過日子更為難過。

從小到大, 每個孩子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父母的管制, 小到穿衣說話, 大到人生選擇。

除了那些沒有愛的父母, 還有一種恐怖的父母會以愛之名控制捆綁孩子, 一句“為你好”就可以成為父母干涉孩子人生的萬金油。

後臺經常收到各種各樣讀者被父母干涉的留言:

父母強制或偷偷改孩子高考志願;

父母以死相逼, 讓孩子錯過此生摯愛;

父母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規劃選擇職業、人生方向。

可是父母的“為你好”, 真的就對孩子好嗎?真的未必!

今年1月份, “北大畢業生拉黑父母6年”事件就是最貼切的例子。

該北大畢業生, 寫了萬字長文, 控訴父母從小對自己的控制, 以及這些經歷對自己今後人生的影響:與父母關係惡化, 讓他很難融入社會, 恐懼建立親密關係。

布藍達•加里森著在寫給天下父母的心靈成長課, 《因為愛, 所以節制》一書中曾告誡父母:“如果把孩子的生活當作我們自己的生活來處理, 那樣只會拉大他們和我們之間的距離。 ”

過度的愛, 只會帶來傷害, 傷害的是父母與孩子雙方。

別用“為你好”, 趕走你的孩子。

也別用為你好, 摧毀你的孩子。

4

強盜邏輯三:我是你爸(媽), 你必須聽話。

傳統教育理念中, “聽話”是第一關鍵字。

無論多大,在父母眼中你都是孩子,都必須“聽話”。聽話也常被作為判斷孩子好壞的重要標準,而不聽話就等同於“不孝”!

可是,聽話的孩子就一定是好孩子嗎?

一味聽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呢?

青年作家蔣方舟,曾提到自己從小接受的“聽話”教育,讓她形成了病態的討好型人格,習慣性迎合他人,不敢拒絕和與他人發生衝突。

心理學者武志紅在《巨嬰國》一書中也做出了解答,不會放手的父母,只能養成巨嬰。(巨嬰: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準是嬰兒。)

“成年巨嬰”會有諸多心理缺陷:

共生心理——生活極度依賴他人,獨立生活能力差;

全能自戀——以自己為中心,渴望所有需求都能得到滿足;

偏執分裂——非黑即白、思想極端。

父母的教育,應該是讓孩子懂得探索世界,而非是給他你的世界。

聽話教育,是讓孩子按照父母的意圖或者處世經驗處世,這樣會削弱孩子對世界的判斷能力,割裂孩子與現實世界的聯繫。

別做孩子與世界之間的障礙,去做孩子與世界的連接點,引導他主動探索世界,適應生活,孩子才能真正長大成人。

5

好的父母,會把主動權交給孩子

家庭是父母與孩子的共同空間,必須要確立一些規則。

好的規則,是平衡的,給彼此獨立的成長空間。壞的規則,是嚴重失衡,只有一方占絕對統治地位。

很贊同新浪育兒的一個觀念:父母與孩子是一對鏡像關係,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好的父母應該學會自省,把成長的自主權交給孩子。

作家周沖就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孩子想吃巧克力,父母擔心吃多了會對身體不好,於是嚴格控制孩子吃巧克力。可是越是控制,孩子越是想方設法地想要吃。

後來,父母給孩子買了一箱巧克力放在床頭,不控制孩子的量,只是在孩子吃得不舒服的時候告訴孩子一個事實:巧克力裡有一種咖啡因,吃多了會不舒服。

令人吃驚的是不受限的孩子對巧克力的興趣慢慢減少了,他吃的數量也越來越少。最後,當父母吃巧克力時,孩子還會勸阻父母,吃多了巧克力不好。

這個教育方法證明:自省比責備有效的多,引導比控制有效的多。教育孩子應該像放風箏那樣懂得放手,孩子才能飛得更高。

6

最好的親子關係是,獨立有愛。

孩子終將會長大,孩子總有一天也會建立新的家庭,也會為人父母。

中國式父母無邊界的愛,除了會影響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影響孩子的身心成長,還會導致家庭關係錯位,精神亂倫,這也是如今很多中國家庭中的婆媳矛盾的根源。

著名心理學者張德芬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兒子交女朋友過後,天天給她打電話,當他陪伴女朋友過多的時候,還有一種“背叛”母親的感覺。

張德芬告訴兒子:媽媽永遠是你的媽媽,無法代替你的老婆,你也無法代替我的男人,我希望你有自己的家庭,小孩快樂而幸福!媽媽也會很好的,你放心!

很欣賞張德芬的做法,只有父母擺正自己的位置,給孩子獨立的愛,孩子才能擁有自己獨立的意識,建立起自己新的社會關係。

孩子的家庭是孩子的家庭,永遠不要去霸佔他的家庭自主權,只有這樣他將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好的父母!

在這個世界上,有了孩子以後,父母才稱之為父母。

父母雖然給了孩子生命,孩子同樣也賦予了父母這個身份的意義,父母對孩子的人生理應多一份責任,少一分霸權。就像胡適先生在日記中寫道的那樣:

“我生了子女以後,從來不敢自居有什麼恩情,雖然給了他生命、養育了他。孩子高興,那我就心安理得,如果孩子生活地不開心,我就會很內疚,因為是我把他帶到這個世界的。”

孩子和父母之間不是以恩連接,養孩子不是為了養老,也不是為了讓他替你實現未完成的夢想,不要試圖左右孩子的人生,因為那只是他的人生啊!

很喜歡杜江寫給兒子寫的一首詩,也借此獻給那些不知道怎麼愛孩子的父母們,希望有朝一日你們也能對孩子讀出這首詩:

你不是我的希望

不是的

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沒能實現的夢想

還是我的

與你無關

就讓它們與你無關吧

你何妨做一個全新的夢

那夢裡

不必有我

我是一件正在老去的事物

卻仍不準備獻給你我的一生

這是我的固執

然而我愛你

我的孩子

我愛你

僅此而已

父母與孩子的最好狀態是:彼此獨立、相互有愛。

正如亦舒所說: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歸宿。

孩子,你只是你自己。

父母,你只是你自己。

無論多大,在父母眼中你都是孩子,都必須“聽話”。聽話也常被作為判斷孩子好壞的重要標準,而不聽話就等同於“不孝”!

可是,聽話的孩子就一定是好孩子嗎?

一味聽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呢?

青年作家蔣方舟,曾提到自己從小接受的“聽話”教育,讓她形成了病態的討好型人格,習慣性迎合他人,不敢拒絕和與他人發生衝突。

心理學者武志紅在《巨嬰國》一書中也做出了解答,不會放手的父母,只能養成巨嬰。(巨嬰: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準是嬰兒。)

“成年巨嬰”會有諸多心理缺陷:

共生心理——生活極度依賴他人,獨立生活能力差;

全能自戀——以自己為中心,渴望所有需求都能得到滿足;

偏執分裂——非黑即白、思想極端。

父母的教育,應該是讓孩子懂得探索世界,而非是給他你的世界。

聽話教育,是讓孩子按照父母的意圖或者處世經驗處世,這樣會削弱孩子對世界的判斷能力,割裂孩子與現實世界的聯繫。

別做孩子與世界之間的障礙,去做孩子與世界的連接點,引導他主動探索世界,適應生活,孩子才能真正長大成人。

5

好的父母,會把主動權交給孩子

家庭是父母與孩子的共同空間,必須要確立一些規則。

好的規則,是平衡的,給彼此獨立的成長空間。壞的規則,是嚴重失衡,只有一方占絕對統治地位。

很贊同新浪育兒的一個觀念:父母與孩子是一對鏡像關係,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好的父母應該學會自省,把成長的自主權交給孩子。

作家周沖就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孩子想吃巧克力,父母擔心吃多了會對身體不好,於是嚴格控制孩子吃巧克力。可是越是控制,孩子越是想方設法地想要吃。

後來,父母給孩子買了一箱巧克力放在床頭,不控制孩子的量,只是在孩子吃得不舒服的時候告訴孩子一個事實:巧克力裡有一種咖啡因,吃多了會不舒服。

令人吃驚的是不受限的孩子對巧克力的興趣慢慢減少了,他吃的數量也越來越少。最後,當父母吃巧克力時,孩子還會勸阻父母,吃多了巧克力不好。

這個教育方法證明:自省比責備有效的多,引導比控制有效的多。教育孩子應該像放風箏那樣懂得放手,孩子才能飛得更高。

6

最好的親子關係是,獨立有愛。

孩子終將會長大,孩子總有一天也會建立新的家庭,也會為人父母。

中國式父母無邊界的愛,除了會影響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影響孩子的身心成長,還會導致家庭關係錯位,精神亂倫,這也是如今很多中國家庭中的婆媳矛盾的根源。

著名心理學者張德芬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兒子交女朋友過後,天天給她打電話,當他陪伴女朋友過多的時候,還有一種“背叛”母親的感覺。

張德芬告訴兒子:媽媽永遠是你的媽媽,無法代替你的老婆,你也無法代替我的男人,我希望你有自己的家庭,小孩快樂而幸福!媽媽也會很好的,你放心!

很欣賞張德芬的做法,只有父母擺正自己的位置,給孩子獨立的愛,孩子才能擁有自己獨立的意識,建立起自己新的社會關係。

孩子的家庭是孩子的家庭,永遠不要去霸佔他的家庭自主權,只有這樣他將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好的父母!

在這個世界上,有了孩子以後,父母才稱之為父母。

父母雖然給了孩子生命,孩子同樣也賦予了父母這個身份的意義,父母對孩子的人生理應多一份責任,少一分霸權。就像胡適先生在日記中寫道的那樣:

“我生了子女以後,從來不敢自居有什麼恩情,雖然給了他生命、養育了他。孩子高興,那我就心安理得,如果孩子生活地不開心,我就會很內疚,因為是我把他帶到這個世界的。”

孩子和父母之間不是以恩連接,養孩子不是為了養老,也不是為了讓他替你實現未完成的夢想,不要試圖左右孩子的人生,因為那只是他的人生啊!

很喜歡杜江寫給兒子寫的一首詩,也借此獻給那些不知道怎麼愛孩子的父母們,希望有朝一日你們也能對孩子讀出這首詩:

你不是我的希望

不是的

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沒能實現的夢想

還是我的

與你無關

就讓它們與你無關吧

你何妨做一個全新的夢

那夢裡

不必有我

我是一件正在老去的事物

卻仍不準備獻給你我的一生

這是我的固執

然而我愛你

我的孩子

我愛你

僅此而已

父母與孩子的最好狀態是:彼此獨立、相互有愛。

正如亦舒所說: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歸宿。

孩子,你只是你自己。

父母,你只是你自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