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近期A股調整應更多關注內在原因

近期A股“六連陰”的走勢受到市場的極大關注, 包括發改委也於6月1日晚通過其官方微博發文談論A股市場, 表示近期A股調整更多源於外部衝擊而非基本面變化。 發改委的發文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至少在發改委看來, 近期A股的調整“非基本面變化”, 這對於穩定市場的“軍心”具有積極意義。

那麼, 是什麼導致了近期A股市場的調整呢?發改委的文章將原因歸結為“外部衝擊”。 比如, 第一, 中美貿易摩擦再度發酵加重市場避險情緒;第二, 義大利政治風險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第三, 全球避險情緒增加, 歐洲及新興市場國家面臨資本外逃壓力;第四,

從全球股市運行情況看, 市場自身普遍存在較大調整壓力。

應該說, 上述觀點並不令人意外, 這其實也是目前市場上比較流行的一種分析。 不過, 儘管上述外因確實存在或有可能存在, 但將其視為是導致近期A股市場調整的主要原因, 這就違背了內外因關係的原理, 即外因只能通過內因來起作用。 如果內因堅強、抗跌的話, 上述外因也是很難發揮太大作用的。 最明顯的就是美股, 雖然走了9年的牛市, 被市場認為存在巨大的調整壓力, 但面對中美貿易摩擦與義大利政治風險等因素的衝擊, 美股卻是在頑強地走高。 如納斯達克指數在6月1日收盤之時重回歷史高位, 標普與道鐘斯指數也都拒絕下行,

這與A股的走勢完全不同。

也正因如此, 儘管近期A股調整受“外部衝擊”的影響較大, 但A股市場還是應該從內部找原因。 而在本人看來, 至少有這樣幾個內部原因是需要引起重視的。

首先是自從2015年股市暴跌之後, A股市場一直沒有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 從A股市場的歷史來看, 每次經過一輪暴跌之後, 市場都有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機會, 其最明顯的標誌, 就是IPO停發。 而2015年股市暴跌期間, 雖然也一度暫停IPO, 但暴跌還未結束, IPO又很快就重啟了, 而且IPO發行的力度還在進一步加大, 如2017年創下了433家公司IPO的歷史新高。 由於沒有休養生息的機會, 這也意味著“韭菜”失去了生長的環境, 沒有了“新韭菜”的生長, 這也意味著股市失去了新資金的參與。

而只有存量博弈的A股市場, 自然是一個抱病之軀, 難以抵禦外部力量的衝擊。

其次, 近年來市場以“價值投資”名義對藍籌股進行的投機炒作, 將藍籌股的股價炒到了高位, 大盤藍籌股因此失去了穩定股市的功能。 大盤藍籌股被稱為是股市的“航空母艦”, 是維護股市穩定的“基石”。 每當市場有利空襲來之時, 市場做多主力通常都是通過維護大盤藍籌股的穩定來護盤。 但近年來, 市場對藍籌股也進行了大肆炒作, 將一些藍籌股的股價炒到了歷史的高位甚至創出歷史的新高。 在這種情況下, “航空母艦”變成了“太空船”, 大盤藍籌股本身就顛波不定, 因此, 在外部衝擊襲來之時, 自然也就起不到穩定大盤的作用了。

其三, 近期融資進一步發力, 也是導致A股弱不禁風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是在IPO環節, 獨角獸與巨無霸相繼發力, 如藥明康得、富士康、寧德時代相繼發行, 其中富士康的募資高達271億元, 同時巨無霸中國人保IPO也走上前臺。 另一方面再融資也是連創新高。 如三六零擬募資108億元, 而農行千億定增於5月30日股市暴跌的前夜獲得證監會的批准。 這對於目前弱不禁風的A股市場來說, 當然是一個很大的壓力。

此外, 上市公司大股東及高管減持不斷, 對於A股市場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雖然在減持新規出臺後的一年內, 大股東及高管減持的數量較一年前有所減少, 但在行情低迷的市況下, 這種減持對市場的負面影響還是顯而易見的。

正是基於這些內因的影響, A股因此疲憊不堪。 此時再有“外部衝擊”襲來, A股的下跌也就在所難免了。 也正因如此, 面對近期A股的調整, 導致A股下跌的這些內在因素更值得重視。 這些內因不解決, A股很難真正強壯起來, 也很難有真正意義上的健康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