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競技»正文

二战时北欧军队有多强?吊打苏德,战损1:15

對于二戰期間歐洲戰場上, 蘇德兩軍究竟孰強孰弱, 一直以來頗有爭執。 戰爭的結果是以德軍的失敗告終, 縱觀整個歐洲戰場, 即使美英法的盟軍不在諾曼底登陸, 德軍的慘敗也是不可挽回的。

但鑒于兩國綜合國力的巨大差距, 蘇聯人口對比德國加奧利地的人口占據絕對優勢, 而德軍居然能夠兵臨莫斯科城下, 尤其是在前期俘虜了數百萬蘇軍, 因此多數人公認:二戰前期, 德軍的世界上戰術最先進、士兵素質最優良、戰斗力最強的軍隊。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 蘇德戰爭初期, 德軍得益于出其不意,

而且在局部的總兵力上與蘇軍并沒有太大的差距。 而隨著蘇軍站住腳跟, 蘇德軍人的陣亡比為2:1。

可是在1939年, 北歐國家芬蘭與蘇聯軍隊也曾經展開過一場廝殺, 最終蘇軍陣亡4.8萬人, 失蹤27萬人, 總折損接近32萬, 而芬蘭方面陣亡人數為22830人, 幾乎每個人都記錄了名字。 芬蘭老兵很多人活到上世紀90年代, 回憶這場戰爭史說道:1名芬蘭士兵倒下, 要換取10名蘇聯士兵的性命。 其實這位老兵不僅沒有夸口, 反而是很謙虛, 雙方真實人員戰損比1:15, 蘇軍更在芬蘭喪失了2000多輛坦克

------要知道, 德軍繞著周圍打一圈, 到滅亡法國時, 德國7個裝甲師的坦克總數也不過2439輛!

蘇芬戰爭是怎么回事呢?

1939年9月18日, 蘇德雙方瓜分波蘭, 在波蘭境內的步格河畔碰頭,

雙方誰也不再進攻了----這一幕倒是容易讓人想起美蘇后來在德國境內的易北河會師。

蘇聯為了獲得延緩德軍進攻的緩沖地帶, 先與波蘭軍隊進行了大戰, 波軍對蘇軍的抵抗甚至要強烈于對德軍的抵抗。 但對于蘇聯最初的想法很簡單:御敵于國門之外, 可以盡可能的降低自己國內的破壞和平民的傷亡。

為了實現同樣的目的, 蘇聯向芬蘭政府提出:芬蘭向蘇芬邊境線后退一部分, 蘇聯以兩倍國土交換。 芬蘭政府拒絕了這個條件, 1939年11月, 蘇聯進攻芬蘭, 國際聯盟將蘇聯開除, 但蘇軍不顧一切, 要建立緩沖地帶。

至于芬蘭為什么拒絕了蘇聯的提議, 小編初步分析:歐洲國家都是民族國家, 蘇聯想要得到的國土上居住著很多的芬蘭人,

上面有芬蘭第二大城市維堡。 而蘇聯置換的土地上, 全是俄羅斯人。 芬蘭自然不會同意。

芬蘭在邊境線上建設了大批防御工事, 靜待蘇軍到來, 蘇軍用了78天, 才突破防線, 此時已經損傷不少。 而芬蘭空軍的4機編隊戰術先進, 更是被后來的德軍所效仿, 而蘇聯空軍則甘拜下風。

這場蘇聯歷史上的“冬季戰爭”, 有兩種武器被以蘇聯外長莫洛托夫的名字命名:蘇軍空襲芬蘭首都, 面對芬蘭代表在國際聯盟上的指責, 莫洛托夫稱蘇聯并未轟炸芬蘭, 而是給芬蘭境內饑餓的工人階層空投面包, 因此在芬蘭, 炸彈又被稱為“莫洛托夫面包籃”;芬蘭士兵英勇無畏, 帶著燃燒瓶與蘇軍坦克廝殺, 由于燃燒瓶中主要是用酒瓶裝的石油、白磷、助燃劑等,

因此芬蘭官兵稱“這是給莫洛托夫的雞尾酒”。

芬蘭最終簽訂了戰敗協議, 赫魯曉夫回憶錄說:我們所有人, 包括SDL, 都感覺我們的勝利中有一種失敗, 這種失敗很危險, 所有北歐國家從此把蘇聯看成泥足巨人。

德軍攻打法國時, 蘇軍又進入了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 三國人冷漠的接受了現實。

在德軍元帥曼施坦因回憶錄《失去的勝利》中, 這位失敗后依然嘴硬的“閃電伯爵”說:數十萬之眾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高加索人加入了德軍, 他們都出于自愿, 工作起來忠心耿耿。 。 。 。 。 。 。

雖然曼施坦因所說的內容有著極強的偏見, 但不得不說這中現象背后有著它非常現實的原因。

終于, 在蘇德戰爭之前,

蘇聯獲得了上百萬平方公里的緩沖地帶, 但蘇軍卻反而被這些緩沖地帶拖累, 大量的陳兵邊境, 使他們在前期被德軍迅速擊潰, 數百萬蘇軍潰敗。 而芬蘭遷走了蘇聯占領地上的幾乎全部的人口, 戰爭爆發后動員了50萬軍隊加入了另一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