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校科研玉米被偷摘,损失千万影响学生毕业

近日, 在湖南省瀏陽市, 湖南農業大學瀏陽基地的科研玉米和棉花被當地村民偷摘。 湖農大有學生反應, 他們全班科研競賽實驗因此受影響, 還有一位同學可能不能畢業。 7月9日, 湖南省瀏陽市沿溪鎮工作人員稱, 當地政府已介入處理此事, 正在做工作希望村民歸還所拿農產品。 而據學校反映, 被偷的半畝玉米是學校培育的新品種, 目前還沒有拿到專利, 而早在2009年一個玉米新品種就價值500萬, 要是這些偷摘的玉米泄露出損失會有千萬。 此外, 該玉米還是學校某同學的科研課題, 玉米被偷摘已經影響他的順利畢業。

無獨有偶, 早在很久之前的2012年,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投入巨額科研經費、歷時13年研究的桃子被人偷吃;2017年江蘇泰州農科所的芋頭也多次被偷, 難以查處。 這些偷吃偷摘行為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損失, 更是科研損失, 科研人員多年的嘔心瀝血全部付諸東流。 類似的事情還有, 華中農業大學的油菜田是開放的, 2013年花開的時候有人在油菜田拍婚紗照, 踩死了諸多菜苗, 直接造成該校幾名博士無法按時畢業……

承然, 大學科研農作物被偷與部分社會群眾對農作物的性質不了解、高校科研基地防護不到位有關, 然而這并不能說明我們看到沒人看管的東西就可以雙手去摘。 受損高校的瀏陽基地面積大,

一方面難以防護, 另一方面當地村民也不可能不知道這是高校的科研基地, 或許他們只知道這片農作物是學校種植的卻不明白其科研意義和價值。 因此, 適當的普及顯得尤為重要。 在新聞里我們可以看到, 當地政府已經召開村民會議, 對村民進行宣傳, 希望歸還玉米。 這是一種“亡羊補牢”的做法, 我們的高校在平時應該加大科研基地的保護巡查工作, 更要聯合當地政府做好宣傳工作, 不能讓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


事發高校的作物種植基地

近年來, 圍繞高校是否開放有著很大爭議。 有很多人認為上下班高峰期路上較堵, 而高校占地面積大, 應該允許社會車輛進入從中穿插以緩解擁堵, 這一提議至今仍具備較大爭議。

此外, 在高校的體育設施、圖書館等公共設施的開放上人們也眾說紛紜, 但大都認為高校是公共資源, 希望進行開放。 而各地政府也在切實推行這一進程, 比如南京市就在去年提出開放高校圖書館。 高校開放是好事情, 能夠緩解我們公共資源相對緊張的局面, 能夠使更多的高校資源得到有效利用。 然而, 聯系到本文上述的一系列事件, 我們不禁又有些隱隱的擔憂, 高校開放了學生們的教學資源會受到擠壓嗎?安全問題該如何保證?資源過度利用導致破損該怎么辦?這一切都需要我們的政府和高校全盤考慮, 必須從每一個切實角度入手, 不能在校園里發生“科研作物被偷”的現象。


湖南農業大學第一教學樓

而作為社會一份子的我們, 都應該嚴格律己, 不能因為一時的便宜而損害了別人的利益。 高校科研玉米被偷, 看似是一個簡單的社會問題, 其實暴露出來的是更深層次的教育問題, 有很多人并不能尊法守法, 他們接受的后天教育也許不是那么完美。 而作為個人的我們, 應該尊重每一個團體和個人的權益, 不能為了一個玉米般大小的利益而損失了做人的那份尊嚴。

最后, 希望村民們能夠早日歸還玉米, 湖農大的科學研究早日恢復, 農大學子們能如期參加科研競賽, 那位受影響的同學也能順利畢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