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數字博物館、潘家園、北大學園等全國知名機構將進駐保定……

“互聯網+”讓文物真正活起來!這是中關村(保定)數字文物文化產業園建設一直秉承的核心理念。 2015年以來, 該園區項目相繼被列入省市重點項目、省市重點文化產業項目、《河北省文化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市京津冀協同發展典範專案和省重點培育的龍頭企業。 園區建設預計總投資124.5億元, 將引進一批京津等地的企業單位、超前技術和新興業態入駐, 打造全國數位文物全產業鏈園區, 讓保定成為京津冀地區新的週末旅遊集散地和數字創意產業的引領者。 然而, 目前園區建設進展如何?又將為保定市民帶來怎樣的新氣象、新發展?記者帶著一系列的問題,

再次走進位於高新技術開發區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A座15層的河北恒東文化發展集團, 專訪了該集團董事長張東健先生。

中關村數字文化產業聯盟副秘書長、河北恒東發展集團董事長、保定一八九八咖啡館創始人、中國民建保定中關村支部主任張東健

記者:對於該文物文化產業園區的落成, 不少市民及網友表示非常期待, 能否透露一下, 目前園區的工期計畫及進展情況?

張東健表示:2015年與省文化廳、保定市政府簽署了項目合作協定書。 專案自簽約以來, 相繼完成了規劃選址、概念性規劃方案設計、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及調整、勘測定界、聯合踏勘、環境評審、節能評估論證、園區整體立項等工作,

相繼獲得土地農轉指標、占補指標、林地指標等, 並列入2017年市政府工作報告, 尤其是今年四月被省政府列為全省資訊技術服務業的龍頭企業和主抓專案。

《關於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建設現代化工業體系的指導意見》和《關於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建設現代化工業體系的指導意見分工方案的通知》中指出,要“加快推進保定中關村數字文物文化產業園建設”, 同時明確了2018至2020年專案的工作措施和工作目標。 按照省政府要求和部署, 園區擬於春節後開工建設, 兩年內園區初步形成規模效益。

記者:將打造全國數位文物文化全產業鏈園區, 園區總體定位規劃主要包括哪些產業專案?

張東健表示:園區總體定位為“四大基地”和“一個中心”, 即數位文物製作展示基地、文化創意研發孵化基地、創新人才培訓教育基地、特色文化休閒旅遊基地和承接京津外溢的專業總部經濟中心。

規劃內容涉及數位創意產業、資訊技術服務業和文化產業三大產業。 主要包括數位博物館、數位影院、國家級功能變數名稱解析中心、潘家園O2O交易中心、文物數位化基地、文物衍生品和文創產品研發基地、數位裝備研發基地、北大高標準九年一貫制中小學、社科院文博人才實習培訓基地、文物鑒定修復基地、文物拍賣展示中心、商務配套與金融中心、高端企業總部中心及創意人才社區等。

記者:園區專案中提到的“數位博物館”,

將以怎樣的形式與保定市民見面?

張東健表示:數字博物館是園區首個建設項目, 地上建築面積4.9萬㎡, 預計總投資6.5億元, 擬傾力打造國內建築規模最大、應用技術最先進的數位博物館。

博物館將採用數位化拍攝、三維掃描、3D虛擬建模等數位技術, 將文物資訊資源用資料庫的形式存儲, 經過綜合應用AR/MR、裸眼3D、4D/5D等先進的聲光電技術, 通過視頻延展、動漫展示、語音解說、圖文介紹、沉浸體驗等方式, 讓市民全面瞭解藏品蘊含的自然科學和歷史文化資訊。

博物館還將利用牆面、地面、頂棚形成360度多維空間, 以多媒體互動的形式展現手藝散落的地理位置, 同時借助手機等移動設備及互動投影和多媒體之間的聯動, 將非遺背後的故事以聲音、文字、圖片或影像等手段展現,

讓觀眾深度瞭解保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製作工藝和現存狀態。

該館建成後主要場館將對市民免費開放, 成為保定市民常來常新的文化勝地, 成為古城文化新名片、新地標。

記者:規劃中將引進多少家全國知名機構、企業入駐園區?目前已達成協議簽約的專案有哪些?

張東健表示:目前專案合作單位已有91家, 其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社會團體26家, 博物館單位20家, 協定入園單位20家, 其他單位25家。 除了數字博物館, 我們已經與北京潘家園、北大學園、北京科普協會、北京水晶石、歌華集團、華山投資、華翰研究院等達成全面共識。

記者:中關村(保定)數字文物文化產業園在保定可以說是較早提出建設的數字文化產業, 目前園區已被列入省市重點文化產業項目,能說說當年您決定在保定創建該專案的初心及願景嗎?

張東健表示: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世界上素來享有盛譽,也只有中國的文化傳承了下來。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進程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輝煌燦爛、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

優秀的民族文化既是民族振興的精神動力,又是建設先進文化的重要基礎。在經濟全球化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弘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並結合時代特點加以創新,對於凝聚全社會的力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文物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合理利用文物才能繼承和發展好中華文化。

“去年,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一行到項目考察時曾表示,我們園區專案已走在國家政策前沿兩年。”

“四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支持文化產業發展、讓文物活起來的系列檔,這對我們建設好產業園項目提供了更好的機遇。今年省政府要求把我們培育成龍頭企業,這對我增加了壓力,但更增添了動力,使方向更加明確、思路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堅定,我們將以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來履行承諾。”

記者:園區落成將為保定市民帶來哪些新發展、新氣象?

張東健表示:園區將聚集國內外從事數位文物文化產業的優秀企業、優秀人才、先進技術等頂級資源,搭建緊密銜接京津、服務雄安新區的橋樑,成為文化創新、文化創意的新樂園,即能提供優質公共服務,又能提高審美情趣的環境,一燈一瓦一草一木都將傾注人文特色。

同時,產業園將為市民提供與一線城市比肩的高品質的文化給養新平臺,新增8000餘個就業崗位,通過“文化+科技、文化+旅遊”成為講好文物背後故事、講好保定故事、講好中國故事的新高地。

編輯丨傑恩

目前園區已被列入省市重點文化產業項目,能說說當年您決定在保定創建該專案的初心及願景嗎?

張東健表示: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世界上素來享有盛譽,也只有中國的文化傳承了下來。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進程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輝煌燦爛、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

優秀的民族文化既是民族振興的精神動力,又是建設先進文化的重要基礎。在經濟全球化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弘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並結合時代特點加以創新,對於凝聚全社會的力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文物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合理利用文物才能繼承和發展好中華文化。

“去年,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一行到項目考察時曾表示,我們園區專案已走在國家政策前沿兩年。”

“四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支持文化產業發展、讓文物活起來的系列檔,這對我們建設好產業園項目提供了更好的機遇。今年省政府要求把我們培育成龍頭企業,這對我增加了壓力,但更增添了動力,使方向更加明確、思路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堅定,我們將以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來履行承諾。”

記者:園區落成將為保定市民帶來哪些新發展、新氣象?

張東健表示:園區將聚集國內外從事數位文物文化產業的優秀企業、優秀人才、先進技術等頂級資源,搭建緊密銜接京津、服務雄安新區的橋樑,成為文化創新、文化創意的新樂園,即能提供優質公共服務,又能提高審美情趣的環境,一燈一瓦一草一木都將傾注人文特色。

同時,產業園將為市民提供與一線城市比肩的高品質的文化給養新平臺,新增8000餘個就業崗位,通過“文化+科技、文化+旅遊”成為講好文物背後故事、講好保定故事、講好中國故事的新高地。

編輯丨傑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