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畅饮榕江水的玉湖淮山,诱惑了全国乃至东南亚的食客!

每年的農歷五月中旬前后是種植淮山的最佳時間。 在揭東區玉湖鎮湖崗村的田間地頭目前正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農民正在忙著種植淮山。 今天的《最美是家鄉》我們就來了解湖崗的特色農業——淮山。

在淮山地里, 村民陳木坤夫妻正頂著烈日忙著種植淮山, 只見陳木坤手里拿著一根鐵管在園地上鑿出一個深坑, 隨后他的妻子便向坑里填進沙子。

陳木坤說, 種植淮山要選擇疏松肥沃、排水性好的沙質土壤, 在種淮山的小坑里填沙子, 就是為了使泥土地變得松軟。

做好基礎準備工作, 陳木坤的妻子便麻利地把淮山切成塊狀,

埋進土里。

每到農歷五月中旬前后, 湖崗村民就開始種植淮山, 這時候氣候條件適宜, 淮山的成活率高。

當地村民介紹,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 由于保護湖崗村一帶田地的榕江北河岸堤還沒有建成, 因此這里常年遭受洪澇災害影響, 經常顆粒無收。

湖崗村黨總支委員 邱舜僑:解放前別人管這個地方叫“十年三收”, 沒能力做堤圍, 雨一大, 洪水就泛濫, 前面的田園都被浸壞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黨和政府帶領組織村民修筑堤圍, 抵御洪澇災害。

邱舜僑:每年冬田一收, 農民就開始來做堤圍, 每個生產隊就分一段, 洪澇災害連河里的沙子沖上來, 就成了一些沖擊土, 就從那時候開始種淮山,

隨后再崩塌一次, 這次沖積土覆蓋上去面積就很大了。

沖積而來的泥沙, 成了種植淮山的有利條件。 從1974年開始, 當地村民陸續加入到淮山種植行列, 目前全村淮山種植面積約800畝, 為確保旱澇保收, 淮山地里修筑了機耕路和機耕渠。

湖崗村黨總支副書記 柯少武:淮山種下去到九月開始長淮山, 那時候需要灌溉, 天氣干燥的話一個月就要灌溉一次, 以前是土的水渠, 從十幾年前我們村就出資, 建水泥排水溝, 現在對灌溉很有好處, 這是從榕江北河抽出來的。

如今, 湖崗村約有三四百戶村民種植淮山, 產品除在本地區銷售之外, 還通過電商平臺, 遠銷全國多個地方和東南亞一些國家, 淮山實實在在成了本地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