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旗舰的归宿,三笠纪念舰博物馆

軍艦類博物館是博物館中一個特殊的類型, 能夠榮登“博物館”行列的, 往往是歷史上的名艦或功勛艦。 日俄戰爭中的那艘Z 旗飄揚的名艦——三笠, 就是其中之一。

從人類開始嘗試征服海洋以后, 海洋就成為人類互相爭斗的舞臺。

爭奪海洋的主角是船, 確切地說是軍艦。 人類在浩瀚海洋上縱橫捭闔的時候, 軍艦成為他們賴以生存、進攻、防御的命運共同體。 科技的不斷發展, 使得人類不斷探索如何將軍艦更新升級, 讓軍艦能更長久地維持“生存”力, 更大限度地提升戰斗力。 從而就帶來了另一個新的問題:我們該如何對待曾做出過卓越貢獻,

但卻被時代所淘汰的那些“功勛艦”?

在日本神奈川縣的橫須賀市, 保存著一艘“功勛名艦”, 成為在亞洲范圍內幾乎堪稱是獨一無二的“紀念艦”博物館, 這就是“三笠紀念艦博物館”。

命運多舛:三笠的曲折經歷

對馬海戰, 東鄉平八郎打贏了漂亮一戰, 堪稱世界海戰史上一次經典大捷。 東鄉的個人聲望達到了頂峰, 而東鄉的旗艦——“三笠”, 作為日俄戰爭這場所謂的“賭上國運”的戰爭的標志物, 也成為日本明治時代的象征。

功勛卓著的“三笠”在經歷最輝煌的一刻以后, 進入了一段命運曲折的時光。

這幅有名的油畫描繪了對馬海戰中東鄉和僚屬在三笠艦艦橋上的場景, 有美化的成分。

“三笠”的第一個遭遇就是一次“樂極生悲”。

1905年9月11日, 在聯合艦隊停泊的佐世保港內, 突然爆發出驚天動地的轟響, 岸上所有人目瞪口呆地看著港內停泊的聯合艦隊旗艦“三笠”在熊熊火光中向海底沉下。 這次后部彈藥庫爆炸, 直接造成了聯合艦隊損失旗艦, 同時有339名艦員死于事故。 要知道, 即便是在激烈的對馬海戰中, 被俄國艦隊集中轟擊的“三笠”艦上死傷加起來也不過113人而已。 東鄉平八郎幸好不在艦上, 幸免于難。

這次爆炸的原因眾說紛紜。 一說是水兵違規用火點燃了彈藥庫, 海軍里頗有一批嗜酒如命的酒鬼, 海上難覓酒水的時候, 他們就把艦上用的一種信號用酒精(甲醇和乙醇混合物)點燃, 燃點低的甲醇就會在燃燒過程中先被消耗掉。

酒鬼們或吸或飲這樣的“制品”, 卻完全不顧用火安全, 因此引發了彈藥庫爆炸。 另一說是艦上保存的下瀨火藥過期變質引發了爆炸。 下瀨火藥是日本海軍技師下瀨雅允研制, 其主要成分是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 具有極易爆炸的特性。 在日俄戰爭中, 日本海軍使用這一火藥, 配合敏感的“伊集院信管”, 給俄國艦隊造成了巨大損傷。

三笠艦(1905年攝)

但下瀨火藥同時有致命缺陷, 它極易和金屬發生反應, 一旦炮彈內部的防護漆剝落, 就會導致火藥和彈片直接接觸引發自爆。 在實際使用中, 日本海軍不止一次被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武器傷害。 1908年, 參加過甲午戰爭的“三景艦”之一“松島號”在臺灣馬公港又發生火藥庫大爆炸,

同樣死傷慘重。

初生的日本海軍在許多方面由于管理的混亂和操作不謹慎, 導致重大損失。 在日俄戰爭最關鍵的時刻, 就有不少“非戰斗損失”。 比如1904年5月14日, 巡洋艦“春日”號和甲午戰爭時期橫行海上的“吉野”號因海面大霧而相撞, “吉野”號沉沒。 這一事故的發生促使日本海軍直接把眾多戰艦的沖角給拆除了。

“三笠”的沉沒, 讓日俄戰爭的“凱旋式”也變得不完美, 戰艦“敷島”取代“三笠”成為凱旋式上的旗艦。 而“三笠”在被打撈以后, 從1906~1908年, 一直在佐世保的船塢里修理, 直到1908年4月作為第一艦隊的旗艦重返現役。

不過, 新修完的“三笠”好日子并沒有過很久。 1918年, 日本決定配合協約國入侵新生的蘇維埃俄國, 是為“西伯利亞出兵”。

1921年9月16日, 參與西伯利亞出兵任務的“三笠”在大霧中航行于海參崴港外, 結果不幸觸礁, 日本人在手忙腳亂地做了損管處理后, 不得不把“三笠”拖進海參崴港進行修理, 然后才得以勉強把船開回舞鶴港。

三笠艦艦橋, 典型的前無畏艦時代風格, 可以當成藝術品看待

1922年2月6日, 日本簽署了《華盛頓海軍條約》, 根據條約規定, 日本和美英的主力艦噸位比必須維持在約3∶5。 有此限制, 日本不得不淘汰一批舊的主力艦, 為新的主力艦騰出噸位空間。 “三笠”艦雖然功勛卓著, 但也在拆毀之列。 而倒霉的是, 正當拆毀“三笠”事宜提上日程的時候, 1932年9月1日受關東大地震的影響, 停泊在港口的“三笠”又一次遭難, 在海參崴觸礁尚未修復的破損口因撞到了岸壁, 再一次被撕開了一道大口子,使得艦只進水沉底。這一下,“三笠”就變成了不得不廢棄的破船了。

然則,日本的軍方和民間當時有不少人提出“三笠”艦作為日俄戰爭的重要文物應予永久保留。1925 年1月,經過當時的日本內閣閣議通過,同意“三笠”艦成為“紀念艦”予以永久保留在橫須賀。這揭開了“三笠”艦維修和陳設的序幕。在此后的6月18日,日本政府開始對“三笠”艦進行重修,艦身被注入混凝土以保持穩定,艦上的武器裝備也在撤除以后使用木制模型加以復原。11月12日,完工后的“三笠”艦英姿勃發地停泊在橫須賀港,艦首朝向東京皇居,“三笠”艦成為歷史,“三笠”紀念艦(博物館)正式問世。

三笠紀念艦的主炮模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作為日本海軍主要軍港之一的橫須賀遭到了美軍輪番空襲,“三笠”艦幸運地在戰火中躲過了大劫。戰爭結束后,“三笠”被占領日本的美國人接收,負責運營博物館艦的“三笠”保存會也宣告解散。在此后的10多年時間里,作為博物館艦的“三笠”保存狀況堪憂,艦上的金屬被盜走甩賣,后主炮塔被改成了水族館。1959年,日本政府和民間經過反復的爭論以后,終于決定重新構筑并恢復“三笠”艦。

做出這一決策也考慮到了經濟上的一些犧牲,因為當時日本在戰后初期經濟發展時期迫切需要錢,因此也有人建議索性將“三笠”艦直接作為廢鐵拆毀出售。事實上,日本海軍經過太平洋戰爭后還留下的一些艦船,其中基本完好的都被盟國作為“戰利品艦”給分掉了,被擊傷擱淺在港口岸灘的則拆解處理了。但保存三笠號的意見最終占據了上風。在戰后百廢待興的日本,許多人認為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一針強心劑,而“保存三笠”恰恰被認為是能夠以歷史象征來振奮日本士氣民心的舉措,即便這艘戰艦的歷史在遭遇過日本侵略的受害國家和民眾看來并不那么正義。另一方面,戰后對日本的占領和管制事實上完全是由美國主導,而美國并不反對日本保存三笠號。功勛卓著的尼米茲將軍甚至還是東鄉平八郞的崇拜者,就歷史而言日俄戰爭時期美國也是支持日本的(美國猶太銀行家還為日本提供資金支持),美日之間是在日俄戰爭之后才就要不要在中國執行“門戶開放、利益均沾”原則而產生的矛盾。

1961年5月27日,經過第二次重修的“三笠”艦重新對外開放,正式歸屬防衛廳(現防衛省)管理。“三笠”艦再度成為橫須賀軍港的標志。“三笠”的軍艦內部,一部分作為艦只歷史資料及相關文物展示,陳列諸如“三笠”艦首的菊花徽章(1987年從艦首換下,現艦首菊花徽章為復制品)、日俄戰爭期間的紀念軍艦旗等;另一部分則采取場景復原陳列,盡可能地恢復“三笠”在使用時的原貌,給游客以最直接的觀感。

作為日俄戰爭功勛艦的“三笠”也在戰后成為許多日俄戰爭題材電影、電視劇的取材景觀。有趣的是,作為特別大河劇《坂上之云》中的“主角”之一,出現在劇中的“三笠”卻并不是橫須賀港的這艘博物館船。《坂上之云》的劇組在加賀市的元氣劇場中用1∶1的比例搭建了一艘“三笠”作為外景拍攝,而氣勢磅礴的日本海大海戰的場面,乃是海上自衛隊用真實的護衛艦協助拍攝,然后將拍攝后的場景轉換成CG制作而成,這部宏大的電視劇也為“三笠”紀念艦做了一次最好的博物館廣告。

本文節選自《日本·軍鑒006:親訪關東看風云》

再一次被撕開了一道大口子,使得艦只進水沉底。這一下,“三笠”就變成了不得不廢棄的破船了。

然則,日本的軍方和民間當時有不少人提出“三笠”艦作為日俄戰爭的重要文物應予永久保留。1925 年1月,經過當時的日本內閣閣議通過,同意“三笠”艦成為“紀念艦”予以永久保留在橫須賀。這揭開了“三笠”艦維修和陳設的序幕。在此后的6月18日,日本政府開始對“三笠”艦進行重修,艦身被注入混凝土以保持穩定,艦上的武器裝備也在撤除以后使用木制模型加以復原。11月12日,完工后的“三笠”艦英姿勃發地停泊在橫須賀港,艦首朝向東京皇居,“三笠”艦成為歷史,“三笠”紀念艦(博物館)正式問世。

三笠紀念艦的主炮模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作為日本海軍主要軍港之一的橫須賀遭到了美軍輪番空襲,“三笠”艦幸運地在戰火中躲過了大劫。戰爭結束后,“三笠”被占領日本的美國人接收,負責運營博物館艦的“三笠”保存會也宣告解散。在此后的10多年時間里,作為博物館艦的“三笠”保存狀況堪憂,艦上的金屬被盜走甩賣,后主炮塔被改成了水族館。1959年,日本政府和民間經過反復的爭論以后,終于決定重新構筑并恢復“三笠”艦。

做出這一決策也考慮到了經濟上的一些犧牲,因為當時日本在戰后初期經濟發展時期迫切需要錢,因此也有人建議索性將“三笠”艦直接作為廢鐵拆毀出售。事實上,日本海軍經過太平洋戰爭后還留下的一些艦船,其中基本完好的都被盟國作為“戰利品艦”給分掉了,被擊傷擱淺在港口岸灘的則拆解處理了。但保存三笠號的意見最終占據了上風。在戰后百廢待興的日本,許多人認為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一針強心劑,而“保存三笠”恰恰被認為是能夠以歷史象征來振奮日本士氣民心的舉措,即便這艘戰艦的歷史在遭遇過日本侵略的受害國家和民眾看來并不那么正義。另一方面,戰后對日本的占領和管制事實上完全是由美國主導,而美國并不反對日本保存三笠號。功勛卓著的尼米茲將軍甚至還是東鄉平八郞的崇拜者,就歷史而言日俄戰爭時期美國也是支持日本的(美國猶太銀行家還為日本提供資金支持),美日之間是在日俄戰爭之后才就要不要在中國執行“門戶開放、利益均沾”原則而產生的矛盾。

1961年5月27日,經過第二次重修的“三笠”艦重新對外開放,正式歸屬防衛廳(現防衛省)管理。“三笠”艦再度成為橫須賀軍港的標志。“三笠”的軍艦內部,一部分作為艦只歷史資料及相關文物展示,陳列諸如“三笠”艦首的菊花徽章(1987年從艦首換下,現艦首菊花徽章為復制品)、日俄戰爭期間的紀念軍艦旗等;另一部分則采取場景復原陳列,盡可能地恢復“三笠”在使用時的原貌,給游客以最直接的觀感。

作為日俄戰爭功勛艦的“三笠”也在戰后成為許多日俄戰爭題材電影、電視劇的取材景觀。有趣的是,作為特別大河劇《坂上之云》中的“主角”之一,出現在劇中的“三笠”卻并不是橫須賀港的這艘博物館船。《坂上之云》的劇組在加賀市的元氣劇場中用1∶1的比例搭建了一艘“三笠”作為外景拍攝,而氣勢磅礴的日本海大海戰的場面,乃是海上自衛隊用真實的護衛艦協助拍攝,然后將拍攝后的場景轉換成CG制作而成,這部宏大的電視劇也為“三笠”紀念艦做了一次最好的博物館廣告。

本文節選自《日本·軍鑒006:親訪關東看風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