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影視»正文

诸葛亮和诸葛恪,同样智计超群且身居高位,为何结局完全不同?

蜀相諸葛亮, 躬耕隴畝多年, 接近而立之年, 才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隆中。 在此之前, 他為劉備作《隆中對》, 提出了先三分天下, 后一舉統一的戰略規劃;之后他曾為劉備出使江東, 說服孫權聯劉抗曹, 使劉備在幾乎陷入絕境之時, 有了東山再起的良機;再然后, 劉備戎馬一生, 他則一直負責為劉備解決后顧之憂。 憑借這些功勞, 以及多年的苦勞, 他在蜀漢立國之后, 被拜為了丞相一職。 到了劉備去世, 劉禪登基, 他則成為相父, 地位更上一層樓。

如此看來, 諸葛亮的一生, 除了最終“出師未捷身先死”, 未能完成他和劉備一直以來的目標之外,

還算幸運。 畢竟大多數權臣, 都難免被帝王猜忌。 可是他的兩任主公, 都完全信任他, 尤其是被他“架空”的劉禪, 不但在其生前提出“政由葛氏, 祭則寡人”, 在他去世之后, 也沒有打擊報復, 甚至還厚待其后人, 并破例為他立廟。 不過, 很多人感慨, 可惜諸葛亮的優良基因沒有傳承下去, 他的兒子諸葛瞻幾乎相當于一個草包。

可是諸葛亮的兒子沒本事, 他的侄子諸葛恪, 倒是能力足夠卓越——諸葛恪是諸葛亮之兄諸葛瑾的兒子, 他少有才名, 諸葛恪得驢的故事, 至今仍家喻戶曉, 江東之主孫權, 非常欣賞他, 不但數次稱贊他的才能, 還曾力排眾議, 同意他出兵丹陽, 讓他立下了大功。 之后孫權臨終, 選其為托孤大臣,

新帝登基之后, 他則官至大將軍、太傅, 甚至丞相。 可是諸葛恪并沒有像諸葛亮那樣, 自然病逝, 也沒有戰死沙場, 反而應了其父諸葛瑾的預言, 慘遭滅族。

同要是智計超群之輩, 同樣是托孤大臣, 同樣位高權重, 同樣出身于諸葛家族, 為什么諸葛恪的結局, 與諸葛亮有著云泥之別呢?對于這個問題, 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兩人的處世態度不同

眾所周知, 雖然漢末三國時期, 流行狂士文化, 諸葛亮出山之前, 也曾是一個真正的狂士, 例如劉備三顧茅廬, 他才肯出山;再例如他以管仲、樂毅自比, 卻說徐庶和石廣元只能擔任太守、刺史等等。 可是, 出山之后, 他卻能夠擺正自己的位置, 不越權、不爭權, 一心為劉備打算。 就算劉禪時期,

他把持朝政, 依舊嚴于律己, 甚至在第一次北伐失敗后, 主動請求貶職。 這種情況下, 不管是劉備也好, 劉禪也好, 都很難猜忌他, 更不會忌恨他。

可是諸葛恪不同, 他自幼便倚仗自己的才智, 愛耍些小聰明, 長大之的也一向輕狂, 從來不知道收斂。 等到他掌權之后, 更是變本加厲, 甚至試圖把將朝堂變成他的一言堂。 當他主動伐魏, 卻失利之后, 也不思悔過, 反而進一步壓迫百姓, 而且拒絕班師回朝。 就算被皇帝詔回江東, 他也沒有請罪, 反而試圖閉塞言路。 這種情況下, 換作哪個君主, 會甘心放過他呢?

二、兩人的人緣不同

諸葛亮雖然在律法方面, 要求非常嚴格, 甚至使蜀漢達到了吏不容奸的狀況。 但是他本人以身作則, 除了法正一事之外,

幾乎做到了法不容情, 一視同仁, 而且一直勸諫劉禪賞罰分明, 因此他雖然不至于人見人愛, 人緣也不算差。 再加上他去世之后, 幾個心腹都手握大權, 劉禪就算想要打擊報復, 也輕易做不到。

諸葛恪不一樣, 他仗著自己的小聰明, 得罪過太多人。 例如老臣張昭, 就連孫權多數情況下也要敬著, 他卻為了給張昭勸酒, 指責張昭不能上前線, 沒什么作為, 可謂出言不遜。 而到了他身居高位之時, 身邊則大都是趨炎附勢之輩。 《三國志·丁奉傳》記載:“魏遣將諸葛誕、胡遵等攻打東興, 諸葛恪率軍拒之。 諸將皆曰:‘敵聞太傅自來, 上岸必遁走。 ’”這種情況下, 他落難時, 誰會保他呢?孫亮除掉他, 才是大快人心的吧?

三、兩人遇到的主公不同

很多人認為, 諸葛亮在生前身后, 都能得到這么好的待遇, 與劉禪的性格, 有著很大的關系——劉禪雖然并非真的怯懦暗弱, 卻是一個天資仁敏的君主, 否則他也不會出說“政由葛氏, 祭則寡人”之言。 這樣一個人, 除非諸葛亮真的有篡權的野心, 大約是不會爭權的, 自然也不會忌恨諸葛亮把持朝政。

但是大多數君主, 都做不到這一點, 就像漢朝的劉病已, 被霍光扶持上位, 卻夷滅了霍光三族;明朝的萬歷皇帝, 很多事情都多虧了首輔張居正, 卻在張居正去世之后, 大肆報復。 孫亮也不例外, 作為一國之主, 就算諸葛恪非常本分, 在其手握大權的時候, 估計孫亮也不會忍, 更何況他并不本分呢?

通篇分析之后, 我們不難得知, 雖然諸葛恪與諸葛亮,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同樣身居高位后,他們的結局卻天差地別,這與兩個的處世態度,以及人緣等,有著很大的關系,而兩人主公的性格,也是他們結局不同的原因之一。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于《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雖然諸葛恪與諸葛亮,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同樣身居高位后,他們的結局卻天差地別,這與兩個的處世態度,以及人緣等,有著很大的關系,而兩人主公的性格,也是他們結局不同的原因之一。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于《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